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纽约因为各种各样的地标被大家所熟知,这里也成为众多背包客踏上美国土地的必到之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充斥着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变也带来了纽约各个区域风格的差异性,人们对于纽约这样一座城市的理解因此也必将不同。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作为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纽约是全球经济、金融、政治、媒体、教育、娱乐与时尚的聚集地。在20世纪初期,对外来移民来说,纽约是个崭新的天地,遍地是机会,因此被昵称为“大苹果”,有“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的意思。曼哈顿是纽约五个行政区中人口最稠密的一个区,主要由一个岛组成,并被东河、哈德逊河和哈莱姆河包围,其间高楼林立,是纽约的中心区域,也是纽约乃至全美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纽约建筑地图

New York City architecture map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现在的纽约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你可以走在时尚的街区看着各种不同装束的人们,到了夜间钻进地下小酒吧与别人侃着自己的理想;你也可以在联合广场或是布莱恩特公园的集市中找到自己心爱的玩物,或是在密集的街区中找到各式各样的美食。纽约有着它的活力,有着它的美好,同时也有着它的冷漠,有着它的落寞。带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认知,你都能在纽约有着不一样的体验,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曼哈顿岛南侧天际线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在本章中,我们将会在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中一起“癫狂”,一起行摄纽约,欣赏城市特殊的设计感与生活体验。在阳光明媚的哈德逊河畔漫步,在中央公园的树荫下晨跑,在金融区的高楼间穿行,在吵闹的地铁中等待,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迷失自己。纽约就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快节奏地方,我们将从真正的生活中去体验这座城市的特色,去感受在强有力的规划下所形成的这个超级都市的魅力。

区域介绍

regional introduction

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的东北海岸,共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和斯塔滕岛五个行政区。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纽约市行政区划图

曼哈顿区:曼哈顿区是纽约5个行政区中人口最密集的区,主要由一个岛组成,被东河、哈德逊河和哈莱姆河包围,还包括邻近的一些小岛屿。曼哈顿拥有纽约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与最丰富的文化集合体。

布鲁克林区:布鲁克林区由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大桥等与曼哈顿区相连,成为曼哈顿岛东部的一大人口聚集区。其中,布鲁克林植物园、展望公园、康尼岛等公园绿地设施都在这个区。

皇后区:皇后区是五个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该区域以住宅群为主,同时拥有拉瓜迪亚机场和肯尼迪国际机场,是纽约的航空交通中心。

布朗克斯区:布朗克斯区是纽约最北面的一个区,拥有最多的公园用地,这里的居民主要以非洲和拉丁美洲后裔为主。这里地铁交通发达,在纽约地铁连接此区到曼哈顿区之后,这里的常住人口急速上升。

斯塔滕岛:斯塔滕岛通过斯塔滕岛渡轮与曼哈顿区相连,通过维拉扎诺海峡大桥与布鲁克林区相连,通过各种跨海交通设施使岛上居民与纽约各区居民的交流更加方便。

从泽西城观曼哈顿天际线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纽约市使用各类政策以及城市区划法来改善城市规则,使得每一位纽约客都能够获得经济适用住房,优质的开放空间,以及其他重要的邻里服务。整个城市的规划通过鼓励设计更多的供公众使用的场所,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开放性,以确保私人拥有的公共空间和滨水景观都对民众视觉或空间开放。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曼哈顿1807年地图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曼哈顿1970年地图

1916年纽约市的第一个区划法确立,用以保障城市中光线与空气的可达性,这个核心理念对于曼哈顿的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交织而形成这种从整体性感觉到安全感和舒适感。纽约的城市设计不仅仅赋予了社区边界与形状,更反映了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了包容性和舒适性,这使得纽约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变得更加适宜人和吸引人。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纽约市良好的城市设计跨越多个尺度,从长椅的配置、路边的种植到大规模的规划和政策举措都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随着城市设计的远见和引领,一条废弃的铁路线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园,一个破旧的街景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社区。纽约客们喜欢具有认知度和真实感的社区。优秀的城市设计融合并发扬社区的历史,不仅仅是成为“家”的文化,更在改变完善着周边的环境和自然系统。标志性建筑、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以及自然区域,可以形成强大而独特的空间感。在纽约,城市设计的元素——不同类型的建筑和秩序顺畅的街道共同创造了一个多样而温馨的城市环境。

重点建筑推荐

Architecture Tour

01 / 高线公园

Highline Park

建筑设计:詹姆斯·科纳场域运作事务所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西侧,是一个利用以前纽约中央铁路西区线高架桥建设而成的一个空中带状公园。公园总体长度约2.33千米,自曼哈顿甘斯沃特街至北侧34街为止,形成了一条风景多变的高空景观步道。

公园整体景观设计由詹姆斯·科纳场域运作事务所完成,从2009年开放至今,高线公园已经成为曼哈顿城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标性公园。这条废旧铁路线的再利用,给切尔西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后期这里铁路线的破败景象一去不复返,现在不仅形成了一条吸引人气的景观步道,更吸引了大量的开发商入驻高线公园周边,带来了周边区域的大量建设。

高线公园设计的出现正像一剂催化剂,给处于停滞期的纽约市带来了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新活力。公园本身通过特殊铺装的设计、合理的植被配植、积极的后期维护以及配以精彩的灯光设计,创造了十分适合散步观景的城市公共空间,拥有着非常好的现场体验。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02 / 古根海姆博物馆

the solomon r.guggenheim museum

建筑设计: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古根海姆博物馆与曼哈顿网格式的布局不同,采用了曲线、弧形等元素,在城市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面。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游客,都难以抗拒这个博物馆的魅力。博物馆的外观是一个呈堆叠状的白色圆筒,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向上旋转升起。外部的这种设计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室内空间,内部的曲线与楼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楼层连续的空间”,赖特的这种流动性理念十分成功地运用在了这里。

走进博物馆,沿着入口的巨大中庭两侧的连续坡道向上绕行。赖特的设计摆脱了传统的博物馆布置方式,游客通过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房间被引导,当向上逐步上行时,可以体验到沿着墙壁展示的艺术品。博物馆行程的这个连续空间同时增强了不同层之间人们的互动性,让艺术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密切。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古根海姆博物馆剖面及平面图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03 / 世界贸易中心车站

path terminal(world trade center)

建筑设计: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巴利斯 Santiago Calatrava Valls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世界贸易中心车站是PATH车站在纽约与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的官方站名。车站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Valls)设计,整个车站在地下与世界贸易中心各楼相连,形成了世贸片区完整的地下通行链。整体建筑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张开的鸟翼骨架形状,位于世贸2号楼与3号楼之间;地面之下由夹层与底层空间组成,并与“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相邻。

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巴利斯将车站核心区的“Oculus”描述成从儿童手中放飞的鸟儿,其建筑在地面部分张开的鸟翼正反映了这一象征,这样的屋顶设计是为了增加下层封闭室内的采光与通风。进入Oculus内部,整个人仿佛处于鸟类的体腔内,透亮的顶部配合骨骼似的结构空间给人带来很强的震撼。整体建筑内部不同方向连接着不同的商业空间、纽约地铁车站、新泽西PATH车站及其他时髦建筑群等设施与建筑,每部分采用并不完全相同、但形式类似的结构设计手法,在保证了整体风格一致性的同时,体现了建筑设计形式上的多变性特点。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车站内景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04 / “9·11纪念公园”

9·11 memorial park

建筑:迈克·阿拉德 Michael Arad

园林: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是纪念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和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中的6名被害人的纪念馆和博物馆。纪念馆位于世界贸易中心双塔的遗址上,由以色列建筑师迈克·阿拉德设计。阿拉德与彼得·沃克事务所合作设计了场地景观和双塔旧址上的两个方形水池。

2004年1月6日,迈克·阿拉德和彼得·沃克设计的“倒映虚空”(Reflecting Absence)方案从来自63个国家的5201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该方案包括一片树林围绕着的两个大型下沉水池,即世贸双塔遗址的位置,纪念公园与纽约街道位于同一层面,纪念博物馆位于地面以下。2006年3月,纪念广场的两个主水池开始建设。这两个占地4000平方米左右的水池成为美国最大的跌落型水幕,用以纪念逝去的生命和城市中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空白。流水的声音试图使城市的繁杂声音变得安静,让整个场地更加肃静。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新世贸中心区域规划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剖面图

行摄纽约,记录建筑中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