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窯洞古城

米脂縣古稱“銀州”,在榆林市東南,無定河的中游。2014年,經過國家民政部的審批,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給米脂縣頒發了“千年古縣”的榮譽牌匾。2019年4月6日,我再次到達米脂縣,遊覽完闖王行宮後,便來到旁邊的窯洞古城——

米脂:窯洞古城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米脂窯洞古城又被稱為“明清古城”,位於米脂縣城東南部,北靠盤龍山和文屏山,南臨銀河,山環水抱。北宋初年,這裡出現小村落,名為“惠家砭”;宋寶元二年(1039),更名為“米脂寨”,歸西夏銀州管轄。

經過歷代的修繕和擴建,形成三套古城的總體格局,包括宋元古城(上城)、明清古城(下城)和民國新城。其中,明清古城保存完好,2008年9月16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窯洞古城格局形成於明嘉靖至萬曆年間(1522—1620),主要以“下城”十字街為中心,東、南、西、北大街為骨架,街巷分佈在四條大街兩側,呈不規則的網狀。2012年,米脂古城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米脂:窯洞古城

北大街

米脂:窯洞古城

西大街

米脂:窯洞古城

寺口巷

米脂:窯洞古城

石坡

這個古城的形狀,如同鳳凰單展翅,兩山圍三水,四街串古韻。其中,東大街長約560米,為明、清、民國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的繁華商業街,街道寬闊,建築高大。

十字街口的復興昌和萬泰昌,乃古城曾經的雜貨鋪,為這裡的標誌性建築。東大街兩側的棗園巷、儒學巷、安巷子、小巷子、石坡、市口巷、北城巷、西城巷等,格局未變,名稱未變,風貌依舊。

米脂:窯洞古城

米脂:窯洞古城

我從新建的北城門進入古城,沿北大街向南,穿過窯洞古城,可以看到眾多的名人舊居,包括高將軍宅院、原中央農業部人民公社局副局長高敏珍舊居、原任鄧寶珊總司令部總參議高世秀舊居等。

這些民居以“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四合院為主要格局,正面為高大的五孔磚石窯洞,兩側藏有較小的兩空窯洞,前方對稱修建六孔窯洞。規模較大的窯洞院落一般修建有照壁、抱鼓石、月亮門、垂花門等,佈局巧妙,工藝精湛。

米脂:窯洞古城

高將軍宅院

米脂:窯洞古城

高敏珍舊居

米脂:窯洞古城

高世秀舊居

在窯洞古城,走了一大圈,為什麼沒有看到一座“窯洞”呢?其實,窯洞都在院子裡,大多還住著居民,不方便進入拍攝,所以只能看到古老的街巷。

這裡是窯洞建築的博物館,各種各樣的窯洞一應俱全,將窯洞發展的脈絡展示得非常完整。上城多為靠山窯洞,下城多為獨立式窯洞,建築材料以土、磚、石為主。

2006年,來自西安美術學院的吳昊教授,對米脂古城進行了全方位測繪,從學術的角度提出“窯洞古城”的稱號。後來,當地人直接將這裡稱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窯洞古城”,有一點兒誇大,但是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