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最近英雄聯盟出了一款IG奪冠皮膚,王思聰高調發聲:"為慶祝前幾天春季賽IG奪冠,抽100套皮膚以表誠意"。

王思聰此次微博文案平淡無奇,就是隨手送出去了幾萬塊的皮膚,但這僅僅只是微博內容,下方的評論區王校長就開始放飛自我了,甚至一度被網友們稱為文案鬼才。

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王思聰直言只要你買IG冠軍皮膚,那你就是我朋友。

王思聰的這條評論一個髒字都沒有,卻引用了各種各樣關於他的梗,不管是前陣子的花千芳事件還是跟皇雜的恩怨,王思聰在這次的文案中給予體現,最重要的是,不僅能熟練運用這些梗,還能將梗再次包裝,成為了全新的宣傳文案,這樣的功底,讓人佩服。

不得不說,這一波操作確實吸引了不少的網友來圍觀,同時英雄聯盟IG皮膚的購買也一下衝了上來,短時間內王思聰不僅引起了大眾的注意也帶起了IG戰隊的熱度。

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文案大佬休格曼在《Adweek Copywriting Handbook》中也提出類似的文案技巧:首先要做到讓讀者情不自禁的閱讀你的文案。

也就是說,寫作文案的關鍵一步就是"吸引注意",如果一開始沒能成功吸引到消費者注意力,那麼接下里的一切技巧就無從談起。

所以文案必須要先通過天馬行空的創意,引發讀者好奇和注意,然後順勢將產品信息、品牌信息、優惠信息等我們真正想要傳達的內容呈現出來。

文案創作中常用的創意技巧,其核心就是創意元素,必須是在讀者的知識圈之外。

1、首先我們要知道,引發消費者的關注,是文案寫作的最關鍵一步。

2、好奇心的產生,是因為自己的知識出現缺口。

3、反邏輯:將正常邏輯反過來,製造一種非正常現象,可以打開消費者的知識缺口。

4、反常規:將新聞5要素中的一兩個要素,變得非比尋常,就能吸引讀者的目光。

5、衝突信息:文案的創意,可以製造一種視覺的衝突,或者劇情的衝突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6、極致信息:將產品的某個特點放大到極致。

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離消費者購買的場景和時機越近,文案的銷售轉化越明顯。

銷售文案,絕不只這麼簡單,它們有著無數可發揮的空間,只是目的永遠就兩個:購買產品的數量更多,消耗產品的速度更快。

楊海華有一個經典的"窄告"理論:

中國現在的廣告必須做成窄告,才有價值。對應的這個人群他全明白,其他人都不明白,這種信息不對稱就叫廣告,如果說,在中國全做成大家有共識的廣告,幾乎沒用。

所謂的"窄告",其實就是"精準"的另一種說法。

上面已經說過了,不同段位、階層的人群,對於文字和事物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操作上來講,沒有哪一則文案,可以做到所有群體"理解一致",既然這樣,還不如將文案完全變成,只針對"目標人群"的傳達。

從用字、用詞、腔調、語氣到意境,只針對目標人群,而徹底忽略非目標用戶。有些文案看不懂,可能有這幾個文案邏輯的因素:

1、某些品類的文案,發力點在於製造與消費者的情感認同,文案多是務虛。

2、由於群體段位的問題,同一篇文案所引發的感受是天壤之別。

3、有些文案只針對"目標人群"的傳達,徹底忽略非目標用戶。

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想要吸引到不同階層的人群,也要在文案中有亮點:

1、 用10個字吸引到陌生人,文案提煉核心賣點

挖掘用戶的需求,以小紅書文案包裝為案例"邊睡邊掉肉,夜間酵素",而網易考拉文案是"新谷酵素 NIGHTDIET 睡眠酵素美麗裝,美肌減重二合一 "。相比較之下,小紅書的文案更戳年輕的女孩,抓住了人性中的"懶惰",同時激發了她們的少女心和購買慾。

2、 認清產生需求的兩類人

1)按照計劃需要去購買——比如給家裡買金龍魚葵花籽油,這種購買需求通常搜索引擎即可滿足。

2)按照臨時需求去購買——比如在網購平臺逛遊時買了個包包,這種購買需要通常需要文案包裝來引導產生。

3、那些看上去很聰明的熱點型文案,實際上可能對品牌沒有任何幫助,短時間熱度期可能存在效果(杜蕾斯)。

4、那些真正被奉為經典並改變或幫助品牌成長的文案,背後都有極強的邏輯性與目的性。

品牌策略是,通過對市場環境、消費者洞察和品牌的探討與分析,發現機會與問題所在,以此為基礎提煉最佳消費者溝通策略。為品牌找到一個清晰的,立場鮮明的品牌觀點,讓此品牌的聲音在市場環境中獨樹一幟,塑造長久的品牌效應與品牌基因。

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而要想通過文案成功的做一個品牌定位,最重要的還文案的基本功:

1.明確目的:在下筆之前,先知道為什麼要寫,確定好了再寫。用戶是不是能看懂了,策略人員給到的方向是否明確,策略方向是否合格還是糊弄一下的?多跟團隊討論一下,至少保證大家的理解一致,聚焦在一個點上。

2.反覆讀:這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文案作者們通常愛聚焦在字面意思,以證明簡短的文字中,把需求全部包含進去了,有這個意思有那麼意思還有另一個意思。你讀一遍,讀出聲,品一下這是不是一句人話,通常這種文案讀出來都不通順。

寫完文案後讀幾遍,多讀幾遍,反覆讀幾遍,或許能讀出跟字面意思不一樣的含義,每個字都是有靈魂的。讀出來,首先保證這句話是通順的。然後你細細品一下這句話的氣質,這句話的情緒,每個字的音調,長短,斷句,標點。這句話中每一個隱藏信息,是不是在幫你表達策略觀點?

3.傳遞氣質:所謂氣質,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調性。除了字面信息外,你想讓你的文字傳遞什麼調性?每個字傳遞出來的氣質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字組合起來傳遞的氣質也不同。為什麼有人說,人活到40歲之後的長相都是自己塑造的,大家為什麼不覺得馬雲醜?文字的氣質與人的氣質一樣,比如張棗表達憂傷時寫:"每當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4.傳遞情緒:在今天的文字對話中,如果禁止使用表情,嚴格使用標點符號,你如何傳遞情緒?在網絡對話中嚴格使用標點符號,禁止使用表情,看是不是還能精準表達。如果更進一步,禁止使用"驚歎號",禁止使用"哈哈哈"等語氣助詞。如此之後,你是否還能在日常文字對話中傳遞情緒?傳遞情緒仍然需要你多讀幾遍你的文案,把每一個字所帶的情緒展現出來。一句話中,使用什麼音調的文字,用什麼標點如何斷句,多一個字少一個字,要不要押韻,這些所有的元素構成了一句話的情緒,消費者在無形中會被你塑造的情緒所感染。

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有人這麼說:文案是一種包裝。你的包裝可以華麗、可以優雅、可以奢華、可以簡樸、可以充滿各種特色。但包裝的價值不應該超過內容物。除非你的包裝就是產品,或是產品體驗的核心。

大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高估了自己產品的競爭力,而低估了市場上其他競爭者的努力。而且,你也高估了那些賣得好的商品的廣告影響力(或說文案),而低估了他們在其他地方上所做的努力。

商品賣得好,文案的確會被大眾傳頌與記憶,但不是把文案寫得容易傳頌跟記憶,產品就會賣得好。

我們要知道該選什麼樣的文案型式,來達成商業的目的,文案只是工具,不是魔仗。工具會因為不同人使用,而被髮揮得很好,也會因為有人不會使用,而好像沒什麼用;但工具就只是工具。

你不會因為買了一雙運動鞋就成為一名運動員,也不會因為買了一把好的刀就成為一名大廚。

不瞞你說,我的文案是跟王思聰學的

俗話說:好的產品會自帶營銷屬性。文案最終還是建立在產品之上,大家隨時都可以冒出很棒的創意,寫出很適合的文案,比巧思比貼切比修辭比文藝比詩比故事比感人。

去追求所謂最好的文案的意義,不該只是文字上面的創意修辭巧思。

而是找到人們心中在意的要點,用貼切的方式去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