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解讀”15個攝影術語的真實含義

攝影裡有很多術語,用的久了,就變成了話中有話,又或另有潛規則,你能聽得懂多少呢?

澳洲攝影師Andy Hutchinson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一系列攝影術語的真實含義,有些很直白、很尖刻,有些則令人會心微笑,以下精選了15個,大家學習下

精心“解讀”15個攝影術語的真實含義

藝術攝影

長曝碼頭或鐵路月臺的黑白照片,就是嘗試用簡單加工來拍攝非常沉悶的物件,以尋求與眾不同。

街頭攝影

那些流浪漢或街頭小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拿著Leica、長著鬍子的人拍照。

風景攝影師

喜歡長時間獨自相處的半自閉人士,只不過喜好並非釣魚。

旅遊攝影

假日隨拍,不過是用DSLR而不是Iphone。

膠片攝影

用著古老相機的文青們,錯誤以為自己的照片比起一般Iphone隨拍更有價值。

高調攝影

基本上拍的都是孤獨的一棵樹或一座雪山,意外過曝後的照片看起來有點藝術感。

單色

攝影師遇上有明顯缺陷的照片,就會用這種方法解決。

前景趣味

樹枝、海草、貝殼或是任何信手拈來的東西,可以隨意找來放在真正想拍攝的東西面前,尤其是拍攝海岸日落的攝影師,用來讓日落的照片沒那麼沉悶。

Kit鏡

單反套機中套頭的貶稱,用來讓其擁有者覺得自己拿著垃圾鏡頭,要第一時間丟到垃圾桶裡。

航拍

一個把幾千元丟進湖裡的有型方式。

半專業

曾把一幅照片賣給媽**一位朋友。

專業

為了解悶的一位媽媽,買了一部入門單反,然後收取一兩千元的費用,用套頭替人家的孕婦或寵物拍照。

秘密位置

攝影師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值得拍攝這個地點的人,所以會隱藏地點,只發布照片,然後通常留言就有人能夠爆出這是哪裡。

Instagram

一個攝影師上傳用單反拍攝食物照片的地方,而他們假裝是用Iphone拍攝的。

勝景

即是一個被拍攝過無數次的位置,而大多數攝影師都以為自己會拍得比別人好(所以才會再拍),並且會有這樣的開頭:“我知道這裡拍過無數次,不過……”

這些攝影術語的解釋當然有些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情況,但也實在描述了一些有趣現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