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機科普

關於手機科普

科普一些關於購買智能手機之前,你必須瞭解的知識點:

1.SOC

手機SOC(System On a Chip,在一個芯片裡面集成CPU、GPU、SP、ISP、RAM內存、Wi-Fi控制器、基帶芯片以及音頻芯片等)芯片(基於arm架構指令集)。SOC是一個統稱,並不是具體的某個部件或者單元。它是把CPU、GPU、RAM、通信基帶、GPS模塊等等整合在一起的系統化解決方案。由於手機空間限制,並且現在追求輕薄,不可能像PC一樣,主板、CPU、GPU、內存條可以自己選擇,自由組合,分開佈局,通常是由廠家提供好一整套解決方案,手機廠家直接買來就能用了。即soc=cpu+gpu+(dsp+neon)+(modem)

狹義角度講,它是信息系統核心的芯片集成,是將系統關鍵部件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從廣義角度講,soc是一個微小型系統,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大腦,那麼soc就是包括大腦、心臟、眼睛和手等的系統。soc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整體,而cpu就是人的大腦。

2.CPUGPU

一般我們談論手機性能的時候,主要談論的就是CPU。CPU一定程度決定了手機的運行速度和軟件啟動的快慢。GPU決定你玩大型手機遊戲時候特效能開多高。與臺式機以及筆記本不同,臺式和筆記本的CPU和GPU是分開的,可以分開配置。手機上CPU和GPU是集合在同一芯片上的,一般強力CPU的GPU都不會弱雞,比如當前安卓陣營最強的CPU之一,驍龍855配備的 Adreno 640同樣是最強力的GPU。

目前主流SOC方案的廠商有高通,MTK,三星,華為海思。其中三星和MTK的存在感在2019年的 今天幾乎不存在了。MTK的話,諾基亞,小米的部分低端機再用,拼多多上的山寨機也多采用MTK 的方案,三星基本除了魅族無人光顧。而華為海思麒麟系列只供給華為和榮耀的手機。

先說說使用最廣泛的高通系列:

驍龍450:實際就是驍龍625降頻版,省電小能手,但是打遊戲不太夠看,配備的Adreno 506也就 玩個王者榮耀,吃雞就比較吃力了 。多裝備在千元以下手機上。個人認為,如果要買老年機,這個 U很不錯,畢竟非常省電,性能也說得過去。年輕人就算了吧,誰買個智能機只拿來聊微信和玩小 遊戲呢?

驍龍625:古董U,然而在2018年依然在發光發熱,希望不要在2019年再看到它了。雖然性能已經 不夠看了,但是的確是一代經典。和450一樣,對年輕人而言性能不足,不建議選購。

驍龍630:625升級版,2018年高通推出用於替換老舊的驍龍625。相較於625, 630GPU(Adreno 508)方面提升了大約20%的性能,CPU雖然換了架構但是性能還有一點輕微的 退步·····依然不建議選購。

驍龍636:驍龍660縮水版,砍了GPU(Adreno 512砍到Adreno 509)但是其他和660基本相同規 格。普遍配備在千元出頭的智能手機上。這個U我還是比較推薦的,GPU比較弱但是CPU的性能還 是很強的,未來三年都不至於性能太落伍,推薦給手機僅僅是聊個微信刷個微博上個網站的同學, 但是不適合愛玩手遊的同學。

驍龍660:高通曾經的中高端U,14納米的一代經典,雖然同樣有點老但是性能可觀,即便已經推出兩年了,GPU和CPU依然不落下風,目前常見1000-1500價位智能手機上。這個U拿來吃雞已經沒太大壓力了。但是考慮到推出的時間,這個GPU(Adreno 512)不一定能稱的住未來一兩年的 大型遊戲。

驍龍670:從670開始已經邁入10nm的時代了。10納米和14納米不可同日而語,10nm級別的CPU 功耗比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用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說,耗電更低,性能更強。馬爾跑的又快,吃 的又少。我強烈建議預算在1500以上2000以下的同學選購10nm級別CPU,保證在未來幾年手機 性能不落伍。

接著說670,這個U是倆大核+6小核的配置,架構與驍龍710一致,性能比660的性能提高了約20% 左右,但是和710的性能差不大,基本可以看作是710降頻砍GPU版。

由於目前配備670的U和710的U差價不大,(國產品牌670的手機1500左右,710手機1700左右) 我倒更推薦選購710,因為670砍掉了對2K屏幕的支持,基帶從X15砍到了X12,這兩點對日常體驗 影響略大。

驍龍675:高通刀法精湛,把16nm的U拿出來改改成了11納米的675。Cortex A76,和855同樣規 格的兩個大核心,小核心和710同款。單看大核心跑分都可以吊打835了.但是GPU是612,性能捉 雞。換句話說,在應用or網站打開速度這顆U表現會很棒,但是打遊戲開不了很高的特效。

驍龍710:本人認為是一代神U,10nm中值得關注。710功耗低,性能不弱,在性能和功耗中的平 衡做的相當不錯。且對比同期旗艦驍龍845,僅僅是CPU和GPU性能不足,基帶落後了一點,其他 諸如藍牙5.0,qc4.0快充等都是支持的(當然廠商願不願意上這些功能是另外的話題了)。換句話 說,如果你的預算是2000元,那麼我強烈推薦你選購710。 驍龍712:710高頻版,沒啥好說的,2019年高通拿出這麼一玩意來純粹是擠牙膏。

驍龍835:同樣是10nm的U,不過因為2017年發佈的,用的是第2代Kryo架構(710,845等是第 三代)四大核(A73,2.4G)+四小核(A53,1.9G)設計,相較於2018年高通頂級旗艦845而 言,功耗和性能都要低一些,但是,相較於710,多核和GPU性能能夠構成優勢,但是在單核跑分 下710更強。835也是值得選購的對象,但是由於這款上代旗艦多用於2017年的旗艦手機,18年基 本沒看到這款U。如果你囊腫羞澀想選購上一代旗艦的話,這款U可以考慮,畢竟如果是遊戲黨, 835配備的Adreno 540依然可以算頂級GPU,至少吊打710的Adreno 616。

驍龍845:2018年頂級CPU芯片,4個A75(2.8GHz)+4個A55(1.8GHz),Adreno 630頂級 GPU芯片,目前安卓陣營性能王者之一。但是注意,由於主頻拉的太高,這款U的能耗也有些高, 論續航能力還不如835。除了耗電量和發熱量大以外,845基本沒有什麼缺陷。

驍龍855:nm工藝製程;採用1×Kryo485 Gold (2.84GHz) + 3×Kryo485 Gold (2.41GHz) + 4×Kryo485 Silver (1.78GHz)八核心架構。GPU採用旗艦Adreno640,擁有2×256算術邏輯單 元,每秒超過7萬億次運算。19年旗艦U,單論性能超越了麒麟980。但是根據貼吧吧友的測試,能 耗比翻車,功耗有點大,續航受到影響比較嚴重。

說完高通家再說一下華為家的海思麒麟系列,由於我對海思麒麟的中低端系列實在不瞭解,所以只 能談一下他家的兩代高端產品:

麒麟980:海思在2018年拿出來的旗艦,同時也是全球第一款arm商用7nm,單論GPU性能 (Mali-G76)要比驍龍845弱百分之十左右,但是CPU遠強於845,僅僅弱於尚未鋪貨的 855(2019年高通旗艦)。

單從處理器和GPU性能來看,麒麟980的確是非常值得考慮的,但是問題又來了,麒麟系列只供應 華為和榮耀,但是華為家的EMUI可是著名的負優化····emmmm········

麒麟970:中國第一款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達到頂級性能的商用arm芯片,在實驗室環境下不論 CPU還是GPU都擊敗了當年的高通旗艦835,然而存在發熱量大的缺陷,日常使用會降頻,算是一 個比較大的遺憾。華為就是靠這款U洗刷了當初萬年K3V2的屈辱,17年推出這款SOC的時候也是很 漲國人面子的,一顆意義重大的處理器。

即便現在是2019年的四月了,安卓陣營依然沒有能和A11一戰的處理器,要知道A11是蘋果2017年 的產品,用在iPhone8,8Plus和X上的。即使是2019年鋪貨的驍龍855也追不上A11。蘋果兩年前的A11依然能夠吊打一眾2018年安卓旗艦,甚至還能吊打2019年的安卓旗艦,而且別忘 了,蘋果系手機還有封閉的IOS系統的加持,這就是為啥六年前的iphone5S放到現在還能比一眾低 端安卓機流暢的原因。

說完了關鍵的SOC,再來說說另外一個影響手機性能發揮的東西:

ROM規格 目前主流的ROM規格有兩種,UFSeMMC。二者的技術差異我不展開詳細解釋了,只說一下二者 的性能差距:UFS 2.1的讀寫速度是eMMC 5.1的三倍左右。

這樣的讀寫速度差距,反映到實際使用中則是:安裝應用(尤其是大型遊戲和軟件)時,UFS 2.1耗 時會更短,打開應用速度UFS 2.1會更快。 然而UFS2.1成本也更高,三千以內的機子很少會見到使用UFS的手機。印象中2018年,三千以下的 安卓機中僅有小米8,魅族16和華為榮耀的幾款使用了UFS2.1的ROM。 另外還有RAM,即運行內存。這個玩意越大你的手機後臺就能開的越多,並行程序就越多。你就記 住這玩意越大越好,對於安卓陣營4G勉強夠用,6G起步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