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過了清明,凡旭日一出,便可見春光大放。自驚蟄起,蟄蟲驚跑;至清明過,人便思遊。上次去看了北海北沿,這次便去北海島上走走。

北海公園裡面有北海,北海當中有一島,此島便是瓊華島。這裡最早就是一座土坡,既無怪石,亦無松柏,不過是茅草叢生、豺狼橫行之地。金完顏海陵王立燕京為金中都後,在此蓋了一些殿堂,作為他的宮苑,叫做瑤嶼行宮。別看海陵王把這裡稱做瑤池般的島嶼,其實也就是比阿城金上京那裡的園子稍微大點有限。海陵王完顏亮雖然政績頗勳,還舞詩弄墨,卻也是殘暴荒淫。他是行庶人弒君上臺的,最後的結果也是被弒君了,還被貶回庶人。庶人死後不能進入北京房山的金家皇陵,當然也就沒有廟號,據說他的墓在在陵區外四五十里。海陵王之後,滅遼的金朝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孫子完顏雍被推舉為金帝,是為金世宗。金世宗上臺不久就逼著南宋議和,搞出來個秦檜紹興條約之後的隆興條約,這就有了一段和平時期。在這一段時間裡,金世宗常去汴京出差、度假,就看上人家宋京的皇家艮嶽園。他就把艮嶽園拆了都給搬到北京來,然後他用這些材料就在北海土坡上堆起了瓊臺樓閣,其中最大的一座叫做大寧離宮,並且把土堆改名叫瓊華島。北宋皇帝喜歡奇石,到處蒐羅,有好的就都送到汴京艮嶽園。北宋官員也都附庸皇上的風雅,到處蒐羅奇石。《水滸傳》裡好漢青面獸楊志就幹過押運花石綱的差事,這個花石綱就是運送奇花異石的車隊。艮嶽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園林之一,被金人拆毀之後,其中的一部分奇石就在現今北海公園的瓊華島上;但是大部分奇石都遺失了。上次我在《春風十里不如你,走北海北沿》帖子裡說海陵王開始修建北海,就是金朝這一段。到了金世宗拆艮嶽堆瓊華後,北海公園和瓊華島就基本上是這個模樣了。

元代忽必烈進入北京的時候,又擴建瓊華島,並且把大寧離宮擴大建成了廣寒殿,據說是面闊七間吶,相當可以的。明代的幾次擴建北海基本都是在東西南北河沿上,瓊華島上保持了元代的格局。最可惜的是廣寒殿在萬曆七年(1579年)倒塌了,此後也沒有再建。

我以前有一個《訪北京黃寺,探三百年不示人之密》的帖子裡提到“京城清早三寺”,其中一座就是北海公園瓊華島上的永安寺。清順治進入北京後,按照國師惱木汗活佛金巴加錯的建言,“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就在北海瓊華島倒塌廣寒宮的遺址上建起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永安寺白塔。這個是北海白塔的來歷。

春日清早一定要從東門進入北海公園,這回說的是清凌凌的早晨了,不是清朝早期。為什麼要從東門進?因為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從東門進就是“太陽照耀著我們前進”,就可以看見雪亮雪亮的景色。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座牌樓是面對北海東門的,你別看它重重落落好幾塊額枋,上面卻都沒有字跡。要想看有字的牌樓就要走到南門那邊。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座牌樓的額枋上有“堆雲”二字。堆雲是一塊古代奇石的名字,很有可能曾被宋徽宗收在艮嶽園中。有古人嘆此石:“石溼雲不起,石晴雲亦逗。對石閒觀雲,蒼翠落衫袖。”在此題“堆雲”之意就是說這山上多有汴京艮嶽之石。藉此詩意,堆雲牌樓南面的另一座牌樓上就寫上了“積翠”二字。

這座牌樓看上去非常雄偉,與一般牌樓大不同。這也是一座四柱牌樓,但是它不像很多四柱牌樓那樣上面有七座樓,而是隻有三座樓。因此,它上面的每座樓就都很大,比通常的七樓大很多,所以看上去非常雄偉。而且這三座樓不僅從正面看很有廣度,從側面看也是很有深度。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牌樓後面就是永安寺的山門。我逛了這麼多年北海,還真是沒有進去過這座永安寺。今天,我且進去走走,高低去看看那座從來都是遠望的白塔。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即使寺名匾上沒有“敕建”二字,一看這山門就知道這肯定是皇家寺廟,因為雖然只是普通的拱券門,可上面的琉璃頂太奢華了。黃綠琉璃瓦的屋頂上拼有圖案,這個叫做聚錦,除了好看,還圖個吉祥。屋脊上都是琉璃磚雕,正脊上是二龍戲珠,垂脊和戧脊上是單龍翱翔。特別是那兩座鴟吻,不是黃琉璃,而是綠色,身上還戴著西式皇冠?

這座山們前面有二件奇特之處,一個是牌樓後面有一對頭朝裡的石獅子,“永安寺的獅子—頭朝裡”;另一個是山門前面是一對青銅烏龜。新鑄的銅像都是金光閃閃的,生鏽之後才會是暗綠色,這兩座銅龜常被遊客撫摸的地方已經無鏽,露出了原本的金黃色。

進了山門二側有鐘鼓樓,正面不是天王殿而是法輪殿。這座殿是乾隆建的,之前這裡是不是天王殿?沒有記錄。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座大殿可是比通常的天王殿大多了,屋頂也是琉璃瓦單簷歇山頂,也帶聚錦圖案。這個屋頂和山門屋頂形制一樣,但因為是殿,所以必須要有脊剎,脊剎是寶珠上面有七層相輪。

門匾上是乾隆所題“人天調淑”,有點拽文的意思。此處:調即和諧;淑,善也。這座法論殿外面看著是中式建築,裡面掛的經幡可全是藏式的。祭臺中間是釋迦穆尼坐像,兩邊站著八位菩薩;側面祭臺上是十八羅漢坐像。這種佛像的安排不太常見,如果做為正殿,應該有三世佛;或者中間是佛祖,兩邊各站一位協侍菩薩。佛祖身後枋匾上有“慈雲覺海”。慈雲喻佛之慈心廣大,覆於一切,譬如雲也;覺海意為大徹大悟。

從法輪殿後出來一看,這裡都是樹蔭,夏天一定涼快。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再定睛一看,原來遠處能看到的白塔要爬上這些臺階才能到呀?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貓腰蹬腿往上爬,一邊爬一邊數,本想數數有多少級臺階,數到二十多就數亂了。算了,不數了,反正高低都得爬上去。爬到龍光牌樓下面,這也是一座四柱三樓的木牌樓,但是沒有那座堆雲牌樓雄偉。再抬頭一看,我正處在所謂上不上、下不下的地方,為了不浪費剛才爬上來的腿力,所有的遊客都只能選擇繼續向上。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不過,在繼續登高之前,可以在牌樓兩邊寺方專門搭建的亭子裡坐下,吃半張糖餅,喝一壺涼茶,恢復一下腿力。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上去一看,這裡叫做正覺殿,裡面中間坐著大肚彌勒佛,兩邊牆上畫著四大天王。這個是天王殿的配置呀?看來剛才樓下的那座法輪殿還真不是拆了天王殿新蓋的。這座永安寺裡的佈局也是很特別哈?鐘鼓樓和天王殿居然不在一個院子裡,那麼,現在看見的鐘鼓樓恐怕也是乾隆和法輪殿一起建的吧?這樣才能說得過去。有人說這裡是過去的山門殿,其實不對。山門殿應該就是一座穿堂殿,中間不坐著彌勒佛,兩邊不是四大天王,而是二位門神。

過了正覺殿就是永安寺的正殿了,中間有大雄寶殿,兩邊有配殿。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走近一看,這座正殿不是大雄寶殿,而叫普安殿。說它不是大雄寶殿的原因是它裡面供的不是佛祖釋迦穆尼,而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像,也就是黃教祖師。我在《訪北京黃寺,探三百年不示人之密》帖子裡交代過格魯派的來歷,這個說明永安寺是藏漢結合的寺廟。宗喀巴大師像在中間,他的左手是五世達賴像,右手是班禪像。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回對了,藏傳佛教是在法論殿裡做法事,包括每日經課和大師說法。永安寺的法輪殿看上去規模是小了點,說明當年這裡的喇嘛不多。其實,清早三寺的規模都不大,每座寺裡的喇嘛都不多。現如今,這裡已經不是寺廟,而是文物保護單位了,會念經的喇嘛都移住雍和宮了。

過了正殿往後並不是就到了白塔,而是還要繼續攀登更多的臺階。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可以看見白塔前面有一座方形小殿,那叫善因殿。上去臺階可以看見白塔了。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不行,東南側這邊太亮了,晃眼。我轉到西南側去好好看看。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北京還有一座白塔,就是白塔寺裡的那座塔,那座塔建於元代,比北海這座白塔年代更久遠。北京的這兩座白塔都是屬於藏塔,元代也是信奉藏傳佛教,那時候還沒有宗喀巴,而是叫薩迦派。雖然北京這兩座白塔同出一門,但還是可以看出來有很大不同。不同之處在哪兒呢?主要是在基座上。白塔寺的白塔最下面就是一座紅牆高臺,而北海白塔的最下面卻是巨大的月臺,月臺四周是漂亮的漢白玉欄杆,這是經典的中式巡杖欄杆。這座月臺並不是金剛座或者須彌座的形式,但四周也有排水的螭首,這也是中式建築特點。中式月臺之上是塔基,四面折角。塔基之上是覆缽式塔身,其上是十三層相輪,也就是所謂的十三天。這座白塔的華蓋是上下兩層,華蓋上也吊著掛鐘,沒有白塔寺的多。最上面是仰月寶珠塔剎,也有叫做日月同輝的。

覆缽的中間是眼光門,壺門式,裡面是紅底金字,周邊遊客都在猜那是什麼字?我只能告訴他們那是藏文。其實它是七個藏文字組成的圖案,意思是吉祥如意。這些字是康熙時期的國師章嘉活佛所寫。當時西藏以東的藏傳佛教領袖一位是青海的章嘉活佛,另一位是蒙古庫倫的哲布尊丹巴活佛。這個庫倫不是內蒙古的庫倫,而是現在的烏蘭巴托。我在《訪北京黃寺,探三百年不示人之密》帖子裡交代過清早期最受官家重視的是惱木汗活佛金巴嘉措,他是順治封的徹辰國師,統管西藏以東佛事。本來這位六世惱木汗巴周活佛金巴嘉措可以把國師傳下去,但是他的繼任七世巴周活佛在平定噶爾丹叛亂期間行為不端,因此被朝廷廢黜。之後,康熙改封章嘉活佛為國師。

我一邊想著這段歷史,一邊順著月臺下面走了二步。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月臺兩邊有踏跺可以上下。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塔身足夠大,太陽都可以藏身其後。據說唐山地震後維修此塔時,從塔心開發出兩枚暗藏的佛舍利,不知真假。有說這兩枚舍利是當年阿育王傳到中國的。阿育王時期,印度建有一座大塔,叫做桑奇大塔,很有名。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是洛陽白馬寺,2004年瓦捷帕伊參觀白馬寺時,提議在白馬寺建一座印度佛殿,後來2010年建成,裡面有一座仿真桑奇大塔。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看完白塔,就可以順著後面疊石假山上的石階下山。沿途還可以看見一些艮嶽園掠來的奇石,瓊華島上的這些奇石後來被乾隆搬到別處不少,頤和園排雲殿門外的一排太湖石就是從北海搬去的。樂壽堂前面的那座青芝岫,就是“敗家石”,它不是艮嶽石,那是出自京郊房山的一塊奇石。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瓊華島北岸是長廊,長廊的正中有一座碧照樓,門匾上寫著“湖天浮玉”。白居易有“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浮玉山是傳說仙人居所。匾上沒有落款,字跡看上去頗有啟功先生書法風格。這個地方曾經是仿膳飯莊,現在搬到北海北沿去了。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一段長廊和漢白玉欄杆用來散步很好,飯前飯後都行,飯前開胃,飯後助消化。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北海里有很多路燈,仿琉璃風格,很有情調,長廊一帶都是這樣的路燈。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順著長廊向東走,就可以回到東門。出了北海東門,擼袖一看手錶,時間還早。既如此,不可輕易回家。對面就是景山西門,何不就此去看看新開放一段時間的壽皇殿?對,就這麼辦!

壽皇宮是清代建築,壽皇是誰?壽皇就是壽終的皇上。壽存的皇帝都在皇宮裡待著。壽剛終的皇上叫做大行皇上,就是走大發了的皇上,回不來了。然後就要把他入殮,讓他躺在皇棺裡。皇上死後住的地方不能叫棺,還得叫宮,那就叫梓宮吧。皇上大駕不管崩在哪裡,都要讓他躺在梓宮裡抬回皇宮,自古就是這樣,當年曹操死在洛陽,他的梓宮就是送回鄴城的。皇上躺下起不來了,肯定乘不了輦了;梓宮就要用輿運回來,輿就是皇上的大貨車。皇上的梓宮回到宮裡就把它停在他原來睡覺的房間裡,那就是乾清殿唄。在這裡要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朗誦本皇最後一道旨意,正規叫做遺詔。還得宣讀“正大光明”匾後面紙條上寫的人名,有這個名字的人就可以站到最前排,口呼“老子天下第一也”,就變成了新皇帝,不知道此時要不要穿新衣,我想是要的。然後就在這裡舉辦公祭,壽皇的至愛親朋都披麻戴孝站在兩邊,一邊抹眼淚,嘴裡兼做嗚咽聲,隔三岔五大吸一下鼻涕;一邊斜眼兒瞅著大臣外戚們一個一個走到大行皇上梓宮前面叩首抹淚甩鼻涕,還要數著誰來誰沒來。所以,這個公祭的儀式上除了悲哀的氣氛,還有很嚴肅認真的工作要做。

公祭之後,穿上新衣的新皇上就要把大行皇上的梓宮從乾清宮送到景山公園去,皇家太平間在景山公園裡。清代一開始的時候,景山公園東北角附近有一座觀德殿,規模不大,用於停放梓宮九五四十五天,九五至尊嘛。後來,乾隆蓋了更大的壽皇殿,大行皇帝的梓宮就改停放壽皇殿了。觀德殿裡最後停放的是乾隆的富察皇后。在這裡停放夠日子之後,新皇上還要把大行皇上的梓宮從這裡送到東陵或者西陵去。那到底是東陵還是西陵呢?這個由大行皇上行前自己定,做一把皇上如果連這點權利都沒有怎麼行?

所以,清代的皇上至少要到壽皇殿這裡來三次:第一次是把前皇梓宮送來;第二次是把前皇梓宮從這裡送走;第三次是自己躺在梓宮裡在這裡觀望若干天,觀望什麼?觀望新皇德否。嗯?那當今皇上平日就不來這裡祭奠先祖們?清代皇家祭祖是在太廟,每年/除/夕/之前一天,當今皇上都要去太廟主持大祭。第二天,也就是/除/夕/那天,皇上會派人來景山壽皇殿叩頭。叩頭之前,壽皇殿會在大殿內升起大插屏,上面掛上先皇帝和皇后們的畫像,以便皇上派來的人行叩首禮。

按照北京市要把中軸線申遺的計劃,景山公園壽皇殿重修後在去年開放,這裡之前是北京市少年宮佔用。壽皇殿東南面的觀德殿也都騰退完畢,現在正在修繕施工,估計今年能開放參觀。

進了景山,看到和北海公園裡一樣多的人。我發現公園裡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要說也是哈?退休了出來走一走挺好的,坐車不要錢,公園也不要錢。你別說,這壽皇殿雖說不要票,可是他要檢查身份證,老年卡不管用。結果我進去一看,裡面還真是人不多了。感情那些逛公園的老年人都沒帶身份證,他們其實來景山也不是為了看壽皇殿,他們就是來健身的。

壽皇殿宮牆大門外面是標準的廣場,說它標準是因為它的前面有三座牌坊,南面一座,然後東西各一座。先看看南面這座。可以看見牌樓後面景山頂上的萬春亭,說明這裡是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

這座牌樓是京城不太常見的四柱九樓形式,每一開間上都有三座樓,琉璃瓦歇山頂。額枋上金字“昭格惟馨“,昭格意為祭祀;馨是香氣,代表美好。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東面牌樓額枋上寫的是“紹聞祇遹”。紹是繼承之意,紹聞就是繼其所聞,繼承舊聞善事。祇遹就是遵循的意思。這個說的是要繼承遺志。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西面牌坊額枋上寫的是“舊典時式”。就是凡事尊祖制的意思,因循守舊唄。

這三座牌樓形制一樣,枋上是金色龍鳳和璽彩繪,顯示出皇家高大上的風範。你看那雀替下面,這是全尺寸的雲墩。雖然這個不是原裝的牌樓,但形制、尺寸應該是照原樣的,就是所謂的舊典時式吧?你再看那抱柱石,金剛座的樣式,這個樣式常見,但是上面的石刻踏浪麒麟可不常見,看那磨損的程度,應該是清代原物。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三座牌樓雖然也是四柱,但是因為上面有九樓,它門樓的廣度比北海那座堆雲牌樓就差了很多。你再看它的深度,也很是不如那座堆雲牌樓。這就是四柱牌樓上面樓多樓少的差別。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壽皇殿外牆上的宮門。這是三座拱券門,琉璃牌樓式。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中間的正門不開。看看上面的縱九橫九八十一個門釘,最高級別了。那個把手不叫把手,叫門鈸,這裡的把手連門鈸都不叫,而是叫輔首,上面套著門環。這個首肯定是獸首,但它既不是龍首也不是獅首,據說應該是東海龍王九個王子之一的首。門扇上下是和璽圖案看葉,相當奢華。看不見門扇的背面,應該是棋盤門。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進了大門是一片開闊地,也就是殿外廣場,綠茵苒苒。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前面才是壽皇殿的正門,叫做壽皇門。這座大門可是非常豪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宮殿式大門不說,上面還是黃色琉璃瓦廡殿頂,和璽彩繪梁枋,紅色柱子。五尺高漢白玉須彌座,漢白玉欄杆,漢白玉雲龍望柱。三路出陛,中間那路帶丹陛,就是御路。這些全是皇家殿堂的規格。整座壽皇門看上去莊嚴肅穆,威風堂堂。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壽皇門裡外兩邊各立著三十杆方天畫戟一共一百二十杆,原來這座壽皇門是戟門。這個形制、規模的戟門北京現在還有一座,就是勞動人民文化宮裡太廟的戟門,那是明代的建築,也是皇家祭祖的地方。乾隆一定是照著太廟在這裡也建了這麼一座戟門。這裡過去是一百二十杆紅杆鐵戟,現在這些戟都是小木匠做的贗品。古代最有名的使戟好手是呂布,“轅門射戟”射的就是呂布的方天畫戟。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旁邊的側門供遊客出入。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站在壽皇門內月臺上,就可以看見壽皇殿了。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壽皇殿是正殿,東西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碑亭。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碑亭裡面有乾隆立的碑。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每座碑亭後面、和正殿並排,還各有一座側殿。西側叫綿禧殿,東側叫衍慶殿;綿禧就是喜事綿綿不絕,衍慶就是慶賀流淌不息。這是乾隆說我薨了以後一定保佑子孫大富大貴、有吃有喝、江山永固、社稷不敗,乾隆倒是說到做到,他的兒子孫子都託了他的福,但他也只能福廕二代。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這個壽皇殿真是大呀,我站在大殿前面月臺上四下一看,很氣派。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我看著這個建築佈局和規格形制和歷代帝/王/廟一模一樣,乾隆喜歡抄明代皇家建築,他肯定是照著歷代帝/王/廟蓋的這座壽皇殿。這裡甚至比帝/王/廟規格還高,帝/王/廟正殿景德崇聖殿是青磚臺基,這裡是漢白玉須彌座臺基。這裡佈局更寬敞一些,帝/王/廟/那裡則顯得很擁擠。

看看大殿正面,黃色琉璃瓦重簷廡殿頂,面闊九間。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進去看看,裡面和帝/王/廟完全不一樣。帝/王/廟裡是祭壇,這裡是一排暖閣。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現在有幾間暖閣前面擺放了三扇龍鳳插屏和供桌,前面有各式祭祀儀仗。每間暖閣裡應該是一位壽皇的寶座,據說裡面存著他在位時穿過的衣服,用過的手絹,戴過的眼鏡,還有讀過的報紙。可能還有一個私人手戳,去郵局取包裹的時候要用。那“本皇之印”在哪兒?還在宮裡嗎?肯定不在宮裡了,過氣沒用了。都收在側牆邊的油木黑漆櫃子裡了,裡面還有和大印配套的每位壽皇和他皇后的畫像。每到年根兒下,皇上去太廟祭完祖的第二天,這裡就要把皇上皇后的畫像掛出來。這些畫像在英/法/聯/軍/洗/劫北京的時候都被劫/走了,現在不知道藏在誰家,也不知道那藏家是不是每年春/節/都在他家掛出來?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再從大殿裡出來,在門前月臺上走一走,有好多銅香爐。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兩邊還有銅家雀兒。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其實後面還站著銅馬鹿。

在院子裡轉腰子,看看配殿的隔扇門。那個欞花叫做三交六椀,是最高等級的,皇家用的。門上的金飾也很精美。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突然看見院子裡的樹坑很特別,那個一圈漢白玉臺子也是乾隆的嗎?再仔細一看那破損的地方,嗨!就是表面一層塑料殼子。要說現在仿古的創意真是不錯,在古人身上搞創新,很有思路,值得推廣。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看完壽皇殿,出來的時候看見門口還有一些老年人,他們因為沒有身份證進不來,有一位大爺就在門口問把門的姑娘“裡面有什麼呀?”那姑娘說“有壽皇殿”,結果那位大爺“哼”了一聲很不屑地說“我還以為是什麼吶”。看來這位大爺可能看過不少壽皇殿,所以對這一座很不屑。

我出來以後就又投身大爺大媽的汪洋大海中,原來他們都在拍花。拍的是什麼花?這個季節最好的牡丹花。我就假裝也是一位大爺,舉著相機跟著他們拍,但是我只拍花,不像那些大爺還拍站在花叢裡的那些花大媽。我的鏡頭裡就只有富貴的牡丹花。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乘旭日春光,訪北海白塔,走景山壽皇殿

好了,古蹟看了,風花也看了,諸事妥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