50年前的一宿一飲!蘄春七旬老人來陽新謝恩!

…………以下為正文部分…………

恩人,50個年頭了

終於找到您了

您是我全家的恩人

這句話在蘄春人鄭遠民在心中

埋藏了50年

如今終於可以說出口

這是怎麼一個故事呢?

遭遇天災,幸遇好心人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蘄春縣赤東鎮遭遇特大洪水,糧食顆粒無收。人們經常是餓著肚子出工幹農活。

當時,好多人過江到陽新這邊來買苕渣、幹苕回家接濟。鄭遠民跟其他人一樣來過幾次陽新縣的黃顙口、三洲、太子等地。最後一次是1970年正月,鄭遠民跟著同伴一起途徑鯉魚海、潭家畈、茅村、七約、柏林等地再轉到當時的軍山大隊。

下午4點多鐘,天色漸晚,鄭遠民和同伴卻毫無收穫,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累又餓,倆人合計先找一處落腳點,但是問了幾家,卻沒人願意收留。

此時,看到扛著鋤頭幹農活回家的呂鑑古,鄭遠民跟同伴上前說自己的遭遇,開口借宿。呂鑑古聽完講述二話沒說,把二人帶回自己家中。呂鑑古妻子張運為他們生火做飯。吃完飯後,夫妻倆又帶他們跑了幾個附近灣子,買了近300斤的苕渣和幹苕。

當晚,呂鑑古為鄭遠民他們安排好床鋪後,還特意生了火爐供他們取暖。

次日凌晨3點多,呂鑑古把鄭遠民他們送往離軍山村有20 多里路的船碼頭。

心存感激,不忘恩情

順利回到家的鄭遠民於1990年前後給呂鑑古寫過信,卻沒收到回信,但是他一直沒有忘記呂鑑古,並一直給兒孫講述那次經歷。

2018年11月份,生活已經閒下來了的鄭遠民抱著試試的想法,再次給呂鑑古寫了封信。

2019年元月29日,兒子呂紹許在村委會去辦事,無意中看到了一封寄給父親的信件。信封上把黃顙口寫成“黃思口”。當呂鑑古從兒子遞過來的信件拆開一看,開始還忘記了此事,後經過細細回憶,才回想起此事。連忙寫好回信,讓兒子速速寄出,時逢春節,找不到快遞點的情況下,呂鑑古又吩咐兒子乘車到陽新縣城郵局去把信件寄給鄭遠民。

這次,終於有了回應。

50年前的一宿一饮!蕲春七旬老人来阳新谢恩!

如願與恩人再相見

一段時間後,收到回信的鄭遠民帶著家人渡過長江來到呂鑑古家,當年一起受惠的同伴已去世,兒子們雖然外出務工,但知道鄭遠民的此行後,也託他帶了許多土特產來。

呂鑑古看著鄭遠民一行人的到來熱淚盈眶,自己以為的區區小事,他卻掛念了近50年,如此情義實在讓人感動。

中午的飯桌上,兩家人觥籌交錯。鄭遠民在飯桌上跟呂鑑古說道,當年如果不是他留他食宿,還帶他買到了苕渣,渡過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很可能就沒有他這個家庭了。

臨近惜別, 二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手拉著手,邊走邊說,三步兩回頭,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五十年尋恩,只為當面道謝

當我們在生命中被他人照亮時

及時表達謝意

也會成為照亮他人的一道光

50年前的一宿一饮!蕲春七旬老人来阳新谢恩!

來源 / 雲上陽新

終審:李 純

新聞報料:6363110 廣告合作:6377835

萬水千山總是情

點個【在看】行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