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電影

一本書--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電影

相信看過蔡明亮電影的人不多,他的電影很悶,不賣座,國內的影線不會傻到賠錢賺吆喝去放這種超冷門的片。關注到他的電影是從這本《一念:蔡明亮談電影》開始。書中蔡明亮親自上陣,以訪談錄的形式,向你介紹他的電影,他的理念,他的人生。

一本書--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電影

出生在馬來,浪跡在臺灣,蔡明亮的電影在當地並不討好。他的作品很多人罵,《天邊一朵雲》上映後,更是有人指著他鼻子罵:“你怎麼能這樣侮辱女人!“。在不理解和謾罵中,他堅持著走自己的路,並以獨特的寫實手法和深邃的內含,開始獲得國際關注。

從影數十年間,柏林、戛納、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不斷。國際上傳來的讚譽讓國人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們真的很OUT,錯過了一位天才?

2013年第50屆金馬獎,時隔19年後,最佳導演的小金馬再次頒給蔡明亮。

“我跟金馬獎非常糾結,它不太喜歡我,我也不太喜歡它。因為我知道這個馬跑得很快,但是我習慣慢,突然間不知道這隻馬(得到金馬獎),是因為策馬人的關係嗎?好像慢下來了!“蔡明亮的領獎詞辛酸中帶著淚,19年的努力終於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同。

要真正瞭解蔡明亮,首先你應該去看他的電影:

一本書--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電影

1993年,蔡明亮根據李康生的經歷編寫了劇本《青少年哪吒》並拍成電影,這是他的電影處女作,他也因此提名第2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影片獲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銅獎。

1994年,執導的第二部電影《愛情萬歲》獲得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費比西獎;第3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法國南特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 。

2005年,蔡明亮拍攝情色歌舞片《天邊一朵雲》,影片獲得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爾弗雷德·鮑爾獎 。

2009年,蔡明亮被邀請到羅浮宮,拍攝聖經故事“莎樂美”的故事《臉》 。

2013年,執導的電影《郊遊》獲得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以及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挑選的這五部電影前後跨越了20年(百度雲中都能找得到喔!),是蔡明亮作品中的經典,從內容和表現形式的變化中去我們感受一下蔡明亮的藝術成長之路。

《青少年哪吒》是蔡明亮的處女作,故事很簡單,講兩名臺北邊緣青年的生活細節,反映當前臺灣年輕人遊離於家庭與社會的孤獨感,並將臺北這個混亂而無秩序的“大工地”在畫面上做出鮮明有力的呈現。

這時的蔡明亮是很純粹的蔡明亮,沒有追求極致或標榜風格的做作。這時的他只是想表達:我們離開這裡好不好,去哪裡不知道。終究,人們生來即是無關,所做的一切只為填滿自己空虛的黑夜。

《愛情萬歲》是三個孤獨者的獨角戲。兩個可以做愛的人並不相愛,而別一個人卻像是影子,存在於兩個人之間,又遊離於兩人之外。片中開始大量使用長鏡頭,真神了!一個一個出畫入畫的鏡頭銜接的劇情的轉換,長鏡頭的大量使用慢慢的成為蔡明亮影片中的一大特色。

和別人的寫實作品有所不同,蔡明亮的電影常常開始20分鐘,主要演員沒發一句話(或是極少的對白);片尾結束時女主角莫名其妙地對著鏡頭哭上6分鐘,如果你能忍受這種風格並堅持不快進看完,你就有一點懂蔡明亮了。

《天邊一朵雲》講的是限制級片男主角小康和都市女孩湘琪偶遇後,產生了奇怪的兩性關係。小康因職業關係有意迴避肉體的接觸,只通過幻想(華麗夢幻歌舞)來抒發自己的苦悶,完成他與湘琪精神上的戀愛,然而湘琪還是在無意間知曉了他的身份……

一本書--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電影

《天邊一朵雲》衝破了很多道德界線,外界爭議非常大,有人認為把情色表現得如此狂暴、無恥簡直就是變態。最後一幕李康生那張死樣的臉,與陳湘琪隔著窗戶對望,身體赤裸著,與昏死中的女演員進行激烈的工作。他汗流浹背,在最後一刻到來的時候,衝過去抱住陳湘琪的頭......(此處省略....自己腦補)長長的靜止……長長的靜止……最後她慢慢地哭起來。一首巨老的歌這時響起“天邊一朵雲,隨風飄零,隨風飄零,浪蕩又逍遙,我的情郎,孤獨伶仃……” 結局超出了人類思維,我愣住了,也有點想哭,有一種奇怪的久違的情感冒出了……

《天邊一朵雲》已經是達到了很高的高度,蔡明亮還想著怎麼突破它。來到2009年的《臉》,開始有點看不懂了。主線是講一個臺灣導演被邀請到羅浮宮拍攝聖經故事【莎樂美】,圍繞著拍攝過程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麋鹿的神秘失蹤,希律王撞斷的鼻子,莎樂美和聖約翰的戲外激情,羅浮宮花園裡內小康與老外的同性激情戲……彷彿蔡明亮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全部放到了《臉》中…….

一本書--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電影

我特地把一部我看不懂的《臉》放到這裡,不做過多的評述,只是吸引你看這部片子。有所得即是昇華,看著無聊也沒什麼損失。到了2013的《郊遊》,蔡明亮再次拍出了新的高度。

一本書--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電影

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故事的人,他為了生活舉著廣告牌,抽菸,沿街撒尿。他生活中的唯一的人類就是他的兩個孩子。他們在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換衣服。他們的住所沒有水、沒有電,每天都睡在大白菜上,但是他們會緊緊地抱住對方。整個城市就是他們的住所——供喪家之犬生活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們的這個父親,決定帶孩子開始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上文是蔡明亮對《郊遊》的介紹

《郊遊》中我們可以看到邊緣人物對生活的掙扎和相互取暖,兩個孩子的角色和李康生傾盡心力的出演讓它更加分外感人。許多長鏡頭非常漂亮。也許我們該去思考是什麼讓我們這麼匆忙?連慢下來兩個小時在電影裡看時間流逝的心境都沒有了呢?這是一部能讓人看見時間腳步的電影。感覺大家都在老去,只是蔡明亮的心又回到了從前!

回到這本《一念:蔡明亮談電影》,為什麼我在介紹一本書時,會去寫那麼多關於蔡明亮的電影?因為沒有這些電影,就沒有我們所認識的蔡明亮,沒有這本書。

你可以把這本書看作蔡明亮對自己作品的解讀。書中他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介紹他的作品,為什麼這個戲我這麼拍,那個戲我這麼拍。為什麼我的片子裡一直用李康生。同時,這本書也在講述他的人生,慢慢的傾聽他在電影之路上的喜怒哀樂......

看蔡明亮的電影心情極其複雜,,透過他的鏡頭,就像打開了心靈中不常開的一扇門,而門裡面有個最真實的自己……真實到你自己都無法相信。

一本書,讓你認識一個人,見識一種你從未看過的電影。

不去看它對蔡明亮而言沒有任何損失,就像他自己所說:“我拍片從來不是為了取悅誰。“

但這也許是你的一種遺憾,心靈深處會缺少了一種觸動,原來電影可以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冷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