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吹駝鈴” 看“燈耀大壩”,模式口文保區8月底添新景

“千年古道、百年老街”,位於石景山的模式口歷史文化保護區,被喻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靚麗明珠。今年年內,這裡將完成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通道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屋外立面修繕,8月底前,位於文保區內的模式口公園、模式口水電站工業遺址公園兩處新景觀也將亮相。屆時人們將在這裡看到充滿古韻風情的駝鈴廣場、懷舊氣息濃郁的工業遺址以及小菊、紫茉莉、柿子樹等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綠化景觀,感受家門口別樣的古道風景。

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模式口文保区8月底添新景

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通道 → 年內完成拆違修繕

模式口,原名磨石口,因盛產磨石而得名。後取其諧音將磨石口改為模式口,古為京西重鎮。模式口大街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龍行古道,全長1500米,曾是幾百年來連接京城與塞外的京西古商路,俗稱“駝鈴古道”,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就是從這條街上走出來的。

如今走在位於模式口大街中段的南小街上,古色古香的青磚灰瓦民居、駱駝造型的街邊園藝小品,還有充滿古韻的商鋪……彷彿讓人“穿越”回了曾經鼎盛繁華的京西古道。而在模式口大街與法海寺路交叉口,一座由老舍先生之子舒乙題字的“慶春齋”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屋內陳列了老舍先生的作品和舒乙撰寫的文章《老舍和石景山》,詳盡介紹了老舍先生與京西古道的淵源,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駱駝圖案景觀也在告訴人們,這裡就是駝鈴古道,是老舍先生筆下祥子拉駱駝的磨石口。

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模式口文保区8月底添新景

“南小街這個街區去年就完成了改造,今年將按照這個改造範本,對模式口大街東、西兩段以及法海寺通道進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屋外立面的修繕改造”,負責模式口文保區修繕改造項目的石泰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將由金頂街街道牽頭,對位於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通道這兩條“廊道”上的歷史遺留違建進行拆除,拆除後的部分區域將進行綠化。

石景山區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留住模式口村的百年曆史,在文保區修繕改造過程中,石景山區不斷徵集與模式口村歷史文化有關、能夠反映模式口發展變遷過程、具有模式口特色的老照片、老物件等。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模式口大街上不僅有一座“老物件展覽館”,還在位於京西古道76號院的模式口村居委會中開辦了一處社區民俗文化室,磚雕、花瓶、縫紉機、二八自行車、海鷗照相機這些被塵封在記憶中的老物件,以新的方式傳承著模式口的歷史和情懷。

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模式口文保区8月底添新景

模式口公園 → 未來“風吹駝鈴響”

動感的籃球和乒乓球場地、既能照明又能發出悅耳鈴聲的駝鈴燈、色彩豐富體現老北京韻味的綠化景觀……今年8月底前,總面積近兩萬平方米的模式口公園的“重裝亮相”,將為附近居民帶來一份驚喜。

據石泰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模式口公園西側緊鄰法海寺路,東側緊鄰永定河引水渠,南側緊鄰模式口中醫院,根據實際調查,上午11點左右為人流集中期,平日遊人量約200人/天,節假日約1000人/天,“隨著模式口街區改造的全面推進,街區功能方面也急需完善,我們聘請了專門的設計公司對公園的各項功能進行重新設計,設計時儘可能保留現狀公園內可以利用的地形、植被,包括公園內的200餘株原生樹木,同時結合周圍街區與居民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的功能區佈置,利用園林造園的手法,打造文化、景觀、功能兼顧的社區公園。”

根據設計方案,未來公園的入口處將打造一處磨刀石景觀小品,既是“模式口”文化符號的展示,又能起到景觀裝飾作用。而在公園北部,將利用現有硬化地面改造成為塑膠場地,成為半場籃球場,園區東北角有長勢較好的油松,在改造中將以樹池或花壇的形式進行保留,並在此處佈置乒乓球檯,供居民使用。

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模式口文保区8月底添新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綠色景觀設計方面,將藉助園內山坡的地形優勢,重新梳理園內的水系,打造豐水季節的流水景觀和枯水季節的旱溪景觀,並在水系旁選址種植柿子樹。“柿子樹既可觀果又可觀葉,同時也是老北京植物的一個代表”,公園規劃師告訴記者,柿子樹的設計也象徵了對老舍先生的緬懷。另外,公園的小山坡上還將種植小菊、紫茉莉等北京特色植物,打造京味十足的園林景觀效果,並在道路兩側佈置駝鈴燈,駝鈴被懸掛在石質的園燈內,實現風吹駝鈴響的效果。同時在園區內重要的景觀節點內也將佈置這種駝鈴園燈,人們在園子內漫步,隨處可以聽到悅耳的鈴聲。

水電站遺址公園 → 夜晚亮出燈光秀

除模式口公園外,今年8月底前同期亮相的還有模式口水電站工業遺址公園。位於永定河引水渠旁的這處水電站也是模式口文保區內惟一一處大型工業遺址,且目前保存狀態比較良好。據介紹,模式口水電站是1957年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建設、自動控制的水電站,當時曾創下了全國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記錄。水電站全部設備皆為我國自己製造,利用永定河引水渠的河水落差來發電,後來因為自然環境變化,永定河干涸,便不再用於生產使用。

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模式口文保区8月底添新景

另外,在水電站遺址公園坐落的永引渠旁還有一條人行步道,未來也將跟隨遺址公園的建設重新設計,包括為目前的綠道增加運動路線標識,方便市民健身鍛鍊,綠道旁鋪設生態草溝,同時還將對一處長達20級臺階的陡坡綠道進行改造。未來遺址公園內還將增設休憩坐凳,將搬遷騰退後的部分土地佈設環形步道,並適當增加健身器械,方便居民日常休閒運動。

為了豐富工業遺址公園內的景觀效果,今年8月底亮相時水電站還將有夜景展示,在一些重大節日時,水電站將能以自身建築為載體打造獨特的燈光秀,通過燈光、色彩和音樂的結合,使夜晚的公園景觀也有獨特的看點。

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模式口文保区8月底添新景

模式口文保區將建特色博物館群

近年來,模式口大街風貌漸失,環境破壞,已不復往日繁華。石景山區從2015年開始啟動模式口文保區修繕改造計劃,精心編制了模式口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與開發規劃,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推進模式口地區歷史文化院落、街道修繕和景觀再造,徹底改善周邊環境,引入現代化市政設施,融入文化理念,打造傳統風貌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模式口文保区8月底添新景

據石景山區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石景山區將依託傳統優勢,以承恩寺燕京八絕藝術館、法海寺壁畫博物館、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等為依託,在模式口文保區建立特色博物館群,努力打造文化特色新地標。除了目前打造的南小街“非遺傳承”一條街,還將修建模式口法海寺路書畫一條街,在文保區內設立石景山文藝創作基地,區美術家協會進駐,建立創作展室,定期舉辦書畫展覽和進行日常書畫交流學習活動,提升文保區文化內涵和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