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大家都知道,在小說中要是形容兩人關係極為要好,或者是在結拜的時候,最著名的一句臺詞就是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句臺詞呢?其實在古代,因為交通文化、衛生條件、醫療條件等等的限制,女性生育基本上就是走一次鬼門關,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能遇到跟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幾乎是非常小概率的一件事情。所以才在結拜時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為啥不求?就是因為概率太低了。

今天以史為鑑給大家講一個恰恰是小概率的好兄弟,兩家人不但生活在一個村子中,是至交好友。而且兩人的孩子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並且在以後還在中國歷史上創出了赫赫威名,一個稱帝,一個封王。

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這兩人就是漢高祖劉邦、燕王盧綰!

東周周赧王時期,在魏國的沛郡豐邑中陽裡,有姓劉的和姓盧的兩家人關係很好。

公元前256年,老劉家和老盧家的媳婦都懷孕了,大家都紛紛慶祝中陽裡又要添丁進口,沒想到更神奇的還在後面,這兩家人竟然在同一天各自生了一個兒子。

這事情傳出去後很快引起了轟動,中陽裡的里正見到這樣的事情也是非常歡喜,專門殺了一隻羊,帶了一壺酒去兩家慶賀。

等到這兩個孩子長大後,兩人關係也是非常要好,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調皮搗蛋……

當年的里正看到這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長大後依然很要好,覺得非常欣慰。於是里正在兩個孩子生日這一天,再一次帶著大家用羊酒的規格來為劉盧兩家慶賀生了兩個好兒子。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關於普通人成年後慶祝生日的記載。

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等到劉邦讀了幾本書,覺得自己也算有才華,於是打算去投靠魏國著名的信陵君,成為他的門客,結果走到半路上才知道信陵君已經去世了,這下劉邦陷入迷茫。好在信陵君有一個門客名喚張耳,決定自己要延續信陵君的招牌,昭告天下自己也開始招攬門客。

劉邦反正已經出來了,於是就找張耳試試。沒想到這一去,劉邦和張耳一見如故,反倒成為了知己。

可惜好景不長,秦王橫掃六合,魏國也很快就滅亡了,張耳也因為反秦成了秦國的通緝犯,張耳的門人也都四散而去,劉邦重新回到了沛縣,成了秦國治下的一個小小亭長。

史書上雖然沒有盧綰跟著劉邦一起去當張耳的門客的記載,只記載了劉邦犯了事,被官府通緝的時候,盧綰跟著劉邦一起逃亡。

但是盧綰和劉邦一起上學,而兩人關係又很好,按照古代交通情況,是非常有可能兩人約好一起去投奔信陵君,最後一起跟著張耳,一起回到沛縣。

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陳勝吳廣發起起義後,天下紛紛響應。

劉邦這個時候因為放跑了驪山囚徒,躲在芒碭山中已經有三百餘人的小隊伍。沛縣的主簿蕭何以及曹參忽悠縣令把劉邦請來保衛缺兵少將的沛縣。

這個縣令剛開始覺得蕭何說的對,於是派人去請劉邦,但沒多久馬上就後悔了。認為劉邦一來自己肯定管不住他,提出建議的蕭何曹參這兩人肯定是劉邦的內應!於是打算把蕭何曹參抓起來。

沒想到蕭何曹參見勢不妙,直接跑掉去找劉邦,劉邦乾脆登高一呼號召大家把縣令這個貪官殺了造反。本來蕭何曹參功勞、名氣都比劉邦大,但是這兩人覺得要是帶頭造反,等失敗後自己一大家子肯定沒有好下場,劉邦是個泥腿子,乾脆讓他當老大得了。於是劉邦自己任命自己為沛公,跟著自己的盧綰、樊噲等人都成了沛公團隊中的核心人物。

就這樣,劉邦帶著蕭何、曹參、盧綰、樊噲等三百餘人開始了爭霸天下的過程。

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隨著劉邦地位的提高,盧綰在團隊中的地位也不斷的水漲船高。

劉邦是沛公的時候,盧綰只不過是個賓客;等劉備到了漢中,稱為漢王的時候,盧綰成了將軍,還兼任侍中;等到劉邦和項羽撕破臉,攻打項羽的時候,盧綰已經官職做到了太尉。

劉邦這個人,說大度也很大度,說小氣也很小氣。經常幹一些開會的時候當眾撒尿之類的事情。但對於跟著自己起兵的老盆友,劉邦還是對他們很好。比如對蕭何、曹參等等,劉備都是非常信任,高官厚祿和賞賜一樣都沒有拉下。

在劉邦的臣子中,要說誰對劉邦的貢獻最大,可能蕭何、曹參、韓信、張良等人都會表示一下不同的意見。但是要說誰和劉邦的關係最好,這幾位都要靠邊站,所有人都公認和劉邦關係最好的人是:盧綰!

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好到什麼程度呢?

1、盧綰的衣服、被褥、飲食都是劉邦親自賞賜的

2、盧綰甚至可以不用通報直接闖進劉邦內室!

3、劉邦稱帝后,封盧綰為長安候。長安候的封地就在秦朝的首都咸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而且楚懷王曾經封項羽為長安候。

上面這三點可見盧綰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漢中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長安,故鹹陽也。

劉邦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就一直想給盧綰封個王。

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七名異姓王,分別是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還記得劉邦之前是誰的門客嗎?)、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盧綰比起這七位,無論從功勞還是聲望都差一點,而且這個時候劉邦還有一個最大的對手項羽。所以劉邦只能忍著。

等到燕王臧荼叛變,劉邦親自帥軍征伐臧荼後,故意詢問群臣:大家看,誰來當這個燕王合適啊?

群臣都知道劉邦想給自己發小盧綰封王,於是紛紛表示:長安候盧綰勞苦功高,當燕王鎮守北方最合適不過了。

於是劉邦表示: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我就任命盧綰為燕王吧。

這是漢五年八月(公元前202年)的事,距離項羽垓下戰敗還有四個月。


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漢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擔任趙國相國的陳豨因為牽扯到了韓信的叛亂中,被劉邦所猜忌,於是乾脆在代郡自立為王造反了。

劉邦於是親自帶兵從南向北,讓盧綰從北向南,兩面夾擊陳豨。

陳豨緊急之下,決定聯絡匈奴人借兵。盧綰知道這事之後,也馬上派人去匈奴遊說匈奴說陳豨已經完了,沒有機會了。

但是盧綰派的這個人名叫張勝,不但沒有說服匈奴人,自己反倒被逃亡在匈奴的前任燕王臧荼的兒子給說服了。

前任燕王臧荼的兒子名叫臧衍,他對張勝說:您之所以被燕王盧綰看重,是因為你是匈奴專家。而燕王現在被劉邦看重,是因為諸侯造反。現在諸侯各國都快被消滅完了,下一個就是燕國,你現在讓匈奴迅速滅亡了陳豨,對燕國不但沒好處,反而有壞處啊。

張勝一聽,說的對啊,於是自作主張讓匈奴幫助陳豨,出兵攻打燕國。

盧綰正要出兵幫助劉邦攻打陳豨,結果發現匈奴倒出兵來打自己了。盧綰大怒,認為張勝是個漢奸、叛徒,馬上把這個情況反饋給自己的發小劉邦,說自己可能來不了了,需要先穩住匈奴。

但是盧綰回軍後發現張勝偷偷跑了回來,把這一套說辭又對盧綰說了一遍。盧綰也是耳朵軟,仔細一想,貌似分封的七個諸侯王,現在已經被劉邦滅的沒幾個了。於是一邊讓張勝再次聯絡匈奴人和陳豨,然後趕緊又發了一個信息給劉邦說:

張勝沒投降匈奴,是個好人。

劉邦接到這兩份前後矛盾的信息,正在懷疑,這個時候陳豨已經被殺,陳豨麾下的一個親信投降,把張勝和陳豨的關係給招供了。

此人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村同學同起義,可惜結局很可悲


劉邦還不信,派人招盧綰來看完自己,結果盧綰稱病不來。劉邦於是派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去探望盧綰的病情。

盧綰嚇壞了,於是閉門不見人,還跟親信說:不是劉姓而稱王的,到現在只有我和長沙王了。韓信、彭越都被呂后所殺,現在劉邦生病,呂后專權,呂后專門殺我們這些異姓王和老功臣啊。

盧綰的親信聽了這話很害怕,就跑掉了,還把這話洩露給審食其聽見。

這個時候,匈奴一個將領也投降了,並且反應盧綰的親信張勝就在匈奴大本營當座上客。

這樣多方印證之下,劉邦斷定盧綰也叛變自己了。

劉邦最終確定這個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而又一直跟著自己上學、起兵、打天下的好朋友、好兄弟跟自己反目時,也只能長嘆一聲:盧綰果反矣!

一生的兄弟情,在這一聲長嘆中,湮滅的無聲無息。

盧綰事敗後,最終逃亡匈奴,被匈奴封為東胡廬王。公元前194年死於匈奴,卒年六十三,只比劉邦晚死了一年。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