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衡華:讓“智造之城”的名片更加閃亮

胡衡華接受“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集中採訪

讓“智造之城”的名片更加閃亮

胡衡华:让“智造之城”的名片更加闪亮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30日訊(全媒體記者 凌晴)4月28日至4月30日,中央宣傳部組織中央媒體來長沙開展“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接受了集中採訪。他說,長沙將始終瞄準智能製造不動搖,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把產業智能化和智能產業化推向深入,讓“智造之城”的名片更加閃亮。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卿立新,市領導夏建平、高山集體採訪時在座。

連日來,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20多家中央及省市主流媒體的記者,來到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以及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重點片區,用筆墨和鏡頭展示長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在與媒體記者互動交流時,胡衡華代表市委、市政府對採訪團到訪表示誠摯歡迎,並回答了大家的提問。“長沙作為中部省會城市,優勢在製造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也在製造業。”胡衡華說,近年來,長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結合長沙實際,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一以貫之、一抓到底。

一是在理念上,深耕製造業。堅持把智能製造作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作為構建“四位協同”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作為實施“三大變革”的有效途徑。二是在目標上,突出高質量。進一步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量化、具體化,注重研發和產業,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做強做優市場主體,推動企業“入規、升高、上市”和智能化改造“擴面”。三是在路徑上,堅持“兩手抓”。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智能化培育;一手抓存量盤活,一手抓增量拓展。四是在措施上,打好“組合拳”。進一步抓好頂層設計、技術創新、政策體系、企業試點、開放合作。五是在效果上,帶來新變化。通過一系列舉措,讓經濟運行質量更高、新舊動能轉換提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智能製造是製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也是長沙建設製造強市、建設國家智能製造中心的戰略選擇。對長沙這座中部城市來說,為什麼致力於建設“智造之城”?——人民日報記者拋出問題。

“長沙發展智能製造可以說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胡衡華在回答提問時談到,長沙作為國內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發展智能製造有基礎、有機遇、有條件。未來,長沙將以智能製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促進各種資源要素的協同共生,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更加尊重市場法則,讓智能製造的種子在長沙的土壤生根、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十分關注長沙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之間的關係,他提問:“工程機械製造產業是長沙製造業的支柱產業,近年走上了高質量發展道路。除此之外,長沙高質量發展還有哪些新增長點、新載體?”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有進有退、有破有立。”胡衡華說,近年來,長沙注重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在加快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上重點發力。通過智能製造,工程機械等傳統制造業“老樹發新芽”,重回歷史最好水平。一些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新載體也在不斷湧現,如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區塊鏈等。

“圍繞高質量發展,長沙今年有哪些舉措?如何保障實施?”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必須交出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在回答央視記者提問時,胡衡華說,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長沙堅定不移的目標。長沙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不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不變,重點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年”和“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為高質量發展找到切入點和著力點,力求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同時,以務實的作風、精準的考核、濃厚的氛圍、宜居的環境作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