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4%是怎麼來的?

第一季度,甘肅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8698人次,增長138.24%,佔“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77.6%。

數字雖然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但大幅增長的數字,正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抓早抓小,懲前毖後,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切實履行監督這個第一職責,取得顯著成效。

“全覆蓋是基礎!”

“紀委監委合署辦公之前,我們紀檢組的監督對象只有3個單位,14847人,合署辦公之後,一下子增加到28個單位,25847人,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派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組長謝統綱說。

據統計,監察體制改革後,全省監察對象由原來的47.4萬人增加到103.3萬人,增幅達117.9%。

監督對象範圍的擴大,是第一季度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第一、二種形態處理人數增速的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

“改革之後,從機構設置上把監督挺在了前面。”

隴西縣紀委原有3個監督檢查室,改革後增加到了5個。

從省紀委層面看,監督檢查室由改革前的4個增加到8個,並新增4個審查調查室,將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分設,力量更加聚焦,職責更加清晰。

從市州層面看,市縣紀檢監察內設機構改革後設立紀檢監察室577個,比改革前增加194個。

監督力量的增強,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從抽不出人員力量專門搞監督到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日常監督上來,從注重辦案到注重監督,這一變化使得將監督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成為現實。

今年第一季度,金昌市紀委監委運用第一種形態處分119人,比上年同期增長981.8%。

“出發點是‘早’,落腳點是‘小’!”

防止黨員幹部從小錯釀成大錯,由違紀演變成犯罪,抓早抓小是不二法寶。

發現苗頭問題“拉警報”,碰到紀律紅線“踩剎車”。

隨著監督對象範圍更大、構成更加複雜,不僅要管住“好黨員”到“階下囚”的空白地帶,更要管住“好公職人員”到“階下囚”的更廣闊領域。

科學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尤為重要。

“原來,對於‘四種形態’是不敢用,更不會用。現在,隨著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被寫入黨章,我們對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在科學運用上也顯得更得心應手了。”定西市臨洮縣紀檢幹部魏學鵬說。

前不久,甘肅紀檢監察網發佈了白銀市通報的3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靖遠縣高灣鎮笠山村扶貧互助協會相關人員履職不力問題、靖遠縣劉川鎮範窯村大沙河“8•09”洪災相關人員履職不力問題、靖遠縣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大隊隊長張克霖履職不力問題。

案件的相關人員被分別給予了警示談話和誡勉談話。

“紅臉出汗、咬耳扯袖”已經成為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的重要措施。

第一季度,慶陽市西峰區紀委監委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37人,佔“四種形態”處理人數的80.4%,同比增長117.6%。

“第一種形態也不能都是和風細雨,只有‘長牙帶電’,才能使監督有質感有質量,這種震懾,就是讓監督對象知畏知止,將來少犯或不犯錯誤。”省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張澤武說。

“藉助科技,精準監督才有效!”

定西市率先在全省探索使用“互聯網+大數據”的監督模式,以“定西扶貧惠農資金監管網”為抓手,共錄入各類扶貧惠農政策資金信息1100餘萬條,涉及資金86億多元,惠及群眾134.6萬餘人。運行以來,查詢量已突破683萬人次。目前,通過數據比對分析,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累計發現疑點問題16.1萬餘條,初步核實3.06萬餘條,通過監管網已接到群眾舉報問題98件。

第一季度,定西市紀委監委共談話函詢750人,其中通過大數據平臺發現問題線索而談話函詢的有404人,佔到了53.87%。

科技讓監督插上了翅膀。

抓住了監督,就抓住了管黨治黨的關鍵,而監督有力,管黨治黨才能管到位、嚴到份。

3月26日,“一卡通”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啟動後,臨洮縣很快啟動了“一卡通”資金監管系統,從“人在看”到了“雲在算”,從“跑部門、問情況、要數字”的傳統監督到了“數據採集、建立模型、問題識別”的一鍵式“大數據+”監督,節省了人力、財力和物力,形成了監督合力。

目前,累計篩查比對數據37萬組,清理出疑點“一卡通”銀行卡16.6萬張。

重在日常,貴在有恆,治未病才能防大病。(甘肅紀檢監察網報道組 張莉)

138.24%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