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正在讓我們變得膚淺?

是誰正在讓我們變得膚淺?

常聽朋友說,最近鬧劇荒了,電影也沒啥好看了。起初,聽到這樣的話,我覺得好神奇,這麼厲害了嗎?這世界上這麼多電影,這麼多好電視劇,都看完了,可真是牛人啊!

於是我決定探探底,嘗試推薦幾個自己覺得不錯的電影。朋友聽了後搖搖頭,說,你講的這幾個電影我都聽過,聽說拍得蠻好,但是我估計看著很累,所以就不想看了。

原來是這樣啊。

後來我發現很多人都是這樣,就不再驚訝了。我知道,他們的劇荒,不是自己已經看完了世間上的好劇,沒有好的劇可看了,而是視頻網站重點推薦位的劇看完了,又沒有其它熱門的劇在社交圈炸開,暫時“無劇可看”的狀態。

他們不想看經典,也不想要深刻,討厭那種需要注意每個細節、開動腦力才能體會個中深意的影像。他們只需要即時的歡樂,絲毫不用費勁的那種。

……

當我寫完上面這些話,我猜測,你們腦中一定浮現出一個清高的寫作者形象——自視甚高,覺得別人都很膚淺。

是的,我也很討厭這樣的人,誰也不比誰高級,裝什麼大尾巴狼!儘管這樣,我還是忍不住想說,我們確實正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失去思考能力了。

記得“藍瘦香菇”爆火的時候,我正在玩遊戲。朋友把那個視頻拿給我看,告訴我說那個是今天最熱門的話題,全網都在討論這個。

有這樣一個title在,我一下子興致就來了,把英雄拉到泉水掛機,仔細地看了起來。可是,直到我看完,我都沒找到“爆的點”在哪裡。

朋友看我一臉懵的樣子,忍不住嘲笑我,“沒看明白嗎?諧音梗啊,哈哈。”

諧音倒有點諧音,可是梗在哪裡?

近些年,越來越多這種一點都不好笑莫名其妙神經兮兮的東西,突然就一夜之間火遍全國。這跟以前的路數完全不一樣!

以前,一個東西火起來是因為它好,要麼驚心動魄,要麼感人肺腑,大家交口稱讚,互相推薦,一傳十,十傳百。

而現在不一樣!聽說朋友圈裡都在轉這個,好火的樣子,那我也去看看。原來是這樣啊,那我也轉一下。於是,它火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眼球經濟。只要引起足夠的注意,就能獲得足夠的利潤。有利潤就能吸引資本的力量的湧入,資本可沒有審美。

想想,你是怎麼看視頻的,打開某著名視頻APP首頁,看它推送的熱門中有沒有好玩的。怎麼看文章,打開某資訊軟件,撥弄它為你準備的信息流,感興趣就點開看,沒興趣就迅速滑過。後臺的人員或者機器,會實時分析大家的舉動,點擊率高的內容再推薦給更多的用戶。於是,熱門就誕生了。

例如現在風頭正勁的短視頻,在手機前,我們已經被馴養成一隻貪婪的兔子,別人投餵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完全不用走腦,就能度過一整天。

生活中,經常有對網絡不怎麼通的人問,你們看微博都看什麼啊。然後馬上身邊就有人告訴他,你直接看熱搜啊。既然大家習慣看熱搜,於是就有人買熱搜。

於是,現在的邏輯是,資本想讓誰火,誰就大概率能火,因為不管怎樣,看的人足夠多。哪怕是一頭豬,幾億人看了,也會有上百萬人會覺得它眉清目秀的。

只要一個平臺做大了,它有推薦機制,那麼它就讓誰火誰就能火的實力,就不愁吸引不來資本了。所以,平臺想要做大,什麼東西有爆點,能最快挑起大家的情緒,它就會推薦什麼。

在這些當中最獨樹一幟的是微信公眾號,它沒有推薦機制,沒有熱搜榜,彼此關注更多的是依賴粉絲的轉發和口口相傳,不依附於平臺的霸權。所以,很多有見解有世野的人都選擇了公眾號,這裡相對來說,最公平!

當然,微信的用戶太多,魚龍混雜,垃圾的內容也很多。謠言毒雞湯滿天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很多人在這裡找到深刻,找到獨到見解,大家各得其所。

過去有人總結過傳播的規律,金錢、性、暴力是獲得熱點的不二法門。但是其中很多都是遊走在法律邊緣,很危險。於是大家開闢出了新的思路來帶節奏,引爆熱點。如地域歧視,性別對立,愛國熱情等。

摸清了群眾的套路後,各大平臺都變成了一個調情大師,把用戶們迷得神魂顛倒。隔三岔五會出一些熱點,但漸漸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熱點無非就那麼幾類,它們變換著時間變換著地點,但是不變內核地一遍遍讓你激動,讓你落淚,讓你漸漸冷漠。

這樣的邏輯在市場上橫行,導制劣幣驅逐良幣。流量明星毫無演技,出演各種抄襲的粗製爛造劇也能賺的盆滿缽滿,真正優秀的作品被擠到網絡的角落裡,大家看了都嫌累。

可能有人會說,大家只是消磨時間而已,何必那麼當真呢。可是,正如蔡康永所說,當你看完一堆毫無營養的東西后,你以為你是在打發時間,其實是時間正在慢慢地殺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