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賽公橋,位於大江洞老龍溝天嶽幕阜山主峰十公里處。是一座上了平江縣誌的石拱橋。

從古鎮南江出發,沿南龍公路就進入蔡柏村,溯溪而上不到兩公里裡,就到了賽公橋。

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賽公橋古老而聞名,相傳有了千多年的歷史,直至1958年,還仍是湘北通往江西省的重要通道。

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發源於幕阜山主峰的溪流,順著老龍溝奔流而下,九曲十彎,時而隱藏於山間之中,時而又如白練直下千尺,賽公橋就在流水潺潺處利用兩岸堅硬岩基,不再半點粘合劑,一拱而就。

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初春時節,我慕名而來,站在橋上,涼風習習,兩側山坡上正值野生櫻花綻放,一叢叢,一簇簇,分外美麗;林間鳥語聲聲,歌唱春的到來。成就出一幅唯美的圖畫,美得讓人留連,美的讓人神往!此情此景,宛如天上人間。

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橋下溪流正中打了七個孔的形似鯰魚的巨石,甚是奇怪。聽村民講,古人修建賽公橋,還有一個不平凡的故事:相傳橋下有一石頭形如鯰魚,年長日久吸天地之靈氣,採日月之精華,自然成精。每到莊稼成熟的時候出來尋覓食物,至使賽公橋附近的農田受到損害,村民無法安生。不僅如此,因就建在該鯰魚石頭上,惹惱了鯰魚精,屢建不成,害得山民無法通行。南宋末年,鄒氏一族抗擊元兵到此,中有一茅山道長名鄒伯賢,得知是鯰魚精在興風作浪,於是作法點上七盞油燈,將鯰魚精收伏。於是,就成就了今天賽公橋下這個美麗的風景。

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如今的賽公橋,雖沒有當年的風采,身上爬滿藤蔓,長滿灌木、野草,顯得十分蒼老。但他歷經千年風雨,屹立不倒,可見中華建橋文明何等久遠。

湖南平江天嶽幕阜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之賽公橋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