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莊子的四句話,方能活得自在

讀懂莊子的四句話,方能活得自在

來源:正心正舉(ID:bjzxzjyjy)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幾乎每個人都生活在高壓與焦慮之中,活得自在,成為每個人可望卻不可及的夢想。

人們拼命地賺錢,渴望有一天能實現財富自由,以為那樣的人生,便是自在;

人們努力地學習、工作,用忙碌填充自己的生活,因為只要一停下來,那份焦慮和空虛就會撲面襲來。

然而, 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卻用四句話告訴我們,活得自在,其實與名利金錢無關,它只隨心。

讀懂莊子的四句話,方能活得自在

1

相忘於江湖

才是對過去最體面的懷念

莊子有言:“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池塘裡的水枯竭了,許多魚聚集在陸地上,用唾沫相互溼潤,看起來很讓人感動,但最後卻只能是死路一條。不如回到大江大湖中,自由自在,各自安好。

能夠忘記是一種福分,能夠放棄更是一種智慧。

民國時候曾有過兩位少女,一個叫張幼儀,一個叫朱安。她們的人生是一樣的開頭,卻是不一樣的結局。

她們同樣嫁給了大名鼎鼎的文豪,一個叫徐志摩,一個叫魯迅;巧的是,她們一樣是包辦婚姻,她們的丈夫,連正眼都不願意瞧自己。

在面對丈夫的背叛時,朱安選擇了苦守婚姻,她以為只要等待,一切順著他,魯迅總有一天會回頭;可張幼儀選擇了放手,她獨自一人在國外生下了孩子,學文化、學外文、學經商,讓人生歸零,從頭再來。

於是,朱安苦守婚姻41年,死後唯一的遺願是葬在魯迅旁邊,但依舊不能如願;張幼儀把她的雲裳服裝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在徐志摩死後,出資為他編寫一套全集,哪怕那裡面所有優美動人的詩,沒有一首是寫給她的。

都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卻不知道有些東西既不屬於你,放下便成了唯一明智的選擇。

這世上很多人活得不自在,只是因為放不下過去。

對過去的執念,最終只會成為囚禁你的牢籠,相忘於江湖,才是對過去最體面的懷念。

就像豐子愷說的那樣,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去,如此,安好。

放下過去,也是放下自己;活出自我,才能活得自在。

讀懂莊子的四句話,方能活得自在

2

要努力向上

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

莊子有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年少時候的我們,誰人不是意氣風發,志存高遠,在最血氣方剛的年紀初入社會,懷抱著想要改變世界的決心,一往無前。

但在無數次碰壁之後,我們才驀然發現,原來自己不過是茫茫滄海中最渺小的一粒米,平凡得幾乎無法在這世界上留下痕跡。

“幼有神通之譽,少懷大志,長而無聞,終乃與草木同朽。”

說的不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命運嗎?

在知曉了自己的平庸之後該怎麼辦?

抱怨社會的不公,怨恨沒有伯樂的賞識,還是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莊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最終只會毀在不滿足的心態上。

看那位浙江大學的博士,不就因為對自我產生了懷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於是一躍跳下錢塘江,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嗎?

當你感到世道不公、懷才不遇的時候,不妨想想蘇軾吧。

那位在書法、繪畫、詩歌、詞賦甚至於烹飪上都相當卓越的“十項全能”大才子因一次莫須有的烏臺詩案,從神壇被打下了谷底。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次又一次的貶謫,一次又一次的不公,蘇軾都笑著悅納了。

在黃州,他與張偓佺修建快哉亭,看落日繡簾卷,賞亭下水連空。他接受了世道的不公,於是他笑著吟道:“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在惠州,當小人們以為嶺南乃蠻荒之地,定將讓一代文豪蘇軾活得不自在,沒想到蘇軾卻吃起了荔枝,還炫耀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在儋州,他已經年過花甲,在不殺文官的宋朝,最重的處罰就是將他放逐儋州,可蘇軾卻不慌不忙,在儋州創造了當地的文化巔峰,還笑呵呵地說儋州是他的第二故鄉。

人生的道路走到一半,才發現生命裡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選擇不同,造就的人生就不同。

就像周國平說的那樣,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這世上很多人活得不自在,只是因為不能接受平凡的自己。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這世界上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而我覺得,這世上還有一種活得自在的方式,就是在努力向上的同時,也接受自己的平凡。

活得自在的人才會明白,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

接受平凡,才會不執迷於“未得到”和“已失去”,在平凡的生活裡,獲得人世的幸福與內心的祥和。

讀懂莊子的四句話,方能活得自在

3

人生的根本

是學會和自己相處

莊子有言:“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所謂“獨有”,就是獨處,一個人只有先學會和自己相處,才能學會與他人相處,乃至於與這個世界相處。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害怕孤獨,於是沉溺在觥籌交錯之間,讓無效的社交充斥我們的生活。

但在人群中狂歡時,我們依然會感到孤獨。且當每次熱鬧的聚會之後,我們又常常感到精神被抽離一般的乏累與空虛。才知道,相聚不過是人生的點綴,孤獨,才是生命的常態。

既然如此,學會獨處,學會享受孤獨,便是通向自由的必經之路。

就像叔本華說的那樣:

“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這世上很多人活得不自在,只因為學不會與孤獨作伴。

然而就如日本哲學家三木清說的那樣,人間一切的罪惡都源於不能忍受孤獨。

只有學會獨處,才能突破古今分隔,生死侷限,在永恆中實現自由,真正逍遙於天地之間。

人生要活得自在,還得學會和自己相處,讓孤獨成為一劑良藥,治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傷痕;讓孤獨成為一面鏡子,照出最真實的自己;讓孤獨成為對抗生活瑣事的武器,不讓生活的一地雞毛,把我們的心靈也變得一片狼藉。

讀懂莊子的四句話,方能活得自在

4

生命的至高

境界是不為物役

很多人都說,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擁有的東西比任何一個時代都多得多,但我們活得也比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快樂。

這是為什麼呢?

莊子早有勸誡,他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一個人,若能利用物卻不受制於物,那他怎麼可能會受到牽累呢?

《紅樓夢》裡的甄士隱在釋《好了歌》時說: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看那個貧窮但幸福的國家——不丹,在全球化的衝擊下,也不再那麼快樂了。

不丹總理廷裡說:“富裕帶來更多的慾望,但不丹國民已經逐漸背離傳統價值觀。”

於是,他提議提高汽車進口關稅,遏制鄉村人口外移,可是,這些政策卻越來越難以說服國民將快樂放置於經濟發展之前。

也許,幸福的不丹終將成為過去的烏托邦。

這世上很多人活得不自在,不是擁有得太少,只是想要的太多。

人心不足蛇吞象,被慾望吞噬的人,擁有得越多,負累就越多。

人要活得自在,就得給生活做做減法,少即是多,簡即是豐,只有學會取捨,才能找到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然後好好珍惜;

不為物役,不為情驅,不為瑣事所困,方能自由快樂。

看不開塵緣聚散,看不開諸事成敗,就會畫地為牢,坐井觀天;

忘不了愛恨情仇,忘不了是非恩怨,就會作繭自縛,鳥入樊籠;

放不下金錢名利,放不下萬般煩憂,就會身心俱疲,迷失自我;

才知道,隨遇而安,看開些,到處皆是風景;物隨心轉,看淡些,方可自在獨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