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離城區20公里的大青山拉入了呼和浩特居民的朋友圈?

4月29日,經濟日報14版刊登文章

《人與青山共嫵媚 內蒙古呼和浩特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巡禮》

大家快來看看怎麼說!

是谁把离城区20公里的大青山拉入了呼和浩特居民的朋友圈?

作為國內首條百公里規模登山步道,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已成為呼和浩特獨特的風景線。其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大青山旅遊區基礎設施條件,還成功帶動了“健身+”產業的發展。在這裡,不僅能忘得掉塵俗,又能眺得見城市;不僅能親近自然,更能溫潤心靈。

是誰把離城區20公里的大青山拉入了呼和浩特居民的朋友圈?許多人會說,是步道。

作為國內首條百公里規模的登山步道,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已成為呼和浩特獨特的風景線。步道沿線,分佈有大面積的白樺林、杜松林、油松林、灌木林和高山草甸等植被類群。沿步道進山來,聽清風耳邊響,見蒼翠撲眼簾,既忘得掉塵俗,又眺得見城市,你會被自然的壯美和運動的快樂實時刷新幸福標高。

是谁把离城区20公里的大青山拉入了呼和浩特居民的朋友圈?

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也是防火通道,防火期內確保暢通。 記者 陳 力攝

連著生態

4月4日,記者沿步道登臨大青山。山花初綻,草木初綠,山友絡繹不絕,並時時拿出手機捕捉春色。

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建成於2012年。大青山,蒙語意為“七十層蒼翠”。但步道初通時,山上存在多處問題——前坡盤踞著235家砂石開採企業,形成31處大坑,土地破壞面積累計達155公頃,破壞了區域內地貌景觀和整個大青山生態環境。特別是位於大青山前坡中段的水泥廠,成為城市上風口的重點汙染源。

2012年起,呼和浩特舉全市之力,啟動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生態保護項目——大青山前坡生態治理工程。西起回民區東棚子村、東至新城區大窯村,在總面積150平方公里的片區內,瞄準“綠樹掩映、白牆藍瓦、曲徑通幽、田園風光、草原風情、自然和諧”目標,展開生態攻堅,進行了大青山局部圍封、烏素圖河綜合整治,實施了5萬畝雅瑪圖森林公園、萬畝哈拉沁生態公園、草博園等片區生態保護。同時取締汙染企業、淘汰落後產能。近年來,共關停取締各類汙染企業170家,拆除生產設備177套。

呼和浩特北郊的取土場坑坑窪窪。蒙草集團以生態大數據對這裡進行修復。首先,對場地周圍的環境、地形、土壤、植被、水分條件等開展調研和科學論證,並進行全面的規劃設計。其次,在土地整理的基礎上,採用禾本科和豆科相結合、草本灌木相搭配的原則,特別是充分運用蒙古冰草、羊草、賴草、新麥草、野罌粟、二色補血草等50多種鄉土植物。如今,修復後的呼和塔拉已經成為離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景區,集觀光、休閒、馬術、會議慶典於一體,成為呼和浩特市民的“心靈牧場”。

項目啟動的7年多時間裡,呼和浩特綠化荒山19.8萬畝,累計栽植樹木1865萬株,種草1.5萬多畝。“步道沿線,現在仍保留著黨政軍民義務植樹基地。”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秦國珺說,“登山步道也是生態之道,讓呼和浩特居民成為生態成果的受益人,也引領他們成為生態建設的參與者”。

溝通城鄉

總長超過百公里的登山步道,連接著大青山南坡的18個行政村。新城區流轉農民砂石地、撂荒地和不適宜耕種的土地,落實綠化用地10萬畝。“原來種地,畝效益也就500元左右,如今的流轉費翻了一番,還把我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民趙大有如今在步道上的“青城驛站”從事保潔保綠工作,每天心情舒暢。

考慮到沿山村民為生態治理工程作出的貢獻,呼和浩特市出臺政策,讓大青山生態保護治理規劃區內的村民比照城中村失地農民辦理養老保險。本著應保盡保、成熟一個辦理一個的原則,已為沿山2.07萬名村民全部辦理養老保險。到齡村民每月可領取800多元的養老金,而且還會逐年增長。

城市登山一族流動到哪裡,也把消費流引向哪裡。小井溝年均接待遊客30萬人次,目前這個僅有100多戶村民的小村莊已入駐農家樂20家、戶外驛站2家。在大青山前坡,新城區大力發展“村莊產業”,佈局了葡萄園、百草園、七彩花園供遊客觀光采摘,打造了休閒農莊、特色民宿“鄉愁回味”和哈拉沁麵塑、生蓋營剪紙、討思浩天倉節等民俗體驗活動。

引領休閒

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大青山旅遊區基礎設施條件,併成功地帶動了“健身+”產業的發展。

是谁把离城区20公里的大青山拉入了呼和浩特居民的朋友圈?

節假日,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遊人如織。 (資料圖片)

依託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設施和大青山自然風光,新城區連續舉辦了三屆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暨呼市萬人登山活動。2014年同時舉辦了首屆步道文化節開幕式,2015年同時舉辦戶外帳篷音樂節,2016年成功舉辦了全民健身日·全國登山步道系列賽,來自遼寧、安徽、四川等13個省份的300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全國登山步道10公里個人賽的角逐,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市各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和社會團體、戶外運動俱樂部的8200人參加了活動。2017年成功舉辦了內蒙古自治區重陽登高健身大會暨全國登山步道系列賽·呼和浩特站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名專業隊員組成的40個團隊和近萬名健身愛好者分別參加了競賽組和大眾健身組比賽。多個網絡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200萬粉絲參與互動。從2014年起,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連續4年榮獲“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精品線路”。

大青山登山健身步道把傳統的戶外健身同文化旅遊結合在一起,打造主題化登山健身步道,推出落葉步道、遺蹟步道、樺林步道、松林步道、砂石步道、草地步道、愛心步道和徒步文化牆等項目。為推動四季旅遊,推出了新年登高、春季踏青、秋季望遠、冬季賞雪等項目;為推動體育惠民,推出了鄉村健身氣功、太極拳、健康快車進鄉村等項目。如今,呼和浩特登山健身活動已延伸出滑雪、自行車騎遊、垂釣、風箏、戶外帳篷、汽摩拉力賽等一批項目。

在登山步道主出入口之一的水磨村,呼和浩特引入“水墨”部落,先後有6家工作室紮根。內蒙古師範大學鴻德學院的美術系學生來此寫生,登山群眾來此觀摩小憩。“有時一週要接待上百人。”來自四川的書畫篆刻家楊成力說:“這裡不僅能夠親近自然親近藝術,更能溫潤心靈。”

是谁把离城区20公里的大青山拉入了呼和浩特居民的朋友圈?

多新聞

  • 一圖讀懂|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公報

  • 走進《草原英雄小姐妹》,看看臺前幕後的那些事

  • 姜昆助陣!“天賦河套赴港”唱主角

  • 在呼和浩特半價買房,你夠格嗎?

  • 內蒙古這些單位和個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

  • 春暖花開的小煩惱

監製/白廷旭

@騰格里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