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的數量

當年印石玩家活躍於論壇的時代,曾經一度活躍的灣灣大V“金風細雨樓”曾和我私下討論過一個問題,藏品是化零為整還是化整為零有意思。他富藏壽山各坑種,石料、工藝具精的印鈕擺件,曾想過拿所有藏品換一個上品的田黃,最後還是放棄了。雖然從價值與檔次來說,換為田黃顯然更高,然而畢竟單純賞玩一件藏品會缺少很多樂趣,自然,與同好交流也會乏味很多。無獨有偶,上海同好葉老師也規劃了自己近年的收藏路線,以精品海量路線為主,攫取色質俱佳的上等好料,輔以精湛雕工,不苛求體量大小,唯求器形完整,視覺抓人,輔以一定的數量,同樣可以給人心靈的震撼。毫無疑問,這樣的玩法更具有傳統藏家的氣質,即不以成本及市場的流通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唯求每件單品的品質與品味。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短期的拋離市場既定標準而行,某種意義來說,未必在投資上會走進死衚衕。只要有足夠的審美,

藏品的數量

深厚的積韻,以及紮實的專業功底作為把握,最後呈現的作品既能人見人愛,且要經久不衰,便是引領了行業的風潮,最終受到追捧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既要站得高,又要捂得住,對人的內外修養都有極高的要求,卻是毋庸置疑的。相對的,是否有隻坐擁幾件藏品,甚至一件藏品,仍然可以稱為大藏家的人,毫無疑問是存在的。不過不能單純的僅看結果,更要看他獲得藏品的經歷,如果單純的撞到一件好藏品,或出大資金買了一件,自然未能見得主人的高度。如果是大浪淘沙,汰弱留強剩下的精品,自然可以看出一個藏家成熟的心態與不凡的經歷。

藏品的數量

藏品的多寡很多時候取決於藏家的心態與喜好,不可一概而論,但無論數量,同時具備內秀(專業素養)與外修(藏品水準)的藏家,則必有過人之處

藏品的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