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少林寺藏失傳刀法,唐門弟子出現,歷史拉開序幕

小說:少林寺藏失傳刀法,唐門弟子出現,歷史拉開序幕

  引子---

  金沙灘,行宮內,戒備森嚴,盔明甲亮,肅殺之氣,直衝雲霄。黃羅傘蓋下,宋太宗一見這陣勢,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隱隱約約感覺到將有不測發生。

  少林寺藏經閣,漆黑一片,萬籟寂靜。突然一條黑影猶如狸貓一般一閃而逝。江湖傳聞,少林寺丟失一部珍藏已久的刀譜。,黑白兩道人物聞風而動,為了得到刀譜,不惜孤身犯險。

  四川唐門,一個神秘莫測的門戶,最近卻頻繁有門人弟子行走江湖,原因不明,引得武林人物猜測內情,議論紛紛。

  武林盟主擂臺賽,吸引得歸隱多年的江湖巨惡再次露面,楊五郎脫穎而出,奪取了這令人垂涎三尺的寶座。維護了武林正義之後,他卻歸隱血谷。難道只是因為江湖險惡,心灰意冷?

  第一章金沙灘,蕭太后虛情假意;雙龍會,宋太宗以假亂真(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間,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末期。五代最後一個朝代叫做周,史稱後周,此時面南背北登基坐寶座的皇帝是柴榮。柴榮十分勤勞政事,把北周治理得井然有序,老百姓安居樂業。

  正在周朝國家富裕、兵強馬壯的時期,柴榮駕崩。他去世之後,由於沒有子嗣,只好把帝位傳給他的乾兒。柴榮的乾兒繼位的時候,由於年幼無知,把持不住政權,有人開始覬覦皇位,私下裡蠢蠢欲動,企圖謀朝篡位,真可以說是禍起蕭牆。

  誰有這麼大的膽子覬覦皇位呢?不用說,大家也知道,肯定不是外人。這個人叫趙匡胤。

  趙匡胤是誰?他是柴榮的拜把子兄弟,也就是現在正在寶座上坐著的皇帝的盟叔。

  在封建社會,拜把子兄弟可了不得,盟叔的地位可不低。雖然比不上一號的太上皇,可也差不了許多。

  就是這個趙匡胤,當時任周朝的殿前都點檢。他趁著繼位的恭帝年幼無知,發動了“陳橋驛兵變”,奪取了北周的政權,改國號為宋,史稱北宋,趙匡胤面南背北,做了北宋的皇帝。

  趙匡胤即皇帝位之後,有一次與母親杜太后閒談。杜太后時年六十歲,卻常做惡夢,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人老奸,馬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這話一點兒也不假。當時杜太后放心不下的是宋朝的江山社稷,生怕趙家江山坐不長久。在這次閒談中,杜太后對趙匡胤說:“匡胤我兒,孫兒德昭僅有八歲,年幼無知,怎麼能擔當起主持朝政、處理國家大事的大任?你不想想,你是怎麼奪取了周朝的江山的?前車之鑑,不可不防啊!為今之計,你百年之後,只有讓你弟弟光美繼位,才能保我趙氏江山流傳下去。我兒切記,切記。”

  自此之後,杜太后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轉過年來,杜太后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身歸那世去了。趙匡胤牢記母親的囑託,最終把帝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本名叫趙匡義,是趙匡胤的親弟弟。北宋建立以後,為避哥哥趙匡胤的諱,改名為趙光義。趙光義繼位以後,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宋太宗。

  這一時期的北宋,正處於建國初期,政權還不十分穩固,周圍有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北宋這個剛剛建立的政權,這其中就有在北宋西北建立的遼國。宋太宗執政的時期遼國的實際權利掌握在著名的遼國女主蕭皇后蕭綽(953年—1009年)手上,皇帝耶律隆緒也就是遼聖宗年幼,一切政事由母親全權處置。

  蕭太后是歷史上著名的統治者,雖然是一界女流,但是她把遼國治理得國泰民安,物富人豐。

  宋太宗剛一繼位,蕭太后瞅準時機,派遣使臣給宋太宗送來了一封書信。書信的大致內容是兩國同心,永結和好,請宋太宗到遼國去會面以顯示誠意。

  當時的大臣們對於趙匡胤把帝位傳給弟弟而不傳給兒子是百思不得其解,紛紛上書,請求把帝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

  坐上皇帝的寶座,趙光義在金殿上以遵從母親遺訓為理由以緘眾臣之口。此時的趙德昭在母親駕後的帶領下闖上金殿。年輕氣盛的趙德昭撞死在金殿之上,駕後在金殿大罵趙光義無情無義。恰在此時,遼國的請和國書到來,於是,宋太宗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親自到現在的山西五臺山,一方面是想表示自己的帝位是上天所賜,眾臣不要再上書反對;另一方面是去塞北幽州,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與遼主會面,希望臣服遼國來顯示自己的治國能力,藉機擺脫困境。

  可是他哪裡知道,遼國狼子野心,早就覬覦他的國土,必欲除之而後快。現在,蕭太后早已經與天慶遼王定下毒計,企圖藉此機會在幽州擺下鴻門宴,趁宋王爺親赴“雙龍會”時機,欲滅宋室君臣,好奪取大宋江山。沒想到的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北宋名將金刀楊繼業識破了他們的詭計。

  楊業(公元約928--986年)北宋名將,又名楊繼業。太原人,本名重貴,原為北漢軍官,北漢主劉崇賜其姓劉,名繼業。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官至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北宋滅北漢後,楊業隨其主劉繼元降宋,宋太宗命他複姓楊名業。因他熟悉邊事,仍任他為代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長駐代州(今山西代縣)抵抗遼兵。可以說楊繼業這一生都在邊關度過,經常與遼人打交道,深知遼國人的話不可信。由於自己是後漢降將,除上奏宋太宗讓他加以提防外,為表忠心,還獻上一計。因為遼國人不認識宋太宗,雖然可能有宋太宗的圖像傳到遼國,但是找一個容貌十分相似的人假扮宋太宗,相信是可以矇混過關的,餘下的八王等人,由於遼國人根本就不認識什麼八王,隨便找個人就假扮了,宋太宗准奏。楊繼業因此令楊大郎假扮宋王,楊二郎假扮八王,楊繼業親自統率大軍,攜七狼八虎楊家兒郎一同赴會

  楊繼業久經沙場,經驗十分豐富老道,他沒敢把宋兵帶到會見地點,而是離金海灘二十里就開始安營扎 寨。這樣安排,一是不會走露消息,二是士兵和馬匹就地休息,三是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探馬一個撒歡就可以回來報信兒。

  宋朝的御林軍,頂盔掛甲,罩袍束帶,手拿明晃晃的刀槍,盔明甲亮,隊列整齊,邁著整齊的步伐,一看就是天朝上國的軍隊,令人不容小覷。

  楊大郎假扮皇帝宋太宗,還真有幾分神似,不仔細看根本分辨不出來。此時的楊大郎,頭戴通天冠,這種冠又名捲雲冠,冠上綴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寬一尺,戴時用玉犀簪引導著。身穿絳色紗袍,襯裡用紅色,領、袖、襟、裾,均緣黑邊。下著紗裙及蔽膝也用絳色。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一個,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鞋),另掛佩綬,在黃羅傘下面正襟危坐,真有帝王的尊嚴。

  楊二郎假扮的八王,頭戴兩耳王爺帽,身穿豆青色繡龍袍,御林軍環繞左右,跟在皇帝的後面,也是威風八面。

  這一行人馬前呼後擁,好不威風!外人一看就知道絕對不是普通的官員!過往做買做賣的中原商人一見這陣勢,嚇得東躲西藏,甚至在集市上擺攤的小買賣人有那膽小的連攤子也不要了,撒腿就跑。其中有一個到過東京汴梁的見過這陣勢,一看那黃羅傘蓋,知道是當今天子來到了這塞北的幽州,趕緊就地磕頭,口呼“萬歲”。這一喊“萬歲”不要緊,中原商人久居關外,聽說大宋的皇帝駕臨,可算見著親人了,“呼啦”一下子跪倒一大片,喊聲驚天動地。

  這一下,驚動了遼國天慶遼王的探馬。其實,天慶遼王早把探馬撒了出來,只是遼國人不識中原國體,根本看不懂皇帝的黃羅傘蓋,當然也就不知道來者是什麼人了。他們只是站在道路邊上好奇地看著。等到有人認出了是北宋的皇帝來臨,跪下磕頭口喊“萬歲”的時候,遼國的探子們才知道,原來是宋朝的皇帝來了。他們撒腳如飛,趕緊去給天慶遼王送信。

  遼國的探馬快馬加鞭地趕回了幽州,得到報告的天慶遼王一聽說宋朝的皇帝真的來了,心裡可高興壞了,心說這回宋朝的江山可就是我們的了。

  天慶遼王不敢怠慢,吩咐外邊備轎,急匆匆來到王宮,面見蕭太后,秉明宋朝的皇帝已經來到,並且暗示蕭太后,自己也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蕭太后一聽大喜。因為遼聖宗年幼,不識天朝國體,蕭太后一怕他迎接不周,惹惱宋太宗,二怕他有損遼國的國體,三自己是一介女流,不便拋頭露面,因此派天慶遼王代表自己去接宋皇帝趙光義,

  天慶遼王走後,蕭太后傳旨,擺駕金沙灘。一令聲下如山倒,遼兵遼將開始緊張而有序地開往金海灘——其實遼國早有準備。早在宋太宗答應會面之前,就已經在金沙灘準備好了。這裡有原來的皇帝行宮,稍加修整就可以利用這裡來實施自己的陰謀。

  天慶遼王率領一隊人馬徑直朝假宋太宗的行駕而來。御林軍不知所以,還以為自己保護的是真正的皇帝呢,豈肯讓來路不明的軍隊靠進?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御林軍的帶隊頭領就指揮手下的士兵早早地做好了防禦準備。

  天慶遼王從遠處邊靠進宋朝的軍隊邊偷偷仔細打量宋朝的軍隊。當他看到宋朝軍隊有條不紊地擺好了陣勢時,倒吸一口冷氣,呀,原來宋朝的軍隊軍紀如此嚴明,號令如此鮮明。

  天慶遼王不看則可,一看之下,更加堅定了他要除掉宋太宗的決心。他暗自咬牙,絕對不能讓宋太宗活著回去,因此暗中一招手,叫過來一個心腹小校,吩咐他趕緊到金沙灘行宮,面秉蕭太后,依計行事。心腹小校領令而去。天慶遼王率領人馬繼續向宋太宗的行駕走來。

  護駕的御林軍首領叫趙明遠。此人早年就好打報不平,有把子力氣。因為老子和本村的地主老財為了晚一年還地租,地主老財不依爭執起來。偏巧這時候母親帶領著姐姐走親戚回家,地主老財看上了他十八歲、如花似玉的姐姐,在大年三十率領一幫狗腿子強扔下兩匹綢緞做娉禮,欲把他姐強行納妾。他爹死活不依,被地主老財指使一個狗奴才打暈過去。一見自己的爹被打暈,趙明遠不幹了,仗著有一身蠻力,他順手抄起一張靠在牆角的鐵鍁,一路揮舞著,衝破狗奴才的層層阻撓,來到地主老財近前,二話不說,一鍁把地主老財的腦袋劈為兩半。地主老財這一死,他帶來的那幫狗奴才“呼啦”一聲全跑散了。

  闖了禍,揹負了殺人的罪名,家是呆不住了,年也甭過了。救下來的姐姐和他娘哭哭啼啼給他收拾了一個包裹,讓他趕緊到外地去避難。

  趙明遠來到外面,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抬頭無故,這可難壞了初出遠門的趙明遠。俗話說得好,吉人自有天向。這趙明遠也是命不該絕。當時,朝代更替頻繁,戰爭不斷,時不時地就會有一場戰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人家比比皆是。可是也有那好心的地主,冬舍棉,夏舍單,二八月開粥場,救濟窮人。這趙明遠連討帶要地還真讓他碰上了這樣一個好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