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是你還不知道後半句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是你還不知道後半句

一生中做出最明智的選擇,其實就是選擇努力。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帖子:

假設有兩份工作擺在你面前,A工作專業對口,工作內容喜歡,待遇高,發展機遇好;

B工作你不喜歡,也不是你的專長,收入一般,幾乎看不到發展前景。

你會選擇哪份工作?

正常人不需要思考都會選擇A。可結果,大部分人得到的卻是B工作。

因為,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選擇就被pass了。

在現實中,A工作需要你名校畢業,幾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通過筆試、面試,過五關斬六將,而B工作只要投份簡歷就給你發Offer了。

現代選擇學之父邁克爾·雷在《成功是道選擇題》中寫道:

選擇很重要,但努力是做出選擇的基礎。只有先努力獲得足夠的人生積累,才有選擇的機會和能力。

很多人只知道選擇很重要,卻不知道後半句:不努力的人,連選擇的資格都沒有。

馬伯庸說:“所謂選擇,只是努力所賦予人的一種資格。”

人生看似在選擇的剎那走向輝煌,實際是過去多年默默努力埋下的伏筆。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是你還不知道後半句


01

我的同學安妮,前不久結婚了,老公是政府部門的領導,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妥妥的高幹知識分子家庭。

不知情的人看著安妮春風得意,認為她運氣好,嫁得好。

而我知道,如果不是她的努力,她可能還是一個朝九晚五的話務員,不會有機會選擇現在的老公,更不會有機會成立自己的公司。

安妮從小家境不好沒能上大學,高中畢業後奔波於人才市場屢屢被拒,好不容易做了一名電話客服還是編外人員,不需要經驗,不需要學歷,當然工資也低。

她沒有滿足於混日子的工作,白天做客服,晚上去夜市擺地攤賣衣服,還報了專升本的課程,每個週末去學習。

通過擺攤,她發現了自己的銷售天賦,3年後憑藉著自考的本科學歷,她選擇了一家地產公司成為一名房產經紀人,這是她第一次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她做事用心,每個客戶的資料都會用表格做好存檔,生日祝福和節日小禮物從來沒落下一個人。

有一次,顧客在她面前抱怨,現在的小孩真難教,第二天她就給客戶送去了一本育兒書。

由於安妮和客戶的關係融洽,老客戶給她介紹了不少新客戶,客戶資源越來越多,銷售做得越來越好,自己買了兩套房子。

然後,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

安妮笑著說:“當時是我選的他,我一個月收入光扣的稅就甩他兩條街,現在我還在讀研和MBA,我不覺得自己比他差。”

楊瀾說:“幹得好是基礎,才能選個優秀的人嫁。”

花自盛開,蝴蝶自來。只有自己努力變得優秀,才能吸引優秀的人。

人生,沒得選不可怕,可怕的是沒得選還不努力。

02

前段時間抖音上一個半分鐘的視頻掀起了近2000萬次的播放。

視頻中,85歲的《濟公》扮演者遊本昌穿著破袈裟搖著破扇子,笑呵呵的唱著自己又回來了。

留言裡面最多的兩個字就是“經典”。

1985年,遊本昌因扮演濟公一炮而紅。可很多人不知道,在演濟公之前,他已經跑了20年的龍套演了79個配角。

1933年,遊本昌出生在江蘇泰州,從小熱愛表演的他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但因長相普通,身材矮小,畢業後只能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根本沒有機會演主角。

遊本昌回憶年輕時候演的角色出場時間甚至沒有一個道具長。他沒有放棄,還給自己寫下了一個座右銘:下比演主角還多的功夫去演配角。

他不僅自己演戲,還觀察主角怎麼演戲,日復一日的努力,讓他終於迎來了機會。

一次偶然的安排,他籌劃了一部啞劇,沒想到第一場就大獲成功,很多大學開始邀請他表演,連聾啞人都成群結隊的來觀看。

漸漸的他被業內稱為:演小角色的大演員

1980年,他在話劇《一僕二主》中,憑藉“僕人”這一小角色,獲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獎,由此進入了正在籌拍《濟公》的上海電視臺的視野。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是你還不知道後半句


導演張戈找到遊本昌問他願不願意出演“濟公”一角,他笑著說前20年都是被別人拒絕,突然可以選擇有點不習慣了。

雖然沒有演過主角,但是通過之前演小角色的舉輕若重,演起主角反而感到舉重若輕。

最終,遊本昌憑藉濟公獲得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成為了國寶級的表演藝術家。

董明珠曾經對職場人說過一句話:“你只有在崗位上努力做得比別人都好,才有機會選擇更好。”

所有的無能為力,只是不夠努力。

成功不是選擇了再努力,而是“努力,選擇,再努力”的螺旋式上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是你還不知道後半句


03

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也許有人瞧不起身邊搓澡的,看不起理髮的,鄙夷搞婚介的。

但是不可否認,新三板上市的公司裡,當媒婆的有百合網,搓澡的有真愛股份,剪頭髮的有東田時尚。

文斯隆巴迪說:“一個人生命的質量與他追求卓越的努力成正比,不管他們選擇努力的領域是什麼。”

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

六成以上90後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滿1年,其中有38%的人不到半年就會另謀高就。

高頻率地離職跳槽,一方面反映求職者渴望通過選擇獲得更好工作,同時也說明求職者沒能為選擇做出足夠的努力,陷入了頻繁選擇的怪圈。

有人說,人生沒有所謂錯誤的選擇,只有不夠努力的選擇,越努力才會越幸運。

一勤天下無難事。一生做出最明智的選擇,其實就是選擇努力。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