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基本平衡 二季度玉米或維持區間震盪

一、一季度市場行情與行業要聞回顧

(一)一季度行情簡評

回顧一季度玉米期價走勢可謂跌宕起伏,不同階段交易邏輯的切換,使得期價走出類似“W”字形走勢。具體看,一月上中旬節前市場存售糧壓力,但下游企業庫存充足壓價收糧,帶動期價走弱,形成下行一豎;一月下旬,現貨價格的持續下跌,基層惜售情緒漸起,深加工企業提價收糧疊加黑龍江出臺系列政策帶動期價反彈,形成上行一豎;而節後氣溫回升,基層售糧加快疊加貿易政策利空,期價大幅下行,形成下行一豎;三月初,替代穀物進口預期悲觀逐漸消化,下游企業補庫逐漸開啟,疊加收儲政策提振,期價觸底反彈,形成上行一豎。從主力合約C1905價格看,截至3月18日收盤1856點,較1月2日收盤價1861點,略跌5點。

(二)行業要聞回顧

1)2019年1月16日政府頒佈徵求《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意見書。地區為內蒙古、黑龍江、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省。目的是為實施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提高國產大豆自給水平,增加大豆種植面積1000萬畝。

2)2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稻穀、小麥為必保品種,這也是糧食安全的底線。對玉米的政策調整為“穩定玉米生產”。

3)3月5日黑龍江省農業廳出臺補貼政策,2019年將繼續實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在上年基礎上適當提高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保持在每畝300元左右,且高出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以上。具體補貼標準由省里根據國家下達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額和玉米、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等因素統籌確定

二、二季度玉米市場影響因素分析

(一)基層售糧壓力下降、拍賣延期支撐市場,渠道庫存壓力不容忽視

二季度國內玉米市場供應主要由基層餘糧和臨儲拍賣供應。基層售糧接近尾聲,供應壓力下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5711萬噸,同比減少686萬噸。其中,玉米7704萬噸,同比減少460萬噸。國糧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東北三省一區農戶售糧進度預估為77%,環比增加5個百分點,同比偏慢4個百分點。華北玉米銷售進度基本維持正常,河北、山東、河南玉米銷售進度分別為64%、69%和71%,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從過往年份看,新糧出售在四月中下旬結束,因此預估二季度前期上市壓力仍存,中後期售糧壓力結束,市場運行邏輯或逐漸轉向新季玉米種植面積調整、臨儲起拍時間、拍賣量和種植期天氣方面的炒作。

臨儲拍賣方面,二季度需重點關注臨儲拍賣量、拍賣開啟時間等對市場的影響。拍賣量看,經過2018年拋儲,目前臨儲庫存剩餘玉米約7800萬噸左右,以2015年產糧為主,今年月拋儲量市場傳聞由去年800萬噸下降至300萬噸。拍賣時間看,考慮當前東北一次性收儲工作全面啟動,收儲總量304萬噸,收儲截止時間在19年5月31日,因此2019年臨儲起拍時間或延期至6月以後。從拍賣底價看,以吉林地區為例,2017年吉林市場供應的2013年產二等陳玉米拍賣底價1340元/噸;2018年吉林市場供應的2014年產二等陳玉米拍賣底價1440元/噸。照此線性推算,2019年吉林市場供應的2015年產二等陳玉米拍賣底價1540元/噸。考慮當前現貨市場情況,我們預估2019年拍賣陳玉米底價上調幅度或不及100元/噸,若按照底價抬升50~100元/噸計算,對應1905合約價格區間在1790~1840元/噸,玉米1909合約價格區間在1820-1960元/噸。綜上臨儲拍賣價格為玉米期價下方形成了較強的支撐。

渠道糧方面,年後豬瘟疫情加劇疊加深加工企業庫存相對充足,下游需求未有明顯好轉,而產區售糧進度加快,結合行業交流及調研發現,產區餘糧的減少並沒有被消化,只是糧權的轉移,流入議價能力更強的貿易商手中,18年新糧上市初期市場看漲情緒濃厚,貿易商囤糧待漲,節後在豬瘟疫情疊加貿易政策利空的背景下,玉米價格大幅下跌,不少貿易商認為前期現貨價格已經跌至去年拋儲價附近,跌至階段性底部,入市補庫和攤低成本,但市場情緒並沒由熊轉牛,在未來玉米價格不確定的預期下,隨著價格的反彈,貿易商為降低資金成本,緩解資金壓力,勢必拋售部分玉米,屆時或增加市場供應。

(二)種植收益引導下,新季玉米種植面積調整幅度或有限

種植收益引導下,新季玉米種植面積調整幅度或有限。首先從種植收益看,2019年1月16日政府頒佈徵求《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意見書,提出增加大豆種植面積。2018年黑龍江調整玉米、大豆種植補貼,大豆種植補貼為320元/畝,玉米種植補貼調整為25元/畝,從圖11看出,該種植補貼調整之後大豆的種植收益高於玉米。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玉米的政策調整為“穩定玉米生產”,之後3月5日,黑龍江省出臺2019年大豆、玉米種植補貼,其中玉米為100元/畝,大豆為300元/畝,在圖11看到再次調整補貼後,玉米的種植收益略高於大豆。其次,從政策發佈時間看,由於2019年3月5日出臺補貼政策之前,基層農戶大多以2018年種植補貼政策及種植收益來指導新年度玉米種植面積,從草根調研看,截至3月中旬基層種子銷售進度基本完成50%,而同期玉米種子銷量下降近15%,考慮目前尚未到播種期,未來播種面積或繼續由種植收益引導。最後,從大豆、玉米的銷售難易程度看,玉米較大豆更容易銷售,因此在種植收益相近的情況下,農戶優先選擇種植玉米。綜上,我們預計新年度玉米種植面積難有大幅調整,在考慮政策指導及已售種子的情況,玉米種植面積或略減。

(三)豬瘟疫情影響持續,二季度玉米飼料需求下降預期明確

據農業農村部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2月生豬存欄環比減少5.4%,同比減少16.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少5%,同比減少19.1%,目前共有28個省份發生家豬(112起)和野豬(3起)非洲豬瘟疫情,累計撲殺超過91.6萬頭。從能繁母豬下降趨勢來看,“非瘟”之後,尤其是去年10月至今,產能下降速度有進一步加快跡象。綜合農業農村部數據及分省份市場調研情況,我們判斷當前生豬產能同比下降19%左右,且有進一步下滑趨勢。“非瘟”10月-11月開始產生較廣影響,疫情致死或撲殺較多仔豬、帶仔母豬,以仔豬到生豬出欄5-6個月時間來算,二季度出欄生豬將體現出“非瘟”影響,生豬出欄量明顯下降。此外豬瘟疫情還在持續爆發,重挫養殖市場信心,飼料消費疲軟,飼企庫存同比壓縮近半,原料採購維持隨用隨買格局,且進入二季度氣溫回升,生豬疫情疫情存在加重預期,綜上在“非瘟”的影響下,我們預計二季度豬料需求幅度或繼續下降。

生豬供應的下降或一定程度上增加對肉禽的需求。以主要替代品雞肉來看,根據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數據,當前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同比略增,預計二季度出欄商品代肉雞數量同比上升3%,肉禽存量的增加部分緩解生豬下降對玉米飼料需求的影響,但從量上考慮,禽肉與豬肉消費體量相比佔比較小,因此預計緩解作用有限。

(四)二季度開機率維持相對高位,深加工消費提振效應仍存

深加工方面,季節性看,進入二季度,澱粉消費進入旺季,帶動原料玉米消費;開機率方面,從過往年份看,二季度玉米澱粉行業開機率處於年內相對高位。替代品方面,白糖價格的走高,或進一步提升澱粉糖的用量。前期中美貿易政策存在變數,替代穀物進口預期發酵,深加工企業補庫謹慎,庫存處於相對偏低水平,隨著基層餘糧的減少及下游消費需求變暖,深加工企業的階段性補庫或對市場形成提振。

(五)替代穀物進口預期利空市場情緒,但實質影響或有限

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玉米進口量401078噸,同比去年同期增加2%,環比上月下降4%;高粱進口量較少,暫未公佈數據;大麥進口量1143363噸,同比去年增加162%,環比上月增加698%;DDGS進口量10166噸,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9%,環比上月下降43%。木薯進口量345802噸,同比去年同期52%,環比增加40%。玉米澱粉出口量3.9萬噸,同比去年同期增加75.7%。

貿易政策方面,2月14-15日,第七輪中美經貿磋商,雙方在重要和困難的問題上取得了新的進展,“和解”信號不斷釋放。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表示,美國對中國的玉米出口一直是兩國貿易談判的一部分,我們將向中國出售玉米,數量將超過任何人的想像。由於目前我國玉米進口仍採取配額制度,對於替代穀物的進口,我們分以下幾個情形:情形一,不放開配額,從歷史上中國穀物最大進口量計算,約摺合玉米1200多萬噸,相較於國內的月2000萬噸的消費量,影響不大。情形二:放開配額,自2018年7月6日起,中國進口美國玉米加徵25%關稅,完稅進口價格在2100元/噸左右,若後期中美關係緩和,中國取消此前加徵的25%進口關稅同時放開玉米進口配額,考慮進口政策隨雙邊價格的影響,那麼美玉米出口至中國的價格或在1700元/噸左右,此情形下,美玉米擴大出口對中國玉米供需格局形成實質性衝擊。情形三:如果中國進口美玉米直接進入儲備環節而不直接參與市場流通,那麼中國擴大玉米進口的政策對玉米現貨市場利空影響更多還是集中在心理層面,國內玉米現貨市場依舊由國內供需決定。考慮玉米進口配額已經發放,我們認為後期玉米進口或更多以國儲形式,直接商業進口流入市場的概率相對較低,而且即使放開之後,貿易流程因素也會使得進口到港的時間延後,對二季度供應影響不明顯。

三、全球玉米市場分析

(一)全球玉米供需

2019年3月USDA全球農作物供需報告顯示,全球玉米產量預測值上調。2018/19種植季全球玉米產量預測上調155萬噸至11億噸,全球消費量預測上調315萬噸至11.34億噸,期末庫存預測下調125萬噸至3.10億噸,庫消比預計為27.21%。其中產量上調主要來自印度和東歐的增加。消費量上調主要來是預期中國進口高粱和大麥進口減少,從來帶來玉米消費量增加。玉米庫存消費比向下調整。全球玉米產量受益於播種面積的增加,預計同比增長2.32%,消費量預計同比增長4.44%,產需缺口達到3263萬噸。本種植季雖產量增長,但消費增長幅度更大,庫存消費比降至27.21%,供需繼續偏緊。預計全球玉米價格重心或繼續上移。全球玉米庫存消費比連續第二年下降,產需缺口3263萬噸,預計價格將繼續上行。外部因素來看,布倫特原油價格回調至65~70美元/桶,但仍然處於相對高位,玉米燃料需求對價格形成較強支撐。但是需注意的是,中國的豬瘟疫情對全球玉米消費量的影響尚未在USDA預測中進行修正,後期繼續關注疫情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