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我們每天都在辛勤工作,維持生計,並以這種習慣作為美德,把沉迷工作作為自身價值的體現。所以,大家都說勞動人民是光榮的。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查看來源 Pexels

除了勤勞的人,一些鳥、魚、蝦會為其他生物服務,獲得報酬。例如一天工作4小時的藍星裂唇魚(別稱:清潔魚),就是種勤勞不怕吃苦的小魚。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雖然它每天只工作4小時,但能服務大概2000客戶,它的客戶群體特別廣,只要身上有死皮或寄生蟲,就是它們的服務對象。

這群好玩的小傢伙服務其他魚時,對方好像也受到某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所制約,任由清潔魚在它身體上,腮緣,甚至嘴裡游來游去。等到清潔魚吃掉死皮跟寄生蟲,這些大魚就舒服的離開了。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查看來源 Unsplash 作者:davidclode

清潔魚的攻擊性是比較小的,那大魚會不會趁機吃掉它們呢?結果是基本不會的,相比於吃掉清潔魚,它們更希望寄生蟲快點從它身上弄出來,否則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它會時刻受到影響,嚴重的也會妨礙它捕食、繁殖,甚至躲避天敵。

之前有相關機構做過實驗,讓沒有被清潔魚清潔過的魚,跟被清潔魚清潔過的魚一起做一類實驗,結果清潔過的可以通過實驗,但沒有被清潔過的不但沒有通過實驗,而且經研究,它們連集中精神都困難。這則實驗至少可以說明:在除掉寄生蟲跟吃掉清潔魚飽餐一頓之間,哪個更重要。

不過清潔魚的食物不只是寄生蟲跟死皮,它們也喜歡吃魚的嫩肉跟粘液的。如果大魚身上的嫩肉或粘液被吃,這些患者會趕緊離開,從此對清潔魚小心翼翼。而不被信任的清潔魚,甚至有被吃掉的可能。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為了更好的吃到寄生蟲跟死皮,同時不被大魚嫌棄,清潔魚們研究出了一套嚴格的服務標準。由於這種魚是一夫多妻制,往往是一條雄魚能帶領好幾條雌魚。當雌魚為大魚清潔時,雄魚負責監視雌魚。一旦發現哪條雌魚吃大魚體表的粘液或嫩肉,雄魚會毫不猶豫衝上去驅散雌魚。而雌魚本身也明白,如果偷偷吃掉大魚身上的粘液,不但吃不到食物,還可能被大魚吃掉。所以他們一邊恪盡職守,一邊欣然接受雄魚的監管,總體來說,大家對清潔魚的印象還是很好的。

清潔魚在海洋中的作用比較特殊,也會有其他魚類模仿清潔魚的外表。比如一種叫做三帶盾齒䲁的魚,它的外形跟清潔魚特別像,會假意幫大魚清潔,趁機撕咬它的鰭跟肉,吃完趕緊跑。所以下一次,受傷的大魚會把這件事算在真正的清潔魚頭上,碰見清潔魚時,可能會氣急敗壞的攻擊它們。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別以為大部分魚算不上高智商生物,就瞧不起人家。雖然有其它魚模仿了清潔魚的臉,但有些大魚可以辨認真假清潔魚,從而避免受傷。研究員對這種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索性把清潔魚撈上來,在魚缸外放一面鏡子,希望能從中收穫什麼意外驚喜。開始幾天,清潔魚看到鏡子裡的影像,會毫不猶豫的攻擊,這種現象跟魚友們缸裡的羅漢魚,招財魚沒什麼兩樣。但幾天之後,清潔魚不再攻擊鏡子裡的影像,大多時候只是呆呆的看著鏡子,好像認識到那個影像是自己。

後來研究人員把清潔魚撈上來,在魚鰭畫上寄生蟲,結果清潔魚看到鏡子裡的影像,竟然會上去清潔,根據這些實驗,大家認定魚的辨識能力可以讓他們避免很多誤會。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大魚能分辨真假清潔魚,也可以用這套實驗來解釋。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查看來源 Unsplash 作者:davidclode

有人會認為清潔魚幫大魚吃掉寄生蟲,是很正能量的事情。雖然從某個層面上來看,確實是對大魚有好處,但別忘了,寄生蟲是它的食物來源,為了吃到足夠的寄生蟲,它們才要討好大魚,甚至進化出嚴格的監管體系。它們做的一切不是為了服務大眾,而是想更好的活著。只是這種魚的習性恰好被大魚需要,所以顯得清潔魚特別關鍵。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圖片來源丨攝圖網

也正是這種生存方式,讓清潔魚走進人的世界。清潔魚的作用很明顯,大家所說的魚療,用的就是跟裂唇魚有相似功能的土耳其青苔鼠。它可以清掉腳上的死皮,又不會傷到新肉。這種足療曾經在某段時間忽然走紅,而新奇過後,它沒有被人們遺忘,而是慢慢走進一二線城市,成為大家喜歡的足療方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