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长@文友:照样做!就能写出具有深度高度的文章!

1.理论精英。他于1980年考入江西省吉安师专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吉安地区教育局工作11年,期间在《教育与职业》《江西教育》等中央、省级媒体发表调研报告、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文章20余篇。之后,历任中专学校党委书记、团地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行署专员、抚州市政府副市长等职务,并从任县长开始,陆续出版了《国事与人生》(1999年)、《县域经济概论》(2000年)、《跨越自己》(2001年)、《招商学》(2003年)等专著。2003年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2012年任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局长,期间发表了《为政要略》《领导力要略》《领导哲学要略》《从政之要900句》《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史》等近40部著作。据可考资料,截至目前,他已经出版发行各类著作近50部。他之所以能够著作等身,主要原因在于乐于、勤于、善于学习和专研,能够及时将知识转化为理论,将理论表述成文字,并形成优秀的研究成果。他还将自己的读书学习心得形成了《读书札记》(共10卷)。

2.组工高手。他长期从事党建理论、领导科学、干部教育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曾经担任红色教育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9年,对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娴熟,对党史更是如数家珍。他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提出的工作理念、拿出的方法措施往往符合客观实际,能够深入人心,引起共鸣,达成共识,效果明显。他2015年12月任云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干部队伍实际有机结合,相继提出了机关工作十八法、组工干部需要坚守的十四种理念、当干部要坚守的十一条基本原则、为政之道十二条、领导方法负面清单二十项、领导干部需要坚守的十七个“不”等工作理念,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机关工作十八法”广为流传,屡屡被文友点赞刷屏,被誉为机关工作的必备箴言,其中的“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也成为网络金句。

3.文风典范。一方面,他有超强的文字天赋,又是中文系文字科班出身,加之长期从事文字综合工作,积淀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使他的讲话文章文风硬朗、严谨规范,体现在文字上就是注重表述的严谨性和文字的准确性,不生搬硬套,不自创词语,不刻意追求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的对仗美。

另一方面,他是研究政策理论的专家学者,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大量论文,也使他的讲话文章充满“论文”味道,体现在文章上就是注重问题导向,突出逻辑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文章不求大而全,而求准而实,常常运用条目式的方式组织文章,少了“穿鞋戴帽”和“中规中矩”,往往能够达到有的放矢,清晰明了的实际效果。

谈谈战略思维的方法与运用

(2011年)

战略思维,作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思维方式,凝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生存斗争智慧,是一项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战略思维既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秘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秘书工作与领导工作紧密相连,秘书工作者没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就不可能真正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这里,站在做好领导机关工作的角度,从六个方面谈谈战略思维的方法与运用问题。

一、审时度势,认真分析形势

战略思维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审时度势。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人们交往关系的有限范围,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然而在那时,孟子就提出“虽有知(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锄头),不如待时”的论断,显现出一个先哲的思想光辉。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战略思维的原则:“乘势”、“待时”。势,形势;时,时机。我们的老祖宗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势”和“时”的重要,并用“乘”和“待”这两个动词,把主观与客观,局部与全面的关系联系起来。宋朝的苏洵又从反面做了相应的论断:“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

审,就是观察、思索、研究。“势”就是国内外“大势”和“大局”。那么“势”该怎么“审”呢?有两句话非常重要:第一句话是“世界多极化”,第二句话是“经济全球化”。这是对当今世界形势最经典的概括。作为秘书工作者,应该认真理解其深刻涵义,不能把它作为一句流行语说说而已。要在处理“自家的事”的同时,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审天下之势”。关心、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走势和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向,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大力拓宽视野。

同时,“审势”的目的是“乘势”。能不能“乘”?怎么“乘”?重点是要对自身的种种问题、种种条件做优劣对比分析,科学地解决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要以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样“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既锻炼了我们的战略思维能力又达到了战略谋划的目的。

二、全局在胸,各方统筹兼顾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它揭示了事物是作为系统而存在,既有全局,又有局部。毛泽东同志指出:“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所以,战争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是战争指挥员必须要研究和处理好的问题,否则,就要打败仗。打仗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各种领导活动及其各个方面也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呢?

一是树立和增强全局意识。要有广阔的空间视野,善于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不仅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还要看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仅要看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面,还要看到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的一面。树立全局意识要克服那种只将目光盯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将局部从全局中割裂开来的狭隘的“局部主义”。当然,树立全局意识并不是要面面俱到、等量齐观,而是要善于把握战略重点,善于抓重点环节。同时,树立全局意识,也并不是降低“局部”的重要性。

二是能够看清全局。看清全局首先要超越局部看全局。战略思维告诉我们,要想清清楚楚地看清当下事物,必须跳到圈外去,只有立足全局,放眼全局,登高望远才能把握事物的全局整体。其次要普遍联系看全局。全局是由一个一个的局部组成的,而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把握全局就要看到他们之间各种各样的复杂的联系,尤其要看到那种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再次要变化发展看全局。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全局也无时不在生生息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所以要看全局就需要与时俱进,而不能刻舟求剑。最后要一分为二看全局。一分为二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看全局的基本方法,要看清全局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人有两只眼,遇事看两点,两点之中找重点;人有两只手,遇事两手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是能够总揽全局。总揽全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思维水平。一要胸怀全局。要把整体作为自己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全局观念,主动研究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并对工作进行全局谋划。二要熟悉全局。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深入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了解群众的意愿,把握做好工作的基础。三要调动全局。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及时提出有利于激发干部群众工作热情,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方针和目标;用好教育、激励、奖惩等工作手段,增进团结,形成工作合力。四要摆布全局。全面掌握局部工作情况,保证全局工作健康协调推进,实现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保障组织目标的如期实现。

四是能够统筹兼顾。驾驭全局,还取决于能否较好地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一要照顾内外。

因为全局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所以,我们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必须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既看到内部要素,又看到外部环境;既看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面,又看到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的一面。这样,宏观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决策才能棋高全局,还取决于能否较好地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二要兼顾局部。事物不仅有全局,还有局部。全局由局部组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离开全局,局部会迷失方向,一盘散沙;离开一个个局部,全局也会不复存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做到微观上细针密缕,天衣无缝,才能棋高一着,稳操胜券。三要优化结构。所谓结构,就是系统内部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如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构形式等等。系统整体的性质与功能不但决定于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性质与功能,而且还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在一定的社会里要研究阶级结构,何者处于统治地位,何者处于被统治地位,直接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搞经济工作,要研究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等等。结构不同,效益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

五是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将当前与长远结合,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首先,立足当前,预见未来。因为事物发展具有连续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所以,我们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必须立足今天,总结昨天,预见明天。其次,研究当前,规划未来。事物还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现象是入门的向导。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别,我们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又必须深入研究当前,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这是战略思维的题中应有之义。

六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决定了创造这些文明的领导思维必然同样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这种继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扬弃,在继承的同时,又是突破创新。处理好两者关系,一要继承历史。学习借鉴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上众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智慧、才华和经验。二要借鉴国外。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创造近代文明和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运用战略思维进行科学决策。有分析地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三要继承传统。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许多非常成功的范例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高瞻远瞩,大胆作出判断

战略决策,往往要对全局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超前研究。这决定了战略思维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各种信息资料的研究,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找出事物链之间的因果关系,大胆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进程,并果断作出决策。

任何事物在变化之前,总要表现出一些征兆、迹象和苗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及时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征兆、苗头,就能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提高战略预见能力通常有以下三种预见方法:一是外推法。它是以现在和过去的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这一方法从事件发生到现在的过程中找出发展模式,将其推广到未来。我们经常讲的分析形势把握趋势,往往用这种方法。

二是内推法。它是说所预测的结果与前提具有演绎性关系,结果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但又是人类所没有认识到的。如果发现了某种必然性的、演绎性的规律,就能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导出一定的结果。三是反推法。反推法是设定未来一个目标,然后探求从这种目标到现状是否存在着可行的途径和实现条件。如果存在这样的途径和条件,那么这个目标是可预言的。

四、运筹帷幄,周详筹划谋略

做好战略谋划,要研究战略目标定位及其客观依据、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措施、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因素等。围绕战略目标的实现,统筹考虑目标与手段、全局与局部、现状与未来的关系问题,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制度和技术等可行性问题。

进行战略谋划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来把握、来谋划,既立足当地,把本地区、本单位的情况吃透,又着眼全局,把周边、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情况研究好;既立足当前,把现阶段的工作安排好,又着眼未来,把长时期的规划制定好,从而真正打好整体战、攻坚战、持久战。

一是从战略谋划的角度认识发展定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变化越来越快,出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复杂局面。这对经济社会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宏观管理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战略谋划,要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确定本地的发展定位。

二是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制定战略措施。20世纪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系统论,在分析要素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系统的整体效应,使人们能够更全面科学地把握系统的运行规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影响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研究和思考发展问题。要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将本单位放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系统中来认识和分析,努力从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措施。应该看到,实现战略目标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努力,而在诸多方面中总有某些方面对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这就是战略重点。然后分清主次本末、轻重缓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既注意制定管长远的规划和方案,又提出有利于实现重点突破的措施和办法。

三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和完善战略方案。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一是不管如何有先见之明,未来总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在人们的预见之外;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原来确定的东西会变成不确定的。所以,战略作为行动之前的部署,需要在行动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就需要我们通过战略应变和战略创新,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始终围绕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战略措施,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合理调整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五、切中要害,把握问题关键

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其中有些局部对全局有决定的意义和影响,这就是主要部分和重要部分,就是问题的关键。抓住了重点和关键就抓住了事物的中心要害,就能带动全局工作。毛泽东同志强调,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在战争年代,由于战争是一个极复杂的事物,再加上敌我双方的互相保密和故意迷惑对方,这就使战争指挥员在把握战争规律和捕捉战机时,难以使自己的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指挥员怎样才能做到“全局在胸”呢?毛泽东同志的办法是抓住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局部,抓住了关键和战略重点,也就抓住了全局。

那么,我们怎样“抓住重点”呢?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区分战略重点和非重点。毛泽东同志指出:“说重要,说有决定意义,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况去规定,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去规定。”战略重点和非重点的界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和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区分战略重点和非重点时,必须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专门举了保密的例子。在白区作战,保密问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在苏区作战,保密问题就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战略思维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需要我们从不同方面、不同层面去分析和把握战略重点。当前,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等影响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要认真分析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中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敏锐掌控发展的新机遇,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六、抢占先机,掌握战略主动

所谓主动权,是一种拥有自由选择权、自主决策权及自由行动权的权力和位势。争取并牢牢地把握主动权对于战略思维者来说,是决定成败得失的一招。那么,如何把握主动权呢?

一是把握机遇。机遇是当全局发生结构性变化、转折时出现对我们有利的时空条件。机遇是与时局的变化和转折、与事物的运动变化紧密相连的东西,每当事情发生转折时,就是机遇丛生的时刻。每个高明的战略家都是把握机遇的高手。他知道机遇在全局的发展中并不多见,且稍纵即逝。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之珍贵正如时间,它一去不复返。因此,对待机遇,一要大胆预测。二要及时抢抓,因为机遇都具有时效性。三要充分用好,因为机遇对事物的发展起双重作用,用好机遇就可能打开局面,推动全局;用不好机遇或贻误就可能丧失主动,一败涂地。四要善于创造机遇,这是高明中之高明者也。

二是掌握规律。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是现在的基础,未来又是现在的延续和发展。要根据这种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事物过去、现在已有状况的分析来推断出它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和方向。谁能预测出事物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谁就能把握和赢得未来。我们要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客观规律,立足现实,总结昨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将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识别、分析、比较,并由此作出科学预测。要善于静中见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揭示规律,在把握规律中把握未来,抢占发展的先机。

三是占领制高点。控制权的争夺历来是兵家制胜的制高点。以往有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今天有制天权、制电权、制网络权、制信息权。今天的世界竞争,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战略主动权的竞争,谁拥有主动权,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省委组织部长@文友:照样做!就能写出具有深度高度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