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固本,脫貧有“道”

強基固本,脫貧有“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這一重要論述告訴我們,貧困縣脫貧摘帽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抓好鞏固提升,實現所有貧困戶脫貧,防止已脫貧戶返貧,防止新的貧困發生,只有這樣,脫貧才算真脫貧,老百姓才能真正“齊奔小康不掉隊”。

江西上饒縣是革命老區和國定貧困縣、原中央蘇區縣。2018年7月上饒縣摘掉戴了32年的“國貧縣”帽子後,始終做到“四個不摘”——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努力確保“真脫貧、不返貧、能致富、奔小康”。

築牢穩定脫貧的“四道堤壩”

作為稻香蛙鳴的千年古縣,上饒縣農業人口占比超八成,鞏固脫貧成果任重道遠。上饒縣在摘帽前“四梁八柱”政策支撐體系的基礎上,又出臺了《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總體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鞏固提升工作進行了系統頂層設計,讓貧困群眾穩定持續脫貧吃上了“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上饒縣堅決做到“四個不減”,即責任落實力度不減、政策幫扶力度不減、資金投入力度不減、日常調度力度不減。其中,在資金投入上,2018年再投入4億元資金用於扶貧,特別是縣本級財政預算投入1億元,真正做到了投入不減反增。在產業幫扶上,縣財政統籌整合資金2940萬元,在脫貧摘帽時原有產業扶貧基礎上,又在有條件的村建立村級扶貧合作社,進一步緊密了農業企業和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在就業幫扶上,提高有完全勞動能力的農民務工組織程度,幫助他們到省外和當地工業園區、農業基地務工;提高有半勞動能力和有勞動意願的貧困戶就業組織程度,進一步加大村級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來料加工等幫扶力度,積極拓寬貧困群眾的就業渠道。

織牢防止返貧的“安全密網”

上饒縣總人口83萬,是江西省脫貧摘帽縣中退出人口最多的縣,防止返貧壓力比較大。

為保障貧困戶不因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疾病返貧,上饒縣探索建立了四項風險保障機制:縣財政每年投入100萬元左右對各個扶貧農業企業購買產業風險保險進行獎補,投入100萬元左右為每個已脫貧戶購買返貧責任險,投入1.9萬元為所有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投入1270萬元用於貧困戶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再架設一道安全網。

鞏固脫貧成果,貴在激發內生動力。為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上饒縣積極採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扶貧超市等激勵方式,引導貧困戶自立自強、勤勞致富;制定產業直補辦法,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業和庭院經濟,進一步提高貧困群眾的參與度和受益度,目前已發放產業直補資金100多萬元。

同時,上饒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激發農村群眾自主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物質、精神“雙脫貧”。

夯實齊奔小康的經濟支撐

上饒縣聚焦項目建設,把壯大經濟發展總量作為鞏固提升、決勝小康的根本所在。

2018年以來,上饒縣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7個,大項目引進個數和單體投資規模為歷年之最、全省少見。目前,捷成影視文化科技城、十里櫧溪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中汽(上饒)高科技產業園等3個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均已開工建設,這些項目的實施為上饒縣實現全面小康積蓄了強大後勁。

2018年,上饒全縣財政總收入增長12.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6%,工業增加值增長9.5%,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在省市“第一方陣”;產業扶貧有效帶動全縣7.5萬貧困群眾增收,所有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平均在11萬元以上……上饒縣,以破框思維創新脫貧之道,讓貧困戶脫貧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