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溫1.5億度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中核造


耐高溫1.5億度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中核造

隨著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熱映,以開發核聚變能源為目的,被譽為“人造太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備受關注。3月19日,該裝置核心部件——主機真空室在中核集團成功研製,並在西安起運發往成都。

它的研製成功,是中核集團全面推進裝備製造國產化進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為我國未來核聚變堆的設計建造積累了豐富經驗,將助力HL-2M開展堆芯級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和關鍵技術研究,也為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中國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主要研究和平利用核聚變,使其成為一種幾乎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因為太陽的光和熱亦來源於核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該裝置也因此被稱為“人造太陽”。

主機真空室由西安核設備有限公司和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共同研製,屬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核心部件,是為核聚變技術研究量身定製的特殊容器,屬於超高真空設備,需要耐受約1.5億攝氏度的高溫,同時還要能夠承受核聚變反應過程中的複雜電磁力和熱應力。

耐高溫1.5億度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中核造

該設備從概念設計、設計定型到製造完成凝聚了研發團隊大量心血,相繼攻克了複雜曲面成型技術、複雜結構焊接及防變形技術、聯體成環技術以及真空大窗口高精度加工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並在研製過程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

本次起運的是我國首臺特材全焊接--雙曲面--薄壁件結構的主機真空室,該真空室直徑5.3m,高3.2m,重16噸,是由特材焊接成D形截面的環形真空容器。它將為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提供超高真空、容納億度聚變等離子體的物理環境,並能夠承受核聚變反應過程中的複雜電磁力和熱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