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作者 / 張嘎央

木村拓哉破圈入華了。

去年12月22日開通微博以來,不到半年,木村拓哉的微博粉絲數已經突破了135萬。與竇靖童合拍Levi’s廣告,被羅志祥瘋狂表白,偶遇梁朝偉,把微博發成朋友圈……當日本頂級咖位的藝人,以一種積極又接地氣的方式進入中國公眾視野,是否意味著日本藝人來華,真的要動真格了?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一方面,堅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日本,的確在文化輸出上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但另一方面,在藝人的主動輸出上,日本又遠遠落後於韓國。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存在感愈發強大的情況下,一些日本式的做法,有時候會成為拖後腿的存在。

日方謹慎溫和,中方進攻熱情;一邊有積澱,一邊有資本;各有所長,各有不可退讓的地方。當日本經紀公司意識到中國市場的時候,他們能順利理解、融入中國娛樂行業的玩法嗎?中國觀眾又會為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藝人買單嗎?

悄悄潛入的日本藝人

說到日本藝人,我們可能會想到木村拓哉、山下智久,可能會想到石原里美、新垣結衣,年紀大一點的可能會想到山口百惠、高倉健,但大部分中國人甚至連這幾個例子都舉不出來。而除了這些標杆性的名字之外,越來越多日本藝人開展了他們的中國活動。

此前已經有很多日本年輕藝人來華舉辦了粉絲見面會,他們往往都是因為某一部日劇,在中國互聯網擁有了一時的討論度,在日本本土並非一線。比如因《惡作劇之吻》走紅的古川雄輝,因《賢者之愛》的“母子戀”走紅的“小狼狗”龍星涼,因網紅偽骨科日劇《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走紅的片寄涼太,在日本電視臺工作了27年,也負責節目選角的製片人及川千津表示,他們在日本的名氣“其實一般”。

而像木村拓哉這樣堪比四大天王、在兩國知名度以及資歷都是頂級的藝人,可以說是隻此一家。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除了這些因為撞上中國網民痛點而走紅的日本小鮮肉,更多的日本演員則是通過作品邁出第一步。染谷將太主演了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福山雅治出演吳宇森的《追捕》,妻夫木聰不僅參演了侯孝賢的文藝片《刺客聶隱娘》,也加盟了陳思誠商業氣息濃厚的《唐人街探案2》。

據某日娛界人士透露,木村拓哉開微博的初衷其實是宣傳,電影《假面飯店》要上映了,至於日劇天王如此接地氣,把微博發成朋友圈,從而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就是後話了。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木村拓哉的經紀公司是日本傑尼斯事務所,作為男團壟斷者君臨於日本演藝圈,而越巨頭的經紀公司,在開拓海外市場時就越保守。畢竟,在日本已經一家獨大,何必去冒別的風險,沒有確定的利益,這種公司是不會行動起來的。

事實是,當木村拓哉在微博混得風生水起,傑尼斯卻停止了中文服務。木村拓哉的話題度,一是來源於他本身的知名度,二是他的性格使然,他願意頻繁與中國粉絲交流,不像別人營業完就把微博密碼忘了。木村拓哉的微博營銷是不可複製的,其他日本藝人沒有他的咖位,也沒有他這麼“話癆”。

話又說回來了,日本經紀公司之佛系,很讓人懷疑他們看待木村拓哉頻發微博的態度,也許管理層內心的os是:讓他自己玩去吧。

“白嫖”新垣結衣,“尬聊”木村拓哉

而比木村拓哉更早在中國互聯網擁有廣泛知名度的,當屬千萬宅男的“老婆”新垣結衣。而由於種種因素,這種愛只停留在口頭上,當新垣結衣一檔以乒乓球為題材的電影《戀愛迴旋》在國內上映時,總票房剛過1800萬。

大概“宅男老婆”的人氣傳到了日本,日方依然抱著中國人傻錢多的想法,“反正中國不是熊貓就是乒乓球咯”,以為乒乓球能讓我們感到親近,但長時間對人氣的放棄式運營,根本不能形成願意花錢的粉絲,新垣結衣也不是本身邏輯就自帶圈錢技能的偶像。宅男願意為AKB48打榜,但不會去為新垣結衣衝票房。中國的“新垣結衣老公”號稱有八千萬,可惜大部分是“白嫖粉”。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當日本藝人考慮拓展中國市場的時候,問題就來了:核心小眾粉對票房的推動作用,究竟能到什麼程度?

正向例子也並非沒有。另一位日本女星上戶彩主演的不倫電影《晝顏》,在各類電影、情感、文化類公號的吆喝下,可謂風頭一時無兩。在上影節亮相時,近5000張影票,開票30秒便被一搶而光,刷新了電影節單片最快售罄紀錄。開映前,排隊入場的隊伍長達124米,60元一張的主演見面會門票被炒到了2000元。

以往在公眾號、豆瓣、知乎、電影節,日本作品和日本藝人總是被抬得很高,落地院線卻摔得很慘。這個怪圈在去年也繼續上演,《晝顏》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和《超時空同居》的夾擊下,首日票房為246萬,總票房為1433.7萬。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運營一個藝人,靠自來水到底不能長遠,也形不成廣泛的影響力,必須官方積極行動起來,而日方在這方面可以說是保守至極。他們既不知道中國的營銷方式,也無法區分資源的優劣,現在依然靠著那一套日本捧人的做法在中國行動,上雜誌、上電視,想從傳統媒體入手,對互聯網營銷更是一無所知。

日本電視臺製片人及川千津在向經紀公司介紹中國機會時,明顯感受到,對方比起進軍中國的野心,更看重“安心感”。據內部消息,因為木村拓哉上了《時尚芭莎》和《時尚cosmo》的封面,很多日本藝人對這兩本雜誌動心了,山下智久方甚至主動接觸了cosmo,但你沒有木村的咖位,這次輪到雜誌方不搭理你了。

即便是木村拓哉,也逃不過這種“選熟不選好”做派,資源是不是最合適,不一定,但一定要有我聽過的名字。比如他上《十三邀》跟許知遠尬聊,就讓很多人不解。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但是看節目前一期的嘉賓,其實不難理解。日本資深女演員黑木瞳,論資歷,她比木村高至少一級,對論資排輩的日本演藝圈來說,基本上就是給《十三邀》蓋上了一個高級的通行章,要是黑澤明還活著,說不定人家也願意上,更別說節目之前那些電影界的大佬嘉賓了。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不脫一層皮,擺脫日式思維,是吃不到中國市場裡的蛋糕的。日本質量,中國營銷,才能複製《你的名字。》的成功。福山雅治、三浦春馬、上野樹里等人的經紀公司AMUSE,早在2013年就設立了上海分公司,但目前據說只能承辦一些活動,為一些二次元活動斡旋日本藝人,比如聯繫花澤香菜代言空中網,跟總部的規模大相徑庭。

由此,現在越來越多中日合拍項目問世或啟動,比如染谷將太主演陳凱歌的《妖貓傳》,巖井俊二導演周迅主演的《你好,之華》。另外,購買日本IP中國翻拍也成為主流。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除此之外,也有一撥人想要融入中國的互聯網營銷。今年3月,及川千津從工作了27年日本電視臺離職,創辦了自己的代理公司bizvolante,準備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讓更多的日本藝人和品牌來到中國。

及川跟日本經紀公司打了幾十年交道,她能夠為日方提供所需的“安心感”。徹底融入中國互聯網營銷則是行動的第一步,首先讓旗下的ins時尚博主星玲奈、石原里美等女星的御用造型師河北裕介,都開設了小紅書賬號;接下來準備啟動公眾號、微博,還要在B站拍視頻。

及川千津告訴網娛君,最近正在研究《胡來決定去旅行》,“你覺得用哪種動物當主角比較好?”並表示,要讓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年輕人來製作視頻,“年輕人的感性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然而,一切都在剛起步的階段,無論是社會文化、審美習慣,還是市場規模和行業規則,中日的差別都太大了。中方嫌日方事兒多,做事慢,日方又怕中方不靠譜。

據日媒報道,新垣結衣片酬每集170萬日元,不到11萬人民幣。據說《晝顏》在中國爆紅之後,上戶彩接到了不少來自中國的邀約,金主一開口就給出了10倍的價格。但這也只是個例,無法成為日方持續輸送藝人的“安心險”,而最終上戶彩也並未來華。


日本藝人的“中國夢”


“在日本,經紀公司與電視臺的信賴關係到了什麼程度呢,藝人上節目,很多都不籤合同,只走口頭約定,這是長年的人情交往,才能構築起的合作關係。到了中國,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及川千津透露。

所以,難怪日方如此追求所謂“安心感”,在成熟固化的行業,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呆久了,總還是想縮在自己的殼裡,但現實卻在逼你走出來。及川直言辭職的原因,就是電視臺連年預算削減,已經到了不好開口與相熟的藝人談合作的地步了。

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上經紀公司,去尋求更加廣闊的市場。開放的心態很好,但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採取開放的行動。木村拓哉的中國走紅之路不可複製,但總有別的可探索的方向。目前看來,無論哪一條路,都還很漫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