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農機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 專家雲集江蘇大學探討農業機械化、智能化

揚子晚報網4月29日訊(通訊員 吳奕 記者 萬凌雲)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4月29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重要論述暨紀念毛澤東主席“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著名論斷髮表60週年報告會,在江蘇大學舉行。農業農村部、工業與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以及五大學會(協會)和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農機企業、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推广部門等單位的300多位嘉賓齊聚江大,回顧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進一步理清新時代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思路,為助推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言獻策。

本次活動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和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聯合主辦,江蘇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機化科學研究院承辦。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將推動農業機械化作為一個事關全局的重要問題擺在突出位置。1959年4月29日,毛澤東主席在《黨內通信》中作出了關於“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綱領性指示,拉開了新中國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序幕。

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近60年的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農機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

此外,截至2018年底,江蘇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效設施農業佔比達19.6%,高標準農田佔比達61%,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8%,糧食總產量達732億斤,為全省經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驅動新引擎、釋放新動能。

主辦單位代表透露,當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農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農機作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亟待解決。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報告會上,表彰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60週年傑出人物”;開展了中國農機化發展回顧論壇,系統梳理中國農機化、中國農機工業、中國農機科研、中國農墾農機化、農機專業化服務、中國農機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展望;召開了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專題論壇,深度解讀《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政策。

同時,舉辦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32所高校代表出席農業工程大學國際聯盟,共商農業工程人才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