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你的微博、朋友圈是否被《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刷屏了呢?

作為初代復聯的告別作,復聯4交了一份令多方都滿意的答卷。票房、口碑兩開花。成功不是偶然,現象級的熱度背後,其實隱藏著諸多因素。

這些因素紛繁龐雜,但其中最能引人深思的,還是兩點。本文將從觀眾和漫威公司兩個角度解析,為你揭秘復聯4成功背後的終極奧義。

一、認同感

每次大事件一出,朋友圈、微博,到各種社交網絡上就出現了各“大家”。

霍金去世,“物理學家”們開始感慨物理界的損失,人人家裡有本《時間簡史》,翻開不禁淚眼婆娑。

斯蒂芬·霍金 ▼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上映,不在社交網絡上安排一波,拍點照片,搶首映票,買周邊,聊天聚餐你都參與不進去。

當然,小編我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搶到了首映票,約好了小夥伴,在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後,半夜驅車電影院。在萬達裡面,除了營業的肯德基,剩下的全是看復聯4的人。

這些人包括我在內,最小15歲,最大不超過25歲。要麼是青少年,要麼是青年。

這部分人群和網上活躍的“物理學家”,“科學家”等“大家們”基本能劃上等號。

也就是說,如果把15歲到25歲的人群看作是一個集合A,網上的“物理學家”等看作另一個集合B,這兩個集合大部分是交叉的,甚至很多時候是重合的。

從紀念霍金、刷復聯4,乃至網上各種打卡美食,全都不僅是表面看起來那麼單純和簡單。

十個淚目的霍金粉裡面,有一個能把《時間簡史》原原本本看完就不錯了。

《時間簡史》 ▼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後座的小哥一直在跟朋友解釋新出場的人物。看著出場的驚奇隊長被科普成神奇女俠,幾度忍不住想糾正。那些走進電影院的夥伴們,有幾個是把復聯繫列電影看完的呢?更不用說是衍生電影《鋼鐵俠系列》、《美隊系列》。

大家蜂擁到電影院,在社交網絡上po出電影票,這些行為背後都有一個相似的動機——獲得認同感。

獲得認同感的終極目標是合群,融入某個圈子。

不妨把這部分人稱作是雲端大家。

雲端大家們還未走進社會,或者剛剛走向社會,生活的巨手還沒來得及攫住大家們的後頸。不需要操心生活,意味著有大把閒置的時間和金錢。

這部分人也正在長大,或者剛剛長大,閱歷沒有厚重到支撐他們的三觀,思想不夠成熟到不受外界影響。沒有完整的三觀支持,也沒有堅定的意志,又有強烈的表達慾望,亟需獲得外界的認同,所以跟隨熱點,成了融入圈子最好的選擇之一。

網絡上每一次輿論風暴,都能窺見大家們追求認同感的隱秘訴求。比如,去年火爆全網的網絡新詞“盤他”,全民開盤。

“盤他”出處,相聲演員孟鶴堂表情包▼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中國出現首例基因編輯的嬰兒,瞬間朋友圈裡面全是科技與社會倫理衝突的討論。

再比如,即使復聯4電影票價極不合理,也有大把的人搶票求首映。

二、電影工業體系

大眾的盲目或許是漫威病毒式傳播的主要原因,但能夠將粉絲變為粉絲經濟,依靠的還是漫威公司本身出色的工作。

復聯4內地票房預售破7億,截至30號,上映7天,已經高達23.9億。如果這都不算搶錢,什麼是搶錢?

就復聯4來看,如果你看過所有有關復仇者聯盟超級英雄們的衍生電影,你會發現,漫威的棋局佈置宏大,精細。可以說,復聯繫列(包括各個英雄單獨的電影、漫畫),在復聯4裡面都能找到首尾呼應的片段。

美國隊長在電梯裡面說:九頭蛇萬歲,可以追溯到《美隊Ⅱ》電梯場景和漫畫版。片尾隱約的打鐵聲,呼應到漫威故事的最開始《鋼鐵俠Ⅰ》。

《美隊Ⅱ》電梯場景▼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這和紅樓夢裡面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創作手法不謀而合。

窺一斑見全豹,從劇本打磨這一塊,就能嗅到點漫威成功的氣息。

要知道,漫威的漫畫、電影的劇本都是由多人創作。團隊創作的特性保障了故事性,豐富人物的形象,大大降低了作品崩壞的可能性。

和日漫不同,這種機制降低了單一作者對作品的影響。

如果把日漫比作是一臺緩慢前進的老爺車,以漫威為首的美漫則是呼嘯前進的磁懸浮,新潮、好玩、迅速和有趣。

同時,美國電影工業體系也為復聯4 的成功做了巨大的鋪墊。技術和拍攝自不用說,無孔不入的營銷滲透才讓人覺得可怕。在知乎上,關於復聯4 的提問,甚至有漫威的工作人員親自來回答。

漫威對於中國市場的精準把握、拳拳到肉的宣發,讓人既佩服又膽寒。

以電影為代表的文藝作品是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也是文化輸出強有力的途徑。比如被講爛的個人英雄主義,每天追著這些電影跑,我們的年輕人很難不受這種文化的影響。

然而與外界文化輸入波濤洶湧的態勢比起來,我們的文化輸出只能在東亞激起一朵小浪花。年度最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在好萊塢也只能算是及格電影。

《流浪地球》 ▼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這和我們沒有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是息息相關的。

中國的電影,要想成功,大部分要靠個人的硬拼。比如拍《戰狼》的吳京,拍《流浪地球》的郭帆以及,還是吳京。

《戰狼Ⅱ》 ▼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沒有形成產業,意味著遊戲規則的混亂,技術的不成熟,巨大的風險,同時也意味著有空可鑽。

這讓資本嗅到腥氣。比如知名監製張一白,網羅網上各大知名IP,仗著大IP 的粉絲基礎,搭一個草臺班子,請幾個流量明星,一部電影就完成了,最重要的是,他有錢可賺。

張一白監製電影豆瓣評分 ▼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指望在這種風氣裡面,促成電影的產業化,拍出類似於復聯4這種現象級電影,和大躍進時代糧食畝產三千斤一個道理。

中國缺少漫威這種級別的公司,也缺HBO、BBC這樣的平臺。最重要的是,缺少促成這些平臺發展的環境。

HBO出品電視劇《權力的遊戲 第八季》豆瓣評分 ▼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BBC出品紀錄片《藍色星球 第二季》豆瓣評分 ▼

刷了這麼多遍復聯4,你看到關鍵點了嗎?

也許某一天,我們的電影也能像復聯4一樣,在國外引爆話題,瘋狂收割錢包。當然,希望是有生之年系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