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井下“尋夫”記

大眾網·海報新聞4月28日訊 (魏志尚 張震) “煤礦井下啥樣啊?”“不知道呢,光從電視畫面上見過他們升井後一個個都‘黑頭黑臉’的。”“你還別說,這第一次下井,我怎麼有種初戀般的感覺呢,小心臟撲通撲通跳吶。”……近日,兗煤菏澤能化趙樓煤礦副井口前,在接受完入井前的安全教育及自救器使用方法的演示培訓後,來自銀行、美容、醫院等不同行業的18名礦嫂已整裝待發,準備開啟千米井下的“尋夫”之旅,開展“千米巷道誦家書,體驗艱辛囑安全”活動。然而這一切,她們的“夫君”們並不知情。

千米井下“寻夫”记

從井口到井底,乘罐籠大約需要3分多鐘,罐籠飛速地降落,呼嘯而過的風,使礦嫂們耳膜鼓脹起來,幾個礦嫂不由自主捂住了耳朵。

走出罐籠,一條深邃的運輸大巷印入眼簾,巷道兩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寬敞明亮的候罐室兩側掛滿勞模、工匠們的宣傳寫真。

“姐妹們,快來看呢,這是俺家的‘那口子’,嘿嘿,沒想到還‘上榜’了呢。”礦嫂李靜指著勞模寫真牌板,臉上洋溢著笑容,在“姐妹們”交口點贊聲中,滿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咦,竟然還有專車!”候罐室出口處幾輛膠輪車一字排開準備就緒,專程來接“尋夫團”。當得她們的“夫君”天天都是乘車前往工作地點時,礦嫂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隨著車輛駛出大巷,燈光逐漸暗了下來,路面也有些許顛簸,沿途風機和膠輪車發動機發出的轟鳴聲,讓礦嫂們興奮的心情開始變得忐忑不安,雙手緊緊地抓住了護欄。

由於車輛無法到達工作面,礦嫂們便下車徒步前行。迎著悶熱、潮溼的空氣,行走在溼滑的下山路段,由於路況不熟,礦嫂們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翼翼,幾百米的路程,已累的氣喘噓噓、汗流浹背。

經過大約40分鐘,“尋夫團”一行抵達目的地5310軌順聯絡巷。

“師傅,您辛苦啦,工作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呀!”看到從工作面裡趕來的“師傅”們,熱心的礦嫂主動上前,將牛奶、麵包、洗浴包等慰問品遞到他們手上。看到“礦嫂”們,“師傅們”很是驚訝,然後又都開懷地大笑起來。

聽到“師傅”們熟悉地笑聲,礦嫂們抬起頭徵住了,原來她們口中的“師傅”們,竟是她們的“那口子”。

千米井下“寻夫”记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也不是海角,而是我離你咫尺,你卻未認出我。

“感謝你老公,為咱們家付出那麼多……”幾年前,劉連榮的丈夫周光風為了給她和她們的三胞胎寶寶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主動申請從科室到了採掘一線。看到井下的環境如此艱苦,對丈夫為她們這個“小家”所做的一切感慨萬千,特意為本命年的“男神”送上了一雙紅襪子。“不奢求能大富大貴,只求你平平安安。”劉連榮說。

千米井下“寻夫”记

面對丈夫梁軍民,妻子商會芳的嗓音變得梗咽起來,淚水打溼了捧在手中的家書,泣不成聲地從懷裡拿出一雙鞋墊,“鞋墊是自個兒揹著他偷偷做的,希望他能‘腳踏實地’工作。”商會芳說。

副區長孔德峰身材魁梧,妻子瞿麥在依偎在他的懷裡顯得格外踏實。她記憶中孔德峰始終都是那麼陽光帥氣,此刻面對臉上沾滿煤灰的丈夫,臉上流露出難以言表的心疼。

因路程較遠,從掘進迎頭趕來的宗營剛一到場,妻子趙龍蓮就一個箭步衝上去抱住丈夫哭成了淚人,在心與心的交融下,宗營的淚水也浸溼了眼眶。

千米井下“寻夫”记

“前幾天還因為丈夫休班不陪孩子玩,只知道休息和他吵架,是她錯怪了丈夫,以後一定會加倍疼他。”鄭敏說。

面對妻子們的囑咐,丈夫們紛紛表示:一定時刻將安全牢記在心,遵章作業,杜絕“三違”,珍惜眼前的幸福。

千米井下“寻夫”记

“通過開展活動,既提高了職工的安全意識,又增進了夫妻間的感情。只有職工們的‘小家’和諧幸福,礦這個‘大家’才能健康發展。下一步,我們還將不斷創新載體形式,推出視聽、現場、體驗等多維相結合的教育活動,真正讓安全教育更具感染力、鮮活力和吸引力。”該礦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殷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