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在非洲的草原上,成千上萬的螞蟻往青草的頂端爬。爬到頂端,然後又掉下來,又爬上去,又從頂端掉下來,又往上爬。它總是希望能夠到達頂端。這些螞蟻到底是在幹嘛呢?它是在幫別的螞蟻做什麼嗎?它爬上這個青草有何目的?

答案是,沒有。螞蟻根本得不到任何東西。

那麼它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因為一種叫枝雙腔吸蟲(一種大腦的寄生蟲)活在螞蟻的大腦,它必須要進入到綿羊或奶牛的肚子裡才能繼續活下去。為了進入綿羊的肚子,枝雙腔吸蟲會操控螞蟻的大腦,驅趕著螞蟻爬到草尖上,等待著牛羊的到來。

在整個過程中,螞蟻從中得不到任何的好處。它的大腦已經被一隻寄生蟲侵佔了,並且會把螞蟻引向自殺。這樣的事情同樣發生在人類身上,例如極端恐怖主義的自殺性襲擊,這是一種傷害自己的行為,從進化的角度,對於自身的基因是沒有半點好處的,但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人類的世界那些入侵我們大腦的不是寄生蟲,而是一些觀念,它們綁架了我們的大腦。例如很多人為自由、公正、真理等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觀念寄身在人類的大腦裡,操控著自己的宿主,它的唯一使命就是複製和傳播,最終實現自己的永恆,這個觀念就是“模因”。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一、什麼是模因?

偉大的生物學家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模因的概念。他認為模因是文化傳播的基本單位,模因通過模仿和複製在人的大腦之間相互傳染而進行傳播。心理學家布萊克摩爾認為人類語言甚至大腦的發展都是由於模因的驅動。道金斯認為,人是基因賴以生存的肌體之一,是基因得以不斷複製和永存的一種載體。同樣,人類也是模因賴以生存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模因傳播機器

1、模因的定義

生物學定義(道金斯):模因是文化傳播和模仿的基本單元。

心理學定義(普洛特金):模因是一種類似遺傳基因的、文化傳承的基本單元,它是人類知識和學問的內在表現。

認知學定義(丹尼特):模因就是一種思想,一種由許多獨立、可記憶的單元構成的複雜思想,這種思想的傳播媒介就是模因的客觀表現。

總之模因是存儲於人類大腦的信息單元,通過自我複製進行傳播。

道金斯指出,模因更像是一個簡單的病毒。病毒基本上就是一串有“態度”的核酸,再加一個蛋白質外衣。與此類似,模因就是一種有“態度”的信息,外面包裹著表型外衣。模因是由系列信息構成的,任何物質媒介都可以成為其載體。

2、模因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無比危險和複雜的世界,處處充滿了危險,要想生存下去。必須具備危機意識、任務協作、解決更多的難題、應對危險和抓住各種機會。只有擁有這些模因的人,才能夠活下來,這些都是模因的最早起源。現在,所有這些模因與我們息息相關。從DNA進化的程度來看,直到近代,人類的大腦才擁有思維,才具備了大規模交流模因的能力。雖然世上每種文化或亞文化之間都存在著本質的區別,但是要在其中找到一種不關注自身的危機、使命、難題、危險或機遇的文化或亞文化卻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

模因能夠持續不斷的進化,背後有兩個驅動因子(生成發動機)。

一級驅動因子:4個驅動力:fighting戰鬥、feeing逃離、feeding覓食和finding交配。動物學家們喜歡用4個“F"來概括。這4大動物基本生存驅動力越強大,人類越能夠生存下去。憤怒、恐懼、飢餓和性慾也催生出人類更多的“生存模因”。

二級驅動因子:意識

人類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智力模型都是建立在更為高級的生存與交配的大腦功能之上。而這些高級功能又根據最原始的生存和交配的功能一恐懼、憤怒、飢餓和性慾而建立。

進化一直在如火如茶地進行著。我們的大腦一直在生產數不盡的二級按鈕,使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繁行,同時也使4個一級按鈕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滿足。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這些二級按鈕包括:

歸屬感:帶給人們歸屬感的模因比其他模因更具有優越性。

與眾不同:做一些新的、改革性的或重大的變革可以使個體更容易找到食物或住所,從而使他(她)在眾多潛在的配偶人選中脫穎而出。任何讓人類覺察到自身的出色、特別或重要的模因在模因進化中都佔據優勢。

關愛:那些利用人類關愛本質的模因總是能在思維的爭奪戰中獲得一席之地。

認同感:它可以驅動你做別人或自己贊同的事情。獲得認同會讓你更有動力,未獲得認同時便會感到罪惡、羞愧和受傷。

服從權威:服從權威能增加自身DNA的生存和複製機會。反之,會招致滅頂之災或被人排斥。

4大基本生存驅動加上大腦進化而來的意識,產生了源源不斷的模因。

3、模因的三個類別

從人類中心主義的角度講,模因分為以上三種類別。

病毒模因:模因降低了宿主的適應性。例如:傳銷、邪教、偽科學等各種騙術。

中立模因:模因的存在是中立的。例如:廣告、八卦等,對宿主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

共生模因:模因的存在提高宿主的適應性。例如:人生智慧、科學知識、理性知識等,對提高宿主的生存能力和適應性有幫助。

對於宿主人類來說,只要有利於人類的模因就是好模因,有害於人類的模因就是壞模因,或稱為病毒模因。

從模因的屬性上講,理查德·布羅迪在《思維病毒》這本書中認為:模因分為特徵模因、策略模因和聯想模因。

特徵模因:用於區別事物。例如辨別母親的容顏、捕食者、食物等;

策略模因:是關於方法技巧以及事物起因和結果的分析思維。例如發現食物、更好生存的方法和策略;

聯想模因:即對生活中每個事物的態度和偏好。例如:心態、思想、信念、信仰等。

理查德·布羅迪從微觀的角度對模因進行了區分,不同類型的模因藉助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4、模因的三大特徵

道金斯認為,模仿是模因的主要複製方式,有許多模因比其他模因更成功,也就是能夠在自我複製的競爭中獲得勝利,成功的模因受到長壽性、多產性和複製忠實性這三個要素的影響。也就是說,成功的模因具有三個主要特徵:

長壽性:所謂長壽性是指模因在模因庫內存留很久,模因能否在紙上或人們的頭腦中流傳的時間足夠長。模因的壽命有長有短,有些模因可能“長生不老”,如宗教律法可能連續流傳數千年。而有些模因則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例如廣告、流行歌曲和時尚元素,可能流行一年就沒有了。因此,模因存在的時間越長,被複制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基督教是耶穌在公元27年左右建立的。佛教是公元前600年由悉達多·喬達摩創立,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當然有時候有些模因會進入“休眠”狀態,然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再度“復活”。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多產性:多產性要比長壽性重要很多,我們甚至可以說,多產性是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模因必須保證自己能夠不斷得到複製,越受歡迎的模因,被複制的數量就會越多。所以很多宗教模因都有自己的傳教士、教堂和教會學校,這樣便於傳播給更多的人。例如全球目前信仰基督教的人數約為23億,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約為16億,信仰印度教的約為10億,信仰佛教的約為4億。

複製忠實性:所謂複製的忠實性是指模因在複製過程中往往會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而不是絲毫不發生變化。所謂的“忠實”或“保真’並不等同於“原原本本,毫不走樣”,忠實只是一個程度問題。就像基因在複製的過程會發生變異,這樣模因才能不斷的進化,適應新的環境。模因的變異主要是通過突變和重組,這也是文化創新的主要方式。

成功模因這三個特點之間經常相互交叉,相互制約,去完成自己的複製和傳播。

二、模因是如何複製的?

英國哲學家凱特·迪斯汀在《自私的模因》中提到,在模因的世界中,最終的受益者,一定是模因本身,而不是模因的載體。所以模因是自私的,他存在的目的就是複製、複製、大規模的複製。即使不正確,即使不能以任何方式幫助持有該模因的人,一樣可能得到傳播。例如在微信中,經常有些人轉發這樣的信息“如果不把這條消息轉給五個人,你將來就會倒大黴。”

這一模因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第一,它是錯的,讀了這個消息,不把它轉給任何人,你也不會在將來倒大黴。第二,存儲和傳播這個模因的人,不會從這種做法中得到任何好處,他不會因此變得更富有、更健康、更聰明。這個模因的核心邏輯是“複製我”而已。模因的存在,不是為了幫助它們寄居其中的個人。它們存在,是通過模因進化,進化出最強繁殖力、最長壽命和最高複製保真度的模因。

理查德·道金斯認為,進化的發生必須存在三個條件: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

模因和基因一樣,具備了這三個必要條件,即遺傳(行為方式和細節得到拷貝)、變異(拷貝伴隨著錯誤、修改或其他變化)和選擇(只有一些行為能成功地得到拷貝)。模因可以是各種形式的模因信息,包括觀念、思想、方法、技巧等信息。模因經常不加選擇地使自己得到傳播,不考慮它們對人類是有利的、無關緊要的,還是有害的。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一般說來,模因在複製和傳遞過程中往往要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海利根曾經探討了模因複製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同化

海利根認為成功的模因應該能“傳染”它的宿主,進入宿主的記憶裡。模因要得到同化,就必須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載體的顯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關注,“理解”意味著宿主能夠在自己的認知系統裡重新將其呈現出來。接受就是新觀點必須被宿主認同。偉大的教育家皮亞傑認為同化和順應是掌握新知識的兩種方式,同化就是將新知識掛靠在舊知識結構上,沒有推翻舊知識結構,只是對舊知識結構進行微調、增加和刪減。順應就是對原有舊知識結構進行顛覆,打破舊平衡,更新新結構。

第二階段:記憶

模因複製的第二階段是指模因在記憶中的保留時間。模因在記憶裡停留的時間越久,通過感染宿主使自己得到傳播的機會就會越多。和同化一樣,記憶是有選擇性的,只有少數能夠存活下來。記憶保留時間的長短要看某個觀點是不是很重要,重複的頻率有多少等。例如:很多宗教模因都是從小孩子就進行植入,通過不斷的重複進入大腦的長時記憶系統,得到永久性的保存。

第三階段:表達

模因若想傳遞給其他個體,必須“表達”出去,演說是最明顯的表達方式,表達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下意識的。人們走路、辦事或穿衣打扮都可能是模因的表達。如果模因宿主深信某個模因相當重要,應該逢人必說,那麼該模因就會得到不斷的表達。

第四階段:傳播

某個表達若想傳遞給更多的人,需要具備更多的載體或媒介,這些有形體可被稱作模因的載體,如書籍、照片、工藝品、DVD、電視內容等。

成功的模因通過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四個階段完成自己的複製和傳播,而失敗的模因在這個過程就會被慢慢的遺忘,所以模因的世界也是一個激烈競爭的世界,只有那些生命力頑強、能夠適應新環境的模因才能夠保存下來。當然能夠保存下來的並不一定就是對人類有益的,有些病毒模型具備極強的生存力和繁殖力,就像細菌和病毒一樣。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三、如何預防模因病毒?

幾億年前,地球上進化出了一種新型生物,這種新物種具有一項不尋常的功能,就是侵人並利用其他生物體的繁殖裝置,使其為自己的繁殖服務。我們把這種生物叫作病毒。

病毒存在於三類空間中。

第一類空間是生物、有機體內。從普通感冒到艾滋病,甚至更嚴重的疾病,都是病毒在活動。

第二類空間是人類發明的計算機和網絡世界。這類病毒是人們發明或編排的程序代碼。

第三類空間是人類的思維、文化、思想。這個空間存在各種各樣的思想、偽科學、邪教、傳銷、極端恐怖主義等。人類的思維是模因病毒繁衍的沃土,人類特別善於學習新的想法和信息,以致於模因病毒可以輕易地侵人我們的大腦。病毒侵人我們的大腦、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實現自我複製、發佈指令以及傳播。並且很多數模因是在未經我們自身意識的選擇的情況下,就植入進了大腦。

1、常見的模因病毒有哪些?

模因病毒非常多,充斥在人類的文化中,包括偽科學、占卜、星象等,其中以傳銷、邪教、極端恐怖主義對人類的危害最大。

傳銷——一種利益病毒

中國的改革開放引來了各種各樣的新思想、新理念,傳銷作為一種模因病毒,也隨著改革開發的號角進入了中國,在90年代的中國風靡一時,人們沉迷於快速致富的幻想,被傳銷公司當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雖然30年過去了,傳銷依然在中國頑強的活著。並且嫁接上互聯網讓傳播速度越來越快。

例如五行幣傳銷、權健傳銷、河北華平酸鹼平衡儀傳銷等公司都是傳銷模因病毒的傳播者,這個模因病毒的名稱叫“金字塔騙局”,傳銷公司的老總,把模因病毒進行包裝,披上中醫治病救人的外衣,對韭菜進行反覆的洗腦,最終達到模因複製的目的。

邪教——一種權力病毒

邪教是權力病毒的一種,它的本質在於為邪教領導者提供權力,以此獲得金錢、性和人們的能量。邪教的慣用伎倆就是喜歡披上宗教的外衣,偽裝成善意的化生,邪教成員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邪教的一員。

邪教,一般有以下關鍵特徵:每個人都致力於某個特殊的使命,但這些都沒有通過個人意識的選擇;成員脫離邪教後有各種嚴重的後果。宣誓效忠一個全能的領導者,相信他是救世主;領導者獨裁決定成員的事業和生活;反對或禁止理性思維;通常以欺騙的手段來吸收新成員;與外部世界隔絕;成員為組織或領導奉獻所有的精力和資金;成員為組織全力工作,卻得不到適當的報酬;製造神聖和神秘氣氛;財政狀況隱秘;時常有暴力或潛在的暴力傾向。

邪教常常標榜自己有責任、目標,或者神聖的使命。追隨者必須相信這個使命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為了實現更高的目標他們可以犧牲一切。模因一旦植入人體發揮作用,人們就很難再掙脫出來。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邪教模因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進化,互聯網聯通了你我,也讓邪教模因傳播的更快,更遠。

例如: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8日報道,巴西一名18歲少女因為謀殺自己的弟弟而被捕,據巴西警方介紹,這名少女殺死了自己年僅5歲的弟弟,並肢解屍體用來進行“黑魔法召喚儀式”,現場佈置與“巴西撒旦儀式”十分相似。警方懷疑犯罪嫌疑人可能受到“黑魔法”愛好者傳染並煽動,利用手機視頻遠程指導實施“黑魔法召喚儀式”。

極端恐怖主義——一種政治病毒

極端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製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例如國際上很多極端恐怖主義通過對組織成員進行精神控制,植入模因病毒,反覆的洗腦培訓,最終絕對的相信,為了某個模因病毒,可以做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人肉攻擊。

2、病毒是如何滲入大腦的?

最初,人類大腦和動物一樣,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協助自身DNA的不斷複製。生存是人類複製DNA的主要辦法,與擁有儘可能多相同DNA的異性結合,生育儘可能多的孩子,並繼續繁行。

所以進化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大腦最初存在的目的是

●提高生存概率,直至繁衍,甚至更長壽;

●繁衍儘可能多的後代;

●提高與優秀異性結合的概率。

隨著大腦的進化,人類進化出新腦皮層,擁有了更聰明的大腦和更強的思維能力。當然模因病毒一樣在進化,模因病毒一般通過三種方式佔領大腦。

第一種方式是馴化。如果我們經常聽說某件事情,那麼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們大腦程序中的一部分。所以傳銷組織馴化的方式就是天天洗腦,一直開會,封閉成員不能與外界接觸,最終達到洗腦的目的。

第二種方式是認知失調。當事情無法用常理解釋時,我們的大腦會努力想出解釋它的理由。哪怕這個理由是錯誤的。這個機制為模因病毒提供了條件。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人類的大腦需要確定性,科學不能解釋所有的事情,解釋不了的我們交給宗教,因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宗教也是一種模因,好的宗教是共生模因,可以幫助宿主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不會對宿主造成傷害。科學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仍然無解。

例如:人類到底有沒有靈魂?科學無從回答,但人需要答案,所以有了宗教模因。宗教模因解決了認知失調,以此減輕人們的精神壓力。這就是宗教模因存在的價值。

不僅好的宗教可以解決認知失調,同理,邪教和傳銷也可以解決人的認知失調。例如傳銷和金字塔騙局在傳播“模因病毒”時,專門挑選哪些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科學知識缺乏的人,懶得學習的人,利用人類的心理偏差,運用偽科學知識,去填補聽眾的知識缺口,解決認知失調,進入傳染宿主。所以你去問一下加入傳銷的人,他們一般會說,雖然沒有賺到錢,但是學了很多知識(其實很多都是偽知識)。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第三種方式是特洛伊木馬。把缺少吸引力的模因和有著較強吸引力的模因捆綁在一起。

形成糖衣炮彈,對宿主進行入侵。例如:權健火療、河北華平酸鹼平衡儀都是標榜著讓家庭更幸福,讓身體更健康的外衣,在洗腦的過程中,更是利用孝道、愛心、責任等糖衣炮彈,對“韭菜”進行病毒植入,當一個“韭菜”被洗腦成功,就會把這個“模因病毒”傳染給更多的人。其實傳銷頭目真正的目的是掏空你的口袋,並且利用你的軀體去幫他傳播“模因病毒”。

3、如何識別模因病毒?

斯坦諾維奇在《機器人叛亂》一書中寫到,為了讓我們們能夠更好的活著,我們必須學會辨別模因病毒並遠離它。如何辨別呢?斯坦諾維奇給了我們四點建議。

建議一、避免安裝對宿主身體有害的模因。

例如:菸草廠商把吸菸行為跟“有型”“酷帥”聯繫在一起,不斷宣傳吸菸跟迷人形象之間的關係,並且通過電影明星傳播到每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大腦沒辦法抵制這樣的誘惑,在環境和文化的影響下,慢慢的學會了抽菸,最終可能導致生理成癮。這種病毒就是利用特洛伊木馬(病毒為內核,迷人為外衣)侵入大腦。所以不管模因病毒包裝的再好,都要看清楚對方的真實面目,只要發現對你的肌體有害(例如自殘、自殺等),一定要遠離它。

建議二、只安裝反映世界真實面目的模因,只安裝真實的模因。

科學已經證明,經得起邏輯推導和科學論證的知識,往往能夠反映客觀的世界,所以我們要相信這個社會上主流的科學知識,不要相信哪些占卜、算卦、星象等玄學,不要相信某些醫療偏方、祖傳秘方等誇大其詞的偽科學。

建議三、只安裝沒有排他性的模因。

如果一個模因,只讓你相信它,不讓你相信任何其它思想,那你一定要加倍小心,認真的去思考和質疑它。

建議四、避免安裝哪些抵制評估的模因。

如果一個思想不讓你評估它,不讓你質疑它,它就是真理,請你遠離它。

亞里斯多德說過:接受過教育的標誌是學會思考一種思想,而不是去接受一種思想。

總之,如果模因不讓你質疑它,不讓你評估它,並且告訴你“如果質疑我,壞事就會發生”,請你一定要小心,把握好一個規則就是:要全方位的質疑它,直到發現它的真面目。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科學模因和理性模因,作為世界觀,以完全開放的態度接受檢查和批評,使得不斷的得到模因進化,去解釋這個複雜的世界。所以科學和理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識別模因病毒,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總結:

模因是有態度的信息,模因是文化的DNA,語言是模因,信息是模因,廣告是模因,八卦是模因,流行時尚文化是模因,宗教是模因,科學是模因,文化也是模因,模因塑造了我們的大腦。達爾文用一個天才的解釋工具介紹了他關於自然選擇的偉大思想,統一了生物界,而模因論為文化模式的理解開闢了全新的圖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文化的新思路。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要對模因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利用好的模因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複雜的世界,同時要遠離那些模因病毒,防止對我們的思想和身體進行傷害。

這個世界只有兩種複製是永恆的,一個是基因,一個是模因。它們都是自私的,它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讓自己永恆”。

57思維模型:模因論一思維病毒VS文化DNA

《機器人叛亂》【加】基思·斯坦諾維奇

機械工業出版社

《自私的模因》【英】凱特·迪斯汀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自私的基因》【英】理查德·道金斯 

中信出版社

《思維病毒》【美】理查德·布羅迪 

浙江人民出版社

《語用三論:關聯論 順應論 模因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化的進化(論文)【美】丹尼爾·丹尼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