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寫山水園藝情,助力北京世園會——同衡規劃院再譜新篇

抒寫山水園藝情,助力北京世園會——同衡規劃院再譜新篇

導讀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於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市延慶區舉辦。清華控股成員企業清控人居集團旗下同衡規劃院作為總體規劃責任單位在完成園區綜合規劃的同時,由山水城市研究所擔綱,聯合詳細規劃三所、旅遊與風景區規劃研究所、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等多個兄弟部所,共同完成了世園會景觀總體規劃。團隊從低影響開發、多專業合作,以及全新的營造園林方法角度開展工作,是中國傳統山水園林與現代園藝的有機結合,園林景觀與自然生態相融合的一次大膽嘗試。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是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批准、國際展覽局(BIE)認可,由中國政府主辦、北京市人民政府承辦,繼1999年昆明世園會20年後我國出現的第二次A1類世園會,也是繼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十年間北京舉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專業類世園會,同時也是同衡規劃院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之後,全面、深度參與的又一力作

為了兌現對國際組織的辦會承諾,貫徹落實中央與國務院的指示精神,舉辦一屆獨具特色、精彩紛呈、令人難忘的園藝博覽盛會,在2014年5月底,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事務協調局開展了“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徵集”活動,

同衡規劃院與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組成聯合體參與投標,胡潔副院長作為該規劃階段的總規劃師及牽頭人,攜風景園林研究中心山水城市研究所,詳細規劃三所、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旅遊與風景區規劃研究所、光環境規劃設計研究所、智慧城市研究所、城市公共安全規劃研究所、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建築分院等9個部門,歷時3個多月的共同努力,從近30家國內外優秀規劃設計單位組成的10個聯合體徵集方案中勝出,成功入選為優勝方案

在此基礎上,2015年1月在世園局的領導下全面進入綜合規劃階段,初步形成了由同衡規劃院、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組成的核心團隊,同衡為總體規劃責任單位,胡潔副院長作為世園會規劃階段總負責人,負責整合其它多家設計院的專項成果。在院內,本項目由風景園林研究中心山水城市研究所主持,同時聯合院內詳細規劃三所、旅遊與風景區規劃研究所、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

等多個部門,共同完成綜合規劃,充分發揮了我院多專業協同攻關重大項目的核心優勢。

自2015年起,同衡規劃院在世園局的領導下,參與了《北京世園會園區綜合規劃》下若干子課題的研究,包括《世園會園區概念性綜合方案》,《世園會媯水河水質綜合治理和景觀提升研究——媯水河景觀提升研究》,《世園會園區雨汙水專項規劃與利用研究項目——園區內汙水再利用研究》,以及多項園區交通課題研究。《綜合規劃》多次徵求相關市領導、委辦局等意見,進行不斷修改與完善,在2015年順利通過了各項課題的專家評審,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各委辦局和組委會的高度認可,被認為是目前最為全面、總體評價最高的園藝博覽會規劃方案

1.項目背景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是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批准、國際展覽局(BIE)認可,繼1999年昆明世園會20年後我國出現的第二次A1類世園會

北京世園會規劃設計以“讓園藝融入自然,讓自然感動心靈”為核心理念,在規劃中緊扣“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的辦會主題,打造“園藝產業集聚區”、“國際生態休閒度假勝地”,加速延慶城市轉型,成為北京生態副中心,炎夏避暑勝地,冬季冰雪樂園。世園會園區總面積960公頃,園區規劃圍欄區、非圍欄區和世園村三大分區。

抒寫山水園藝情,助力北京世園會——同衡規劃院再譜新篇

圖1 北京世園會景觀規劃總平面圖(規劃報批稿)

圖1 北京世園會景觀規劃總平面圖(規劃報批稿)

2.世園會的中國特色

世園會選址在古老的媯河南岸,北有海坨、冠帽群峰聳峙,南有燕羽山雄關橫亙,八達嶺長城蜿蜒如龍,大山大水氣勢非凡,為世園會畫卷的鋪陳提供了絕佳的山水背景,規劃以“一心連世界,遠山近水情”為景觀規劃主題,形成“一心、兩軸、三帶和多片區”的規劃結構

園區充分傳承中國傳統造園藝術,展現中國神韻、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彰顯大國禮儀。同時搭建融和綻放的世界園藝舞臺,展現世界各地園藝經典作品,呈現出開放、包容的氛圍,在世界園藝展園中感受各國人民對美麗花語的共鳴。

1.以山定軸

圍欄區內規劃兩條各具特色的景觀園藝軸線,南北向的山水園藝軸,通過全園禮儀性主入口——禮樂之門、中國館和天田園,與冠帽山相對,其周邊片區以中國傳統山水文化為主題營造公共景觀並佈局國內展園;東南—西北向的世界園藝軸與海坨山相望,以世界各地的花卉園藝展覽為主題佈置展園。

抒寫山水園藝情,助力北京世園會——同衡規劃院再譜新篇

圖2 北京世園會山水視軸分析圖

2.以水立心

由兩條景觀園藝軸圍合形成的區域,是園內的核心景觀區。

規劃取材於堯舜治理媯水、開創華夏文明盛世的典故,形成“鳳銜牡丹,花開媯河”的主題,象徵著祥瑞、美好、富貴和光明。

在核心區原址的低窪處進行挖湖,取名為媯汭湖(“媯汭”即媯水彎曲的地方)。媯汭湖與媯水河相互呼應,形成一片連綿水澤。

3.詩意田園

規劃利用開挖媯汭湖的土方在湖的西北方,主環路之外,堆砌土山,修築臺田,植以花草,象徵著農耕文化;建一座漢式的樓閣——永寧閣,成為全園的制高點,構成核心景觀區的標誌性景觀。站在永寧閣上可盡攬延慶山水秀色,欣賞媯水河上壯美的落日紅霞,以景言志。

抒寫山水園藝情,助力北京世園會——同衡規劃院再譜新篇

圖3 媯汭湖與永寧閣

4.丹鳳為媒

整個核心景區的路網系統設計中,中央大環及其相連幹道的線型飄逸,猶如飛舞的鳳凰,沿路穿插各色花卉色彩斑斕,簇擁著正對南入口的中國館。

抒寫山水園藝情,助力北京世園會——同衡規劃院再譜新篇

圖4 世園會入口鳥瞰

3.世園會的多元創新

1.生態專項

園區範圍內保留了溼地和大量的林地、喬木,現狀村落的肌理基本保持不動,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改建,儘量減少對現狀的干擾;規劃在園區內構建集水質提升、雨洪控制、提供非傳統水源供水等功能的生態水脈;通過增加種植適宜生長的本土樹種,豐富其物種多樣性,同時採用近自然群落的構建模式,注重喬灌草的配置,從而構建結構層次豐富、生態功能穩定的群落結構;為實現園區垃圾的3R處理,在場館和配套設施的建設中,採用超低能耗的綠色生態建築科技。

2.交通組織

在園區外部交通保障中,新建對接興延、京藏、京新高速,在園區周邊新建幹路系統,街道提級改造,打通北京市區與世園會園區的交通聯絡。

園區內部交通與功能佈局緊密聯繫,形成結構合理、功能明晰、舒適便捷的“一心、一環,四圈

”的交通體系。一心圍繞核心景觀區,成為主要步行遊線和花車巡遊路線;一環為貫穿全園的快速保障通道;四圈為電瓶車通行道路。

同時針對不同遊客的遊覽需求,設計多種特色遊覽線路。

3.智能化管理

本屆世園會將是展示我國信息科技與智慧管理水平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最新信息技術,建設智慧世園,實現園區高效運營、管理與保障。運用最新智能終端顯示技術,豐富展覽展示方式,增添互動式遊覽體驗。在引入新一代物聯網、大規模設備協同控制等技術的基礎上,以海量數據為核心,提供全面的智能技術,保障世園會的管理、服務與運營。

4.旅遊服務

以園區總體規劃為基礎,依據園區的空間佈局、功能與建設規模、交通組織、遊客量等情況,實現配套服務設施與園區總體規劃的對接協調,確保展會期間與會後運營順利進行,為遊人營造舒適、便利的配套服務設施體系。

4.世園會的持續發展

延慶城市定位為“首都生態涵養重地,國際旅遊休閒名區,區域綠色發展典範,現代和諧宜居新城”,世園會的產業屬性與延慶的發展定位高度符合,因此世園會的舉辦必然會快速推動延慶園藝、旅遊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從延慶近期中心城區的建設來看,世園會的建設將極大地改善延慶與北京市的交通聯繫,其北京後花園的環境優勢將得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世園會將使延慶西部、南部的存量用地開發以及城市功能更新跨上新的臺階。

5.總結與思考

北京世園會規劃最突出在特點是低影響開發。項目充分挖掘利用現有山水格局景觀,精減人工化園林建設,還自然寧靜與美麗。

此外,多專業合作是此次北京世園會規劃設計的特色

。同衡規劃院專業團隊和其他團隊形成圓桌工作模式,整體且系統地完成了此次規劃任務。

最後,北京世園會還是一種全新的營造園林的方法,是中國傳統山水園林與現代園藝的有機結合,園林景觀與自然生態相融合的一次大膽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