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康爸育兒說,為TA,為她,也為家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康爸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除了心痛惋惜之外,康爸在想這位媽媽是經歷了何種悲傷、無奈和無助才會選擇帶著她的寶貝們走向死亡?

雖然有曝光的遺書,可是她的內心我們便再無機會走入。我們只有在她的遺書中窺探一二,從中做出丈夫們應有的反思和自省。

01|康爸說

她們要的其實並不多

這位媽媽走向死亡時,留下的遺書

我真的承受不住了,生了雙胞胎之後到現在,我沒有睡過一個晚上整覺...沒有誰真正體諒過我。這幾年來我真的每天都處在崩潰的邊緣...每一次,不管什麼事,只要娃娃一生病或者是發生什麼,第一責任必定是我,是我照顧的不好,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妻子,更不是一個好女兒,也不是一個好兒媳。娃娃是我帶來的,現在我帶走他們,希望你們的生活也迴歸正常...

一句沒有誰真正體諒過我,深深的敲擊著每一個人的心。作為丈夫,孩子的父親,作為一個本應該用生命來保護自己愛人和家庭的男人,何以讓妻子帶著寶寶走向死亡了呢?

我們需要帶著這個問題走進這個群體,去了解她們。

短片《看見產後抑鬱:丈夫無法逃避的真相》中,妻子們這樣描述: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由於丈夫對她們的不理解、冷漠甚至是嫌棄,一種不良的情緒一直在她們的心內積壓,讓她們感到痛苦和無助。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種痛苦和無助一直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安慰,讓她們想到極端,想以死來得到她們愛人的注意、關心,甚至以看似報復的手段使其以內疚。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爸爸們的反應卻驚人的神同步,都是認為媽媽們矯情。甚至用這句“哪個女人還不生個孩子”回懟。

我們男人總是不理解女人,覺得她們需要的很多,她們需要漂亮的衣服,精緻的飾品,高端的包包,她們需要物質還需要陪伴和浪漫。

可是有時候她們需要的,其實只是我們的注意、關心和體諒。在她們最無助和脆弱的時候,有一句“老婆,別怕有我在!”可以頂的上一切物質的東西。

02|康爸說

最不該被忽略的人就是她

假如在家中按一個攝像頭,觀察媽媽們帶娃的經歷,作為爸爸的我們,會看到點什麼呢?又會不會被震撼到呢?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是張娜拉曾出演過的一部公益短片《媽媽的日常》

一邊抱娃一邊匆忙吃幾口飯;上個廁所,娃在門外拍門大哭,只好一邊抱娃,一邊如廁;帶娃出門,才發現衣服上的汙漬,盡力掩藏,看著滿大街靚麗的女人,自卑地低下了頭;娃病了,一個人帶娃去醫院,筋疲力盡回到家,可看到短信,丈夫應酬又不回來,直接哭到心碎……

當我們看著妻子因為孩子的忙碌而失去自我的時候,我們還會把那句“哪個女兒不帶孩子”說出口嗎?

當我們瞭解了妻子的付出,我們還能再指責妻子,“你除了帶孩子,還能幹什麼”嗎?

當我們知道妻子的不易時,我們還要忽略她們為此所作的一切嗎?

很多人說大丈夫應志在四方,不該卿卿我我,為家庭瑣事所累。

可是古人也雲,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齊家才是首要的。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說: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你,無論你在什麼地方,無論是什麼時候,反正總有那麼一個人。

這是張愛玲對她愛人的訴說,也是千萬女性對自己丈夫的心聲。

然而我們寧願花時間去應酬那些陌生人,我們寧願去取悅那些我們認為對我們重要的人,而去忽略這個一直等待我們的人。

其實真正屬於男人天地的,何嘗不是你的那一個愛人和這幾個家人。

我不能相信這個27歲媽媽的丈夫未來還有何種好的天地任他闖蕩,可能他終其一生會在自責和悔恨中慘度餘生。

03|康爸說

產後抑鬱的結束決不應該僅是自愛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中國有近60%發生抑鬱的產婦沒被診斷出來,50%被診斷出來的產婦沒有接受治療,20%的產後死亡由自殺導致,抑鬱是導致自殺的第一成因。

女性們希望通過自愛和所謂自我宣洩的方式來結束產後抑鬱症,或是通過女權主義的宣揚達到遏制產後抑鬱的發生。

那麼這絕對不是悲劇的終結,而是悲劇的開始。

產後抑鬱需要男人們對女性的關注、理解、支持和體貼。

需要我們對妻子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分擔。

需要的是整個男性群體對女性的善待和厚愛。

正如科威特著名女作家穆尼爾·納素夫所說:

夫妻生活中最可貴的莫過於真誠、信任和體貼。

同時還需要男性群體對家庭責任的反思和自省,需要改變傳統家庭觀念,給予婚姻的全新解讀和認識。

我們需要陪伴的不僅只有孩子,同時還有妻子。

因為陪伴是交流溝通的基礎,交流溝通是美滿婚姻的秘訣。

在婚姻中不是比較誰付出的更多,而是理解、體諒和心疼對方的付出。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婚姻並非自我修復,而是執子之手,與之偕老,不是等待偕老,而是執子之手共同面對生活的磨難。

END

作者:康爸—聰子,二寶奶爸、985碩士、獨立父親教育者、父親陪伴教育的參與者、家庭教育觀察分享者、親子育兒內容原創者、財商教育的提倡和實踐者。

27歲媽媽攜三子溺亡|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妻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