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臨淄區河崖頭村西有一處東周殉馬坑,最早發現於1964年,當年因為修公路挖路基,發現一處春秋時期的墓葬群。這個墓葬群有大、中型墓 20 餘座。其中 5 號墓的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大量完整的死馬骨骼有序排列在地下。這個墓穴群從發現到1982年徹底清理結束,統計的殉馬多達600餘匹。據專家考證,這個五號墓穴葬的就是春秋後期大名鼎鼎的齊景公。圖為位於濟青高速公路路基底部的春秋殉車馬展廳。
齊景公,是繼姜太公後第25代國君,在位58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看到這古代齊國戰馬列成的軍陣,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秦兵馬俑,但是,齊景公的殉馬要比秦兵馬俑早 280 多年,而且秦始皇葬的是陶俑陶馬,齊景公葬的是赫赫真馬。經過考古工作者認真細緻的工作,剝剔出車的原形,使每輛車裸露出地面,供人參觀。從車的大小形式分析,車分為兩類,小型車是戰車,大型的為運東西的輜重車。
馬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特別是馬頭、馬頸上的裝飾品尤為精美,而且形式多樣,各具特色。春秋五霸之一的齊國,當年的軍事實力是“三千乘之國”,春秋戰國所說的“一乘”,就是一輛戰車,一輛戰車要用四匹馬拉,600匹馬可以武裝150輛戰車,相當一個小諸侯國的軍力。用600戰馬殉葬,意味著消耗了近二十分之一的齊國戰力。
馬骨架清晰可見。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殉馬坑,如果不是解說員的解說,我怎麼也不會相信,這些分兩排排列的殉葬馬匹,竟然真的是在當年入坑陪葬的時候就已這樣排列整齊。據專家考證,坑中的殉馬大部分都是6到7 歲的壯年馬,是經過人為的處死之後,根據一定的葬式排列分佈的。這些分為兩行整齊排列的馬兒們,一匹匹昂首側臥,四足蜷曲,就像馬上要奔赴戰場一般。自1983年展出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人。
龐大的殉馬葬式,看出了齊景公的奢侈豪華,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考古專家發現有些馬匹頭骨正中有椎擊痕跡;另有猜測說,這些馬可能是用砒霜毒死的,但有專家說當年要製造能毒死這麼多馬匹的砒霜相當困難,殉馬坑的馬匹之死到現在還沒揭開。
著名的繪畫大師劉海粟看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國際友人奧地利前總統基希施萊格博士看後,當場寫下了讚頌的美句:“這是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真正獨一無二的歷史遺址。”
齊國殉馬坑,算是保存很完整的歷史遺蹟,雖然有些馬匹的遺骸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風化,有的看起來已經經不起一絲絲風吹,那些即將粉末化的遺骸依然整齊排列在那裡,無聲地向現代的人們述說著歷史。
車、馬是我國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制車是一個集大成的手工業部門,中國古車以其優異的性能在世界上長期處於領先地位,騎乘所用馬具中極為重要的構件——馬鐙,也是中國首先發明的。 齊國殉馬坑值得來看一下,無論是瞭解歷史,還是參觀現場,那都是一種悲壯與蒼涼,讓人久久難以平靜。【農村、農業、農民,更多三農生活,更多精彩故事敬請關注小魚兒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