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合生創展地產總裁馮勁義離職,曾經的地產航母,而今一才難留

合生創展,曾經中國地產界的一艘航母,在繁榮的地產史上,寫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合生創展終究走上了家族化的宿命,以致歷任職業經理人難逃“魔咒”,選擇離開,這次選擇畫上句號的是地產總裁馮勁義。

传合生创展地产总裁冯劲义离职,曾经的地产航母,而今一才难留

01

上任未滿一年

近期,有媒體曝出,合生創展集團地產板塊總裁馮勁義已經提交離職申請,手續正在辦理中。內部員工稱:“馮總已經多日沒來過公司了。”

如果該消息屬實,也意味著加入合生創展尚不滿一年,馮勁義便選擇離開。

传合生创展地产总裁冯劲义离职,曾经的地产航母,而今一才难留

1

馮勁義早年職業生涯起源於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上海康橋半島(集團)有限公司及浙江聚寶置業有限公司。

2

2008年,其加入龍湖地產,7年後選擇離開,位至龍湖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集團副總裁。馮勁義在龍湖曾提出過幾項改革,例如讓集團上下從適銷產品的角度出發進行產品分級標準化調整、公司的管理架構形成集團和區域兩級架構等,這些改革對於彼時的龍湖而言至關重要。

3

告別龍湖後,馮勁義加入了升龍集團,任總裁一職。然而,上任不到一年時間便低調閃退辭職。2015年8月,馮勁義入職綠都。

4

綠都時期,馮勁義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將總部搬遷至上海、調整公司結構、採用都市圈戰略等。當年,綠都地產銷售額增至百億,進入行業百強名單。

這或許正是合生創展董事局主席朱孟依看中的地方。

做為曾經的地產航母,僅1998年-1999年,合生創展便開發樓宇100多個,成為廣州地產界真正的霸主。彼時,

合生創展在廣州一個城市的開發規模,就相當於萬科在全國五大城市開發的總規模,並且,1998年和1999年,合生創展僅在廣州一地創造的利潤就超過了萬科在全國五大城市創造的利潤總和。

以至於傲氣如萬科創始人王石,也感慨“合生創展才是地產界真正的航空母艦”。

這艘航空母艦真正展示出驚人的力量是在2004年。當年11月27日,距離2004年的尾聲尚有一月之餘,合生創展宣佈2004年度銷售額已經突破100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家品嚐到百億上方空氣的房企,業界為之譁然。

如將這一數字與同行對比,則更能體會其中分量。

传合生创展地产总裁冯劲义离职,曾经的地产航母,而今一才难留

日後成為“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園當年銷售額為32.4億元,風光無限的恆大當時只有14.4億元,僅是合生創展的七分之一,即便是行業風向標萬科,當年的銷售額也才剛過90億元。

隨後,中國土地市場遊戲規則發生重大調整,土地協議出讓逐漸在實踐層面退出。

地產行業開始重新排座次,依靠倒買倒賣土地的公司趨於萎縮,迅速適應新規則並佈局得當的公司開始脫穎而出,迅猛擴張。

在此背景下,朱孟依崇尚高溢價“慢週轉”的打法開始“失靈”,常年在此戰略中保守前行的合生創展終於在行業大行規模之道時嚴重掉隊。

2018年,合生創展實現營業額132.94億港元,核心利潤23.03億港元,同比上漲15.32%;實現毛利潤65.28億港元,毛利率由2017年的37%上升至49%。

銷售方面,2018年實現合約銷售額共計149.75億元,增幅62%,為近年來最高水平,但依然無緣行業百強。

02

職業經理人相繼離去

與此同時,橫亙在創始人家族成員和職業經理人之間關於控制權的博弈也此起彼伏。

以致於不僅是地產板塊,集團層面的高管也頻繁變動。

在現任執行總裁席榮貴履職之前,合生創展執行總裁的位置已經空窗了6年之久。無論是立下赫赫之功的謝世東、雄心勃勃的武捷思還是臨危受命的陳長纓、如履薄冰的薛虎,他們都曾在合生創展不同的發展階段發揮過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終究在朱孟依的家族王國裡,成了匆匆過客,選擇了結束與合生創展的賓主關係,其中不乏合約未滿時的提前離職。

一位華南地區地產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接連幾任職業經理人的離去與朱孟依個人的強勢作風有關,終究是“外來的和尚難唸經”,職業經理人難以適應和融入合生創展的家族化管理體系。同時,合生創展積弊重重、沉痾痼疾很多,職業經理人難以大展拳腳,一下子做出成績,也是人才難長留的一大原因。

一位合生創展離職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公司內部流程繁瑣,溝通效率不高。此外,在同行早已風行“聯合開發、互惠互利”的當下,因為注重對利潤的把控,合生創展鮮有合作意向。

《國際金融報》記者據此向馮勁義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前,仍未收到回覆。

传合生创展地产总裁冯劲义离职,曾经的地产航母,而今一才难留传合生创展地产总裁冯劲义离职,曾经的地产航母,而今一才难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