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小時候,我們相信自己是最特別的,甚至是無所不能的。長大後,我們變得越來越平庸,越來越泯然眾人。而獨處,就是讓你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題記

心理學家: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0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歡的生活方式,喜歡熱鬧的人平時閒暇會約上三五好友,吃吃喝喝,熱衷參加各種聚會,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

有些人喜歡安靜,選擇找個角落,靜靜地閱讀,在書中與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的“靈魂”對話,享受一個人靜謐的時光。

不知道大家都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時候,越是優秀的人,越喜歡選擇獨處。他們往往不喜歡與人交往,而是獨處,與我們普通人之間,總是顯得格格不入,有很大的距離感。

當他們在人多的場合中時,他們總是覺得如坐針氈,只想聚會快點結束,併發誓以後再也不來參加這樣的活動。他更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社交。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有這三方面:

心理學家: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02.

【一】獨處,能讓我們看清自己

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豐富的安靜,盲目從眾的人慢慢磨平自己的稜角,迷失自己的思想。

而獨處帶給你思考生命的機會,帶給你梳理人生的機會,也帶給你靜能生慧的智慧。

那種由獨處思考之後得到的處理方式,勝過了所有基於恐懼心理而選擇的方向,那是一種由平靜的大我選擇的道路,走起來會發現,更加得心應手,這是獨處的力量。它有一個名稱,叫做平靜的智慧。

心理學家: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二】獨處,時間管理

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能夠更有效的利用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上面,相對其他人,能力會得到更快的提升,而獨處恰巧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況且大多數時候,低質量的社交,還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生活中,有些聚會大多是無效社交,除了消磨時間,沒有任何價值。而優秀的人,往往喜歡獨處,更懂得珍惜自己的時間,對於時間的管理能力更強。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社交上,還不如靜下心來學習一項技能,專注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獨處,能讓內心更強大

布萊士·帕斯卡說過:“人類的苦難源自無法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裡獨處”。

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之後,更是無盡的空虛和寂寞。很多時候,學會獨處,就能治癒大部分的孤獨,也能成就大事業。

習慣獨處的人來說,遇到挫折通常都是自己扛著,很少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因此內心往往更加強大。遭受到打擊,也能從容地重新出發。能與自己好好獨自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的人,獨處是我們的一種智慧沉澱。

心理學家: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03.

《烏合之眾》裡也有這樣一段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受安全的歸屬感。”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從不讓自己刻意合群,而是敢於讓自己獨處,把想法歸還給自己,最後往往就會取得很大的成功。

很多人會把獨處和孤獨混為一談,甚至抹黑獨處,醜化獨處。其實,真正意義上的獨處,會升華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你的人生層次。

獨處,讓你跳脫出平庸的思維,不再跟隨別人,學會自己做決定。即便這個決定是錯誤的,需要為此付出代價,但這個過程中,帶給我們的成長也是無法估量的。

為了變得合群,我們失去了自我,超累的。學會獨處,在獨處中將有限的生命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會越來越優秀。

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享受獨處的時光,並且從獨處中得到力量,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