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王菲《紅豆》每次去KTV必點,唱到“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時,“永垂不朽”四個字會在心中徘徊許久,繞腸幾番。這種說不清的感受,一直持續到現在。太多作品告訴人們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一生一世一雙人”,沒有“地久天長”,人、事、物,終歸都會變化,消逝。雖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卻控制不住遺憾之情,也許這就是我為何喜歡《紅豆》裡那幾句歌詞的緣故吧。

習慣了適應環境的快速變化,習慣了被大量文章教導如何抓住機會,如何華麗轉身,如何跟上時代潮流多元化。我們很難想象一輩子只幹一種工作或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的情景。

時代瞬息萬變,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抵得住各路誘惑與干擾,擁有持久的信心與熱情,是非常困難的。能做到的人,一則要具備足夠的實力,方得自信;二則要目標足夠堅定,方得始終。

近日,看了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第三集中許淵衝的日常,深深讚歎世上真有這般“地久天長”之人,地久天長地沉浸於翻譯的世界,日復一日,遺忘時光。

我的時代和我第三集丨97歲翻譯家許淵衝:與歲月爭奪主動權


一天翻譯一頁,100歲時翻譯完莎士比亞的作品——這是許老先生給自己制定的目標:

每天他坐在書桌前,用放大鏡逐字查看手稿,再一字一句將翻譯稿錄入電腦;

他腿腳不便,但堅持所有事情自己完成,連倒一杯水也絕不讓旁人插手;

他極為自律,必須要把一段話翻完,才肯吃飯,翻譯時最怕被人打斷,因為一打岔就會忘記;

他生活上很講究,吃水果也要用上刀叉;

晚飯後,他外出騎半小時自行車,這是每日固定的鍛鍊方式;

鍛鍊回家後,他又繼續進行翻譯,常常到凌晨才入睡。

一生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一生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翻譯,吃飯,鍛鍊,睡覺……許先生和老伴照君就這樣在老式小區裡,與文學為伴。拒絕外界來訪,看似循規蹈矩,每一天卻都向自己的目標近了一步。

紀錄片拍攝期間,許先生騎車摔倒骨折入院,聊起此事,他笑呵呵地說:那天是十五嘛,我就想出去看看月亮。那條新修的路,月光照著,像水面一樣平,誰知道那是一個坡嘛。這麼看來,摔得也蠻美的……

手術之後,他在病房裡看電視也是點到為止,因為他要把時間和精力留給最重要的事——翻譯,“不能花太多時間娛樂,我這一生莎士比亞能不能做完還不一定呢”。

原定的計劃被延誤,他心裡一直記掛著。出院後,就迫不及待地繼續自己的工作。

一生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紀錄片接近尾聲,老伴照君逝世。最後的鏡頭,是許先生練習走路的背影,他緩慢而又堅定地向前走著,回過頭笑著說:走得還不錯呀。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一生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2017年的《朗讀者》讓許老先生走入大眾視野,那年他96歲,行動有些不便但精神矍鑠,談起中華古典詩詞的翻譯仍是情感充沛、包含激情,談到動情處,時時熱淚盈眶,令人動容。當時許先生回憶起自己翻譯的第一首詩——林徽因的《別丟掉》,將它贈與一個喜歡的女同學,但是50年後才等到回信。

他說: “有時候失敗有失敗的美。我沒有成功,但回想當年還是覺得很美。”他在現場朗誦起這首詩,感動了無數人。

一生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一生只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圖源:朗讀者

他從不覺得翻譯是苦差事,反而覺得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創造美、發現美,如果同樣一句話,我翻譯得比別人好,這就是樂趣,是別人搶不走的樂趣。”2007年,許先生患上直腸癌,被告之可能僅剩七年壽命,他依舊將所有精力放在翻譯詩詞、名著上,毫不倦怠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7年過去了,他不但沒被病魔打倒,依舊筆耕不輟,熱情滿滿。也是在2014年,他榮獲了“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走過戰爭、動亂、病痛,他從未丟棄對文學翻譯的熱愛。

這份熱愛,地久天長,永垂不朽。

這份熱愛,從未有過迷茫,倦怠,遲疑。

也因這份熱愛,時間於他而言,多一日就能多翻譯一頁,莎士比亞就有望多完成一些。僅此而已。

一生只愛一件事,只做一件事。

能做到的人,一定也如許先生這般快樂吧。

但願,我能成為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