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個五A景區有“中原盆景”的美譽,還是《西遊記》的取景地


少讀《西遊記》總是對吳承恩充滿了好奇,如何能將孫悟空的石猴形象、定海神針的模樣、流沙河風貌等描繪地淋漓盡致,這些玄幻因子又是從哪裡得來的靈感呢?直到遇見嵖岈山,一切謎題彷彿都有了答案。

嵖岈山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境內,南臨駐馬店市,距離河南省會鄭州市僅180公里,擁有十分優越的區位優勢。北方自古多雄山,對於嵖岈山的雄險高峻不足為奇,而這裡最吸引人們的還要數珍貴的西遊文化。

二十年前《西遊記》續集唯一的外景拍攝地選擇了西遊文化起源地嵖岈山,16集的故事基本都是在取經,看過續集的的人們對影片開頭師徒四人相攜而行的場景記憶尤深,這個經典鏡頭也成了人們最難忘的兒時歲月。如今,嵖岈山將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景象做成了雕塑,並循環播放電視劇主題曲,滿滿的懷舊感。


​唐朝時期,高僧玄奘曾在嵖岈山一帶誦經修行,他的大弟子道全和三弟子道一均是嵖岈山人,吳承恩在躲避災禍的過程中偶遇嵖岈山,眼前怪石嶙峋的山峰、造型各異的石林、姓名奇異的河流都讓他的創作思緒奔波泉湧,為驚世奇作《西遊記》的誕生奠定了原型基礎。

嵖岈山的精華在於處處散落著裸露的花崗岩景觀,百丈崖就是典型的花崗岩造就的奇景。舉目四望,石峰高聳入雲、險峻無比,目測約有百丈之高,因而得名百丈崖。

這個時節是遊覽嵖岈山最適宜的季節,陣陣春風拍打著翠綠的樹枝,耳畔響起的是綠葉冒新枝的聲音,即便攀爬至頂峰也不覺得炎熱難耐。

​造型奇異的石峰為人們打開了想象的閥門,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珍奇的景觀,而人類的想象力則為這些景觀創造了活潑立體的生命。

景區許多知名景點都與《西遊記》有關,如:如來佛指、守山石猴、天磨湖、琵琶石、紅孩兒等,每移動一個景點都讓人忍不住點開《西遊記》來個對號入座。

山上不乏這樣石頭色的涼亭,每走過一段旅途便能躲在亭子裡歇歇腳,一旁還有創意十足的人物塗鴉,涼亭、石畫、綠樹完美地融為一體。

行進的途中總能看到幾處驚險的景象,眼前這座上寬下窄的石頭叫做懸針石,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塊巨石非同凡響。懸針石是嵖岈山的九大奇石之一,高28米猶如鋼針倒立,面對大自然的傑作,內心更多的是敬佩與畏懼,生怕一個不小心鋼針脫離母胎滾落山下,明知這種想象不過是多餘的,仍然忍不住浮想聯翩。

靜謐的碧波潭散發著陰怖的氣息,因其四周生長著全年蔥蘢的嵖岈石竹,這些石竹錯落有致地倒影於湖水當中,因此取名為碧波潭。在西遊記原著中,碧波潭是萬聖龍王的居所,因招了九頭蟲做駙馬而招致剷平的禍災。

遊覽嵖岈山的過程就像是讀一本厚厚的書籍,時不時地為這些石頭賦予鮮活的形象,又在暗暗擔心會不會真如西遊記中所述此地常有神獸出沒,驚險刺激卻又不失趣味。

鷹愁澗因與西遊記中小白龍出水的景象出奇地一致而得名,如今再覽仍舊神秘感十足,四周皆為裸露的石巖,墨綠色的潭水清澈見底,清風拂過留下圈圈細紋,不得不叫人遐想連篇。

景區令一精妙之處在於導視導覽系統全部採用石製材料,毫無違和感地與周圍景象融為一體,既做到了指引作用,同時又不過於破壞整體和諧,實在是匠心之作。

登臨遠眺,遠處的石群據說是《淚灑隱霧山》的豹子精,被孫悟空制服後釘在山頭上,面朝唐僧冢冠的方向,久而久之就變成如今這幅景象。

碧潭一旁的群山名為萬佛嶺,近處看方能體會大自然對萬佛嶺雕琢之精美,而在遠處相望時,只能看到細紋般的石柱呼之欲出,間有翠綠的植株穿插其間,十分宏偉。

河南的山嶽型景區最大的優勢在於水的襯托,對於遊人來說,相較於純粹的山峰景觀,靈山秀水更具吸引力。​

走過嵖岈山,每一棵細小的植株都是生命中最難忘的存在,每一塊光潔的石頭都是啼囀的生靈,從山腳到頂峰,一路打怪鬥魔,彷彿重新走過那段單純的孩童時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唯有這些靈山秀水能讓人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灼熱年華。(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