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城鄉總體規劃(2018-2035年)簡介

一、總則

1.規劃範圍

城市規劃區範圍為滎陽市域行政轄區,總面積943.2平方千米。

2.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二、城鄉總體規劃

1.城鄉發展規模

規劃近期到2020年,滎陽市域人口規模85萬人,城鎮人口65萬人,城鎮化率77%。

遠期到2035年,滎陽市域人口規模120萬人,城鎮人口111萬人,城鎮化率93%,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139.2平方公里。

2.城鄉空間佈局結構

規劃打造“一心、三點、五軸、五區”的網絡化城鎮發展格局。

一心:滎陽城區作為滎陽市域範圍內的中心城市,是市域發展的主中心。從區域發展來看,該地區是鄭上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區域服務職能(滎陽主城區的城市定位,作為鄭上新區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是未來鄭州發展的一部分)。

三點:廣武、高山和賈峪三個新市鎮,是市域發展的次中心,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支點。

(三個次中心形成三角形,圍繞全市,將中心城區圍繞在中心位置,同時將上街區也納入整體範圍,廣武和賈峪鎮距離鄭州城區較近,將作為重點發展的次級中心)

五軸:沿金水大道聯繫滎陽市區、上街、高山等城鎮,形成市域中部的東西向空間發展主軸;依託S229、滎澤大道和滎新路等,串聯廣武鎮、中心城區以及賈峪鎮,並向南部新密方向延伸發展,形成市域東部南北向空間發展主軸。沿大河路—S312聯繫廣武鎮、高村鎮、王村鎮、汜水鎮形成市域北部東西向空間發展次軸;沿新G310聯繫賈峪鎮、崔廟鎮、劉河鎮形成市域南部東西向空間發展次軸;沿S233聯繫滎陽市區、崔廟鎮、劉河鎮、王村鎮、高村鎮形成市域南北向空間發展次軸。

(三橫兩縱,主要發展軸是貫穿主城區,連接鄭州上街的中心軸,以及東部沿鄭州界限發展的南北軸)

五區:自北向南依次為北部生態協調發展區(藉助沿黃生態保護區)

、北部主要城鎮發展區(以廣武鎮、高山鎮為發展中心,因北部是黃河,該片區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中部城市功能區(在老城區基礎上,涵蓋上街、健康產業園,東部直接與鄭州主城區接壤)、南部主要城鎮發展區(以賈峪鎮為中心)、南部生態協調發展區(依託萬山湖、丁店水庫發展生態資源類)

3.城鄉綜合交通規劃

以鐵路、高速公路、幹線公路、城際軌道交通為骨架,建立各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功能完善、快速便捷、國內通達、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鐵路客運專線:鄭西客運專線於滎陽南部東西向穿過,在滎陽設置站點一處——鄭州西站。

城際鐵路:規劃鄭州-洛陽城際鐵路從滎陽北側通過,在滎陽設站1處;機場-洛陽城際從滎陽南部東西向穿過,規劃城際聯絡線於新密西向北進入鄭州西站,可向東沿鄭西客運專線聯繫鄭州站和鄭州東站。

(6/8/10/21號線,其中6/8/10屬於近期會開通的線路)

普通鐵路:規劃月隨鐵路、孝大鐵路、環城鐵路、(環城鐵路)編組站接入線,均為貨運線。

高速公路:規劃形成“兩橫兩縱”高速路網結構。分別為:規劃上新高速公路、規劃鄭洛南線高速公路、現狀連霍高速公路、現狀西南繞城高速-武西高速。

對外快速通道:規劃形成“七橫五縱”的對外聯繫快速通道。

“七橫”:S312、大河路、新龍路、科學大道、中原西路、隴海西路、新G310;

“五縱”:崑崙路、G234、S233、京城路、廣賈路。

高速出入口:規劃高速公路出入口共18個。

公路客運:結合鄭州西站規劃滎陽客運南站,面積6.75公頃;結合鄭洛城際站規劃滎陽客運西站,面積3.14公頃。

G234、新G310、繞城高速、連霍高速為主要貨運走廊。

三、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1.城市性質

中原城市群新材料、先進製造業(第二產業)和健康產業基地(第三產業);鄭州都市區西部新城中心城市(鄭州都市圈的一部分,西部新城核心區);富有文化特色的園林城市(生態健康特色)。

2.城市職能

中原城市群隴海發展軸的先進製造業和新材料產業基地,醫療健康中心;(依託中原城市群的發展,承接產業發展)

鄭州都市區西部新城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傳承重要區域,旅遊休閒目的地。(依託鄭州發展,補缺城市功能)

3.城市規模

至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57.5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15平方米。

(規劃總人口85萬人,城鎮人口65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規模50萬人,占城鎮人口的規模的77%,佔總人口的58%)

至203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8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89.9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05.8平方米。

(規劃總人口120萬人,城鎮人口111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規模85萬人,占城鎮人口的規模的77%,佔總人口的70%,說明,2020年後城鎮人口將主要分佈在主城區以外)

4.空間結構

中心城區整體上形成“三心三軸,五廊五片”的網絡開放式空間結構。

三心:一個鄭上新區中心及兩個滎陽市級中心。

三軸:一條東西向城市發展軸及兩條南北向城市發展軸。

五廊:依託西南繞城高速公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索河、S233、隴海鐵路和鄭西高鐵,形成各片區之間相互隔離的生態廊道。

五片:主城綜合片區、五龍綜合片區、休閒生活片區、新材料產業片區、道北產業片區。

5.綜合交通規劃

在快速聯繫通道的基礎上,加強主幹路系統的對接,建立與中心城區功能定位和空間佈局相適應的城市道路網系統。重點發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大運量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多種方式層級分明、銜接便利的一體化公共交通系統。

(1)快速路

中心城區形成“三橫四縱”的快速路網絡,“三橫”為科學大道、中原西路、隴海西路;“四縱”為S233、G234、京城路、廣賈路。

(2)主幹路

中心城區形成“十四橫十縱”的主幹路網絡,“十四橫”:蓮花街、引翠路、建設路、站南路、索河路、康泰路、鄭上路、龍港路、禹錫南一路、滎運路、高鐵南一路、康莊路、健康大道、生命谷南一路;“十縱”:沖溝西路、索華西路、索華路、興華路、萬山路-塔山南路、廣武路、棋源路、滎澤大道、織機路、桃賈路。

(3)軌道交通線網

滎陽市中心城區規劃8號線、10號線、21號線3條軌道交通線路;另在滎陽南部規劃有軌道交通6號線。軌道交通線路(含出入段線)中線兩側各50米為軌道交通規劃控制區。

6.綠地廣場系統

城市綠地系統佈局結構為:六心多點、五橫兩縱、五廊道。

六心:結合索河河道、生命谷、劉禹錫公園、滎陽京襄城遺址、河王水庫和楚樓水庫打造觀生態綠化核心。

多點,以分佈在規劃範圍內的塊狀街旁綠地、社區公園等綠地景觀節點為主,為居住用地範圍內的居民服務。

五橫兩縱:沿科學大道、鄭上路、中原西路、隴海西路、生命谷南路、滎密路、滎澤大道兩側綠化帶形成綠色通道。

五廊道,分別依託S233、索河、南水北調中線-西南繞城高速、鄭洛城際軌道線、鄭西高鐵,形成“兩橫三縱”的網格狀的生態廊道。以東西向的兩條生態廊道為主,結合東西向快速路、主幹路形成滎陽市主要的通風廊道。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滎陽市近期規劃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城鎮人口111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