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在四川省大竹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它的名字非常奇特,全國也僅此一個,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被譽為最親切的鎮,這就是媽媽鎮。媽媽鎮這個名字包含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包含著民眾對善惡美醜的明辨,也包含著進步知識分子堅持正義的大無畏精神,提起它,全鎮人民無不引以為自豪。

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媽媽鎮原名長樂鄉,據傳清乾隆年間,一位姓名不詳的婦女在鎮上正街拐彎處(雞神廟右側),修建了幾間木架房,開了一家客棧,專供過往客商行人食宿。她美麗、善良、熱情大方,尤其對窮苦百姓體貼入微,經常解人急難,在鄉民中頗有威信,人人都稱呼她為“好媽媽”。後世以她所修的客棧為基點建起了街道,為了紀念她,1931年,大竹縣根據廣大群眾意願,將長樂鄉更名為媽媽鄉。從此,有了這樣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媽媽場。

1947年,媽媽鄉一個名叫黃楷的教師一心想討好巴結地方權貴。鄉人周本匯掌握著全縣地方兵權,地主楊獻安是當地“義”字號袍哥組織的“老大”,此二人在媽媽鄉為兩霸。黃楷向他們進言,以二人名字的最後一字,將媽媽鄉更名為匯安鄉。楊、週二人欣然應允。這一改名激起了富有正義感的進步人士的極力反對,他們因此遭到周、楊二人的報復和打擊。新中國成立後,匯安鄉被“更為原名媽媽鄉,以遂民願”。

1953年設置媽媽鄉,1958年改為媽媽公社,1984年復設媽媽鄉。

文革中,媽媽公社一度更名為工農公社,文革後還名為媽媽鄉。

2001年6月,媽媽鎮建制設立,沿用至今。如今,媽媽鎮轄8個行政村,1個街道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1.7萬人,幅員面積31.65平方公里。

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從地理位置上看,媽媽鎮位於四川省大竹縣城東南,距縣城27公里,媽媽鎮所在地,原是一個古老場鎮,根據《大竹縣誌》中的記載:清初湖廣移民填四川后,於清乾三十三年(1768年),禹王宮會館建成,乾隆五十年(1791年)廣東會館“東粵宮”等六個宗廟會館、和楊氏宗祠先後建成,間以私人建築,逐漸形成了場鎮,這就是最初的媽媽鎮雛形。這六座廟宇會館,均系是木結構建築,正殿居中,前有戲樓,兩旁廂房有走廊走樓,如印盒狀。文武宮是典型的民族形式,戲樓造型藝術遠近馳名,四根圓木柱直徑為60公分,鼓形石墩刻有精美花紋圖樣。戲樓以六方形盆狀蓋頂,戲樓周圍雕刻花草、鳥獸、人物栩栩如生。解放後,氏族會廟,劃給供銷社、食品站、糧站、衛生院作營業門市,禹王宮用作媽媽鄉中心小學校園。“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時,所有氏族會廟都被破壞,在某些地方還能找到一些古老的蹤跡。

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解放前,媽媽場面積不足兩萬平方米,只有窄窄的一條街道,六座氏族會廟(會宮)佔去一半;店鋪矮小,不足五十戶。街道雖然窄小,但因位於縣城南端的一個三角地帶,是農副產品的集散之地,每逢當場天,趕場的男女老少仍把窄窄的街道擠得滿滿的,顯得十分熱鬧。媽媽鎮上場口的榕樹街,有一株碩大的黃角樹,樹齡已經上千年,樹幹要五六人才能合抱;樹冠遮蔭避日,是人們夏天乘涼的好地方。黃角樹已被列入重點保護,枯木逢春,更加枝葉茂盛,是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黃角樹

媽媽鎮上的黃灘河發源於銅鑼山脈,黃灘河水從古鎮東面向南流去,貫穿鄉境中部,而將全鎮區域截成東西兩部分:東部由銅羅山(中山),中部背斜由東向西傾斜,至黃灘河流截斷。橫臥的銅鑼山,象端莊的茲母俯視著千百個嗷嗷待哺的丘陵;登修頭(寨名)、上高峰、進福德(今名石埡)、踞梅巖,則見千家萬戶炊煙裊裊,溝溪交錯,丘陵起伏,山川景色盡收眼底。這部分溝短而狹,平壩少,溝塝多;西部老君巖、雙石灶、牛頭寨、陳家庵、三星廟、石筍罐、雲池寨異峰突起,別具風格。與大石壩、黃鶯巖一帶連亙數里,緩緩向南傾斜,北高南低,無數條寬溝低丘經槐花、過麒麟、向北鬥延伸;在黃灘河兩岸形成檀谷地帶,淺丘起伏,平壩穿插,望之令人胸懷坦蕩。

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媽媽鎮槐花水庫

1980年前,黃灘河水常年清澈見底,是鎮上飲水、用水和夏天休閒納涼的好去處。人民公社時期,當地政府在賴家橋修建了一座攔河大壩,建了一座小水電站,古鎮人民亮起了電燈。1980年後,高穴鎮麻紡廠、造紙廠大量排放汙水,致使河水嚴重汙染,給媽媽場鎮沿河兩岸人畜飲用水造成了嚴重困難。1997年秋,當地黨和政府從金雞鄉老龍洞引來了甘甜的龍洞水;從此,媽媽鎮飲用的是清澈、無汙染的山泉水。

媽媽鎮境內有七條天然小溪,迂迴曲折穿流丘陵之間。建國以來歷屆鄉鎮政府,重視農業,不斷改善耕作制度,推廣優良品種,運用科學種田。從1956年至1978年間發動群眾興修了槐花、中梁兩座水庫和137口山平塘,給大地嵌上了顆顆明珠,為農業穩定增產起到保障作用。媽媽鎮的遼闊土地上,一年四季是:春來金黃的菜花,夏季綠油油的稻苗,秋天黃橙橙的穀穗,嚴冬的蒼松翠柏,把媽媽鎮打扮得千姿百態,嬌豔動人。

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龍門古塔

位於媽媽鎮槐花水庫前的龍門古塔是清末年間的古建築,它座落在水庫前200米的龍門橋頭,該塔全部由青石砌成,上小下大共分五層,呈八菱體狀。其建築構思精巧,極具特色,人物雕塑活靈活現,文化氛圍十分厚重。其中由當地書生李獻章(字峩廷)撰寫的“光華龍門”和“福、祿、壽”等文字入木三分,至今保存完整。由於舊時龍門橋是重慶至大竹的交通古道,又是連接高坪寨、斜石坂、三星廟和趙家坪、牛頭寨、福城寨、陳家庵、石筍罐、雲池寨等相鄰村堡的樞紐,加上龍門橋下水流湍急,灘險深不可測,斜跨於橋身上方的樹枝與兩端的密林遮天蔽日,地形十分特殊。相傳路人途經此地時有妖魔等怪事發生,於是便有了眾人募捐造塔鎮邪的說法(塔上目前遺留著當地人募捐的記錄)。此塔是媽媽鎮乃至方圓數十里地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石塔。

中國鄉鎮:擁有最溫暖名字的鄉鎮——四川省大竹縣媽媽鎮

媽媽廣場

近幾年來,場鎮建設發展很快,先後新修了榕樹街、永新街、農貿街等新街。原來的正街、橫街的矮小店鋪,大都進行了重新修建,禹王宮改建成媽媽中學教學樓、教師住宿樓、學生住宿樓,均是水泥磚混結構新樓房。現在的媽媽鎮,水泥地面街道平整、寬敞,新式樓房美觀、漂亮。高(高穴鎮)廟(廟壩鎮)標美(瀝青)公路,穿鎮而過,有線、無線通信,基礎設施完備齊全,值得一提的是佔地620平方米的“媽媽廣場”,是當地政府根據“媽媽場”的美麗傳說,結合本地深厚的人文資源,籌資70餘萬元而建成的。加上附近新建成的300米沿河生態長廊,這兒便成了大家休閒健身的好去處,同時也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古鎮呈現出一座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