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彩票收入增長並非好事 其背後都是中低收入階層的默默付出

作者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據最近《經濟日報》和新華社發佈的消息顯示,1至3月全國累計共銷售彩票1063.17億元,同比增長21.42億元,增長2.1%。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490.6億元,同比減少31.89億元,下降6.1%;體育彩票機構銷售572.57億元,同比增加53.3億元,增長10.3%。

全國彩票收入增長並非好事  其背後都是中低收入階層的默默付出

看到這則消費,我不知道其他朋友們有什麼想法,總之我的感想頗多,有一條最不好的想法,就是彩票收入增長並不是好事。

我這麼說,並非對我國彩票事業進行全盤否定,發行公益彩票的目的是籌集社會福利資金、彌補民政經營不足、建設社會福利事業、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公益性、慈善性、促進性應是本質,而且我國公益彩票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民政部數據,自 1987 年發行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福利彩票累計發行銷售 20197.26 億元,籌集公益金 6022.97 億元。足見彩票對我國社會公益福利事業發展的重大作用。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彩票收入過快增長背後的弊端。眾所周知,購買彩票的大都是社會中低收入階層甚至是社會底層人員玩的遊戲,有錢的富人們是絕對不會去參與購買彩票活動的,其原因自然是中低收入階層沒有更多的致富或掙錢的途徑,把希望寄託在購買彩票中大獎上,幻想一夜之間暴露,而富人們已擁有足夠的社會財富,根本不會指望靠購買彩票來賺錢的,而且幾百萬元、上千萬元的獎項對他們來說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吸引力。

由此,就上述因素而言,彩票收入增長越快,中低收入階層口袋掏出的錢就越多,也越會對他們本來的生活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社會上不乏有購買彩票成癮的彩民,也有因購買彩票債臺高築的彩民,這些人的生活都是很悲催的。而且還要看到,過高的彩票收入,等於是社會中底層民眾在承擔這筆本應由政府財政支付的開銷,也等於是社會中低層在承擔社會公益和福利的支出,其結果也必然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既收入不高的人購買彩票---承擔社會公益福利開銷,而政府財政減少支出、富人們的社會公益意識弱化,這顯然是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經濟表現。

全國彩票收入增長並非好事  其背後都是中低收入階層的默默付出

最為令人擔憂的是,彩票收入增長過快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中低收入民眾幻想天上掉餡餅的意識也在逐漸膨脹,購買彩票還是含有較大的“撞運氣”、“碰機會”的成份在裡面。現實生活中購買彩票的彩民又有多少是出於公益意識和社會福利意識?還不是為了中獎這個心中的最大目標嗎?顯然,彩票收入過快的增長,說明更多的民眾幻想通過購買彩票來改變自身的不利經濟處境,無異於飲鴆止渴,越想中獎越會付出根本沒有希望的支出,因為中大將的概率實在過低。

而且,還有個問題值得思考,過快的彩票收入能否引起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呢?雖然不敢妄下結論,但有些現象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比如從此次新華社披露的消息看,3月份,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共有6個省份彩票銷量出現增長,其中,四川、安徽、上海、北京和雲南增加額比較多,同比分別增長2.49億元、1.55億元、0.91億元、0.59億元和0.28億元;1-3月累計,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共有14個省份彩票銷售量出現增長。其中,四川、河南、安徽、山東和浙江增加額較多,同比分別增加14.34億元、11.15億元、8.69億元、7.26億元和7.11億元。我們要看到,四川、安徽、河南、雲南這些地方的彩票收入增長與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及居民收入增長狀況是完全相背離的。

全國彩票收入增長並非好事  其背後都是中低收入階層的默默付出

由此,我認為在彩票銷售這件事情上,還是不宜過多地宣傳與引導,應抑制民眾大腦中過濃的投機及天上掉餡餅意識,樹立理性的購買彩票行為;尤其對於一些經濟收入過低的人群在購買彩票時應進行善意的提醒,不要讓他們因為購買彩票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儘量減少經濟低收入人群購買彩票。同時,可考慮將公益和社會福利事業由銷售彩票向社會捐贈方向轉化,鼓勵更多的社會中高收入階層尤其是富人們的捐贈,也鼓勵一些效益好的企業做慈善公益事業,讓社會公益福利事業向著“無功利化”、“無投機性”的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這應該才是正道和王道!

全國彩票收入增長並非好事  其背後都是中低收入階層的默默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