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創新“調適力”,《2019年第一季度電視綜藝調研報告》出爐

傳媒內參導讀:由國家廣電總局《電視指南》雜誌、傳媒內參智庫聯合策劃的《2019年第一季度劇集、綜藝調研報告》致力於更加細節地、全面地展現行業面貌,客觀勾勒行業趨勢。今天獨家推出《報告-電視綜藝篇》。

來源:《電視指南》雜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

2019年第一季度電視綜藝調研報告:

尋找創新“調適力”,電視綜藝未來仍可期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放眼2019年全年的綜藝佈局和編排,對於一季度的電視綜藝而言,顯然是屬於一種“韜光養晦”的蓄能狀態,以期在二季度得到更好的能量釋放。

從數據上來說,包含一線衛視的重點綜藝在內,一季度電視綜藝共上新了約130檔,佔據了整個綜藝市場體量的較大優勢。此外,由於橫跨春節檔,在綜藝晚會方面,電視作為最強閤家歡媒介形態,依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談及一季度電視綜藝,其中綜N代是格外重要且特殊的存在。一方面,電視綜N代節目扛起了衛視季播綜藝的收視大旗。另一方面,唱衰綜N代的聲音好像也未曾絕耳,但好看的電視綜N代如果可以找到有效創新的方式,自然可以煥發出新的頑強生命力。

具向化節目類型凸顯“生活真實感”

相較於去年一季度電視綜藝在品類上的多點開花,試水諸多“新物種”節目類型,例如聲音魅力競演秀《聲臨其境》,機器人格鬥科技真人秀《鐵甲雄心》,文化傳承類節目《傳承中國》,以及反應類實境節目《嗨!看電視》等,2019年一季度電視綜藝明顯更加註重垂直與聚焦的破局打法,一線衛視平臺和主流視頻網站都將目光集結於情感觀察類真人秀上,《我家那閨女》《最美的時光》《遇見你真好》《戀夢空間》等,對準了代際溝通、夫妻相處、社交構建等方方面面,甚至形成了一種霸屏之勢。

當下備受寵愛的情感觀察類綜藝,女性在該類型節目中佔據著絕對話語權,無論是女性受眾,還是參與節目的獨立女性嘉賓代表,都營造出一種“大女主”既視感。

從操作難度係數上來說,相比於以往的類型化真人秀而言,觀察類真人秀更難做。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博士冷凇認為,這類節目是把室內和戶外兩種獨立的形態融合在一起,兩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它將戶外真人秀中的部分通過加工、提煉,進而再由與戶外嘉賓具有關聯性的演播室內嘉賓進行二次點評的形式去呈現。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博士冷凇

除此之外,演播室婚戀類電視節目由於準確地連接了大眾的情感需求,仍然具有較強的自成長能力,且節目形態不斷地在創新之中。諸如《非誠勿擾》《新相親大會》《中國新相親》等,在一季度發揮了應有的水準,無論是節目品相,還是話題熱度,以及收視上的表現,都頗為穩定,可見婚戀類節目依舊有著強大且忠實的收視群體。在《新相親大會》製片人張紅巖看來,“我不覺得素人相親節目在低谷狀態,反而這兩年有回彈趨勢。”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事實上,紀實類節目也成為一季度主要的類型之一,其中包括了湖南衛視《我們的師父》《鄉村合夥人》,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第三季、《閃亮的名字》等,幾乎涵蓋了如師徒文化傳承、鄉村公益扶貧,以及尋找英雄等多元主題。

那麼,為什麼這類節目會在當下成為主流節目形態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看多了真人秀節目的觀眾,或許對真實感的需要愈發濃厚。另一方面,紀實類節目本身承載了更多厚重的文化、公益主題,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多正向引導,自然也成為電視綜藝標配的主題和類型之一。

不可否認,對於一線衛視來說,一季度意味著要盤好全年的基本盤,也就是說要穩紮穩打,按部就班。但不難發現,各家在夯實老牌綜藝的前提下,也做了“適度”節目創新,其中試水了更多精細的內容表達。諸如聚焦冰雪主題的《大冰小將》,全民健身類《重量級改變》《更上一層樓》,思想政論類《這就是中國》等等。

原創綜藝佔比增多,提升了一季度內容創新的底氣和自信。縱觀2019年在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亮相的中國原創綜藝,就涵蓋了不少一季度衛視綜藝,諸如《聲入人心》《閃亮的名字》《上新了·故宮》等節目。另外,《聲入人心》已與美國製作公司Vainglorious簽約,將節目模式正式授權給對方在北美地區發行。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內容力迭代,

創新賦能綜N代更大價值潛力

一線衛視的綜N代無疑是一季度最具核心價值和競爭力的節目,歷經多季考驗的王牌節目,不僅幾乎佔據了收視率排行的頭部位置,還在社交平臺上形成了熱門話題,無疑成為一季度綜藝領域備受矚目的“焦點”。

若算上前身,今年湖南衛視《歌手》已播出了七季,江蘇衛視《最強大腦》進入第六季,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迎來第五個年頭,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也已到了第四季,這些節目基本都已成為元老級別的綜藝,但卻扛起一線衛視的收視和熱度大旗。

縱觀一季度節目的播出效果,品牌季播節目仍呈現出了頭部綜藝的品質和影響力,領跑地位基本穩固,而《王牌對王牌》第四季、《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二季、《歡樂喜劇人》第五季,基本在週末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幾乎壟斷了週末綜藝收視破1的前三名。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與前幾季相比,2019年,這些算得上“長壽”的季播節目,無論是市場表現和收視反饋,雖然都無法與其鼎盛時期相比較,但仍可以說是“中等偏上”的成績了。從宏觀層面來看,這與媒介環境與綜藝市場的背景有著莫大的關聯。基於此,這些綜N代節目依舊堅守對品質的要求和創新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這顯然已達到了業界和觀眾的期許水準。伴隨著《歡樂喜劇人》《歌手》《王牌對王牌》等節目相繼完滿收官,充分展示出了王牌綜藝製作團隊的創新實力和潛力。

“一檔老牌節目,做到第五季,如果你還禁錮在原有節目模式中而不去做一些變化,產生一些新的話題,形成一種新樣態的話,那麼觀眾自然會對這檔節目有疲態,這毫無疑問。”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第五季總導演施嘉寧如是說。

但不可否認的是,追求創新,渴望創新,其實是人類的一種生產本能,電視人作為內容創新的主體,創新自然是他們緊迫的內在需求。對於大多數綜N代節目而言,創新和收視的壓力,往往讓一線的內容團隊不得不進行“顛覆式”創新。

誠如一季度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第四季,無論是收視表現,還是話題熱度,都為一季度綜N代節目帶來了更多的力量和思考。冷凇表示,《王牌對王牌》這一季節目堪稱2019年一季度綜N代爆款節目,並且該節目也樹立了傳播、導向、製作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

事實上,《王牌對王牌》第四季之所以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主要是因為團隊有意識地去將這檔老牌節目做成了新節目,也就是說這其實是一檔全新的節目呈現,並且做了不同程度上的創新嘗試。在《王牌對王牌》第四季總導演吳彤看來,“觀眾表面上說不在意內容創新,他們更在乎熟悉的味道,但他們潛意識裡還是有點‘挑剔’的。外加市場一直都在變化,其他節目都在進步,於我們團隊而言,如果新一季節目改變得太少,可能也不行,所以就要做很多方面的調整。”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王牌對王牌》第四季總導演吳彤與王牌家族合影

那麼,第四季節目到底都做了哪些創新?吳彤表示,一方面,將“主題類”綜藝做成了“情感關聯類”家族綜藝。以往三季節目,其實大都是一種為主題服務的操作手法,除了兩位固定的隊長之外,雖然每期都邀請了很多嘉賓,但鮮少可以給觀眾形成情感和記憶的連續感。但第四季節目,節目組有意識地構建了“王牌家族”具象組合,不少觀眾會因為喜愛這個家族而持續觀看節目,而不單單是因為單期節目主題或者嘉賓,自然也就形成了收看慣性。

另一方面,為嘉賓定製環節。節目中的環節大都會側重考慮是否可以凸顯嘉賓們的優勢,諸如與歌曲相關的遊戲環節,就是為固定嘉賓華晨宇量身打造,這樣可以發揮他唱歌方面的才華和優勢。而記憶類遊戲環節,則是為“學霸”關曉彤打造,並且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僅如此,這一季還增加了不少實境喜劇表演環節,而這主要是為了固定嘉賓沈騰和賈玲可以在現場即興發揮而專門設置的,當然也為整季節目增添了不少的歡樂。

成長源於創新,創新產出價值。

東方衛視獨立製作人施嘉寧坦言,在主題策劃期間,他和團隊就計劃把第五季《歡樂喜劇人》當成一檔全新節目去做,不僅讓觀眾感受到新鮮感,關鍵是能讓參與其中的喜劇人們也可以在節目中體驗到新的刺激感。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歡樂喜劇人5》收官,東方衛視獨立製作人、節目總導演施嘉寧

從節目播出效果來看,確實最終讓新一季節目形成了一種良性流動的狀態,即觀眾和嘉賓雙方都可以從中持續獲得精神愉悅感。具體來說,第五季節目誕生了全新的賽制,老喜劇人返場,17組新老喜劇人大逃殺,戰隊PK,魔王挑戰突圍等等,全新的賽制和真人秀的呈現,彷彿讓舞臺之外的觀眾和舞臺之上的喜劇人,同獲“新生”。

不僅如此,身為一檔王牌綜N代節目的主創人員,自然揹負著更多的輿論壓力,如何在一片喧囂聲中保持獨立思考能力,顯得彌足珍貴。

當下受眾的審美喜好和評判方式更加多元,在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對節目甚至是幕後工作人員的各種評價,對此施嘉寧會主動選擇“屏蔽”一些網絡上的聲音,或好或壞,他儘量讓自己保持心態上的平衡,但他會主動做一些受眾調查,聽取更多理性的聲音。所以說,穩定的心態或許是做好一檔好節目的關鍵因素。

如何解決綜N代困境

硬核創新是一條出路

必須承認的是,大眾對新鮮內容的剛需才是內容團隊創新的原動力。那麼如何做到,或許硬核創新是一個高效的方法,即將原本內容進行打碎重組,化繁為簡,突破深井,不斷地去提升節目形態的靈活性和高效性。而對於老牌節目而言,無疑是一次“重生”的過程。

事實上,硬核創新包含三個方法論:

第一,垂直化圈層帶來的“聚焦”思維,建立良性的綜藝生態利基,讓節目跟市場發生更多恰當且緊密的關聯。冷凇認為,垂直資源型電視綜藝,將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一種行業潮流。

不難發現,一大批節目研發愈發垂直,主要針對某一類型或者資源,進而衍生出相關綜藝內容,諸如湖南衛視《聲入人心》將曲高和寡的美聲音樂做成了出圈的大眾音樂類節目。另外,依託具體的資源而做出全新的內容呈現,諸如與故宮緊密關聯的北京衛視文創類節目《上新了·故宮》。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第二,小切口、大市場、正方向成電視綜藝的創新視角,長短視頻融合共生才能雙贏。具體來說就是以傳播出發,將宣傳推廣和節目內容創作結合得恰到好處,才會取得較好的終極傳播效果。

另外,由於短視頻處於風口之上,擁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如果想要獲得長足健康地成長,無疑需要和長視頻之間進行合作,才能共贏。冷凇認為,電視綜藝是衝鋒槍,短視頻則是子彈。短視頻的傳播經歷了一個由大屏拆條到小屏原創的過程,電視只要還存在,短視頻就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因為大屏的內容短視頻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第三,避免陷入執著於“創新能力”陷阱。真正的創新不是一種刻意練習的能力或者說進行考核的維度,所以應該避免陷入為創新而創新的執著困境之中。

由此來看,它其實是將常態和陌生兩種完全不同的元素進行高度融合,賦予舊事物以新意,讓觀眾可以從日常所見、所聞中發現新鮮的視角、觀點和主題,從表層生活的現象中挖掘出更多真意和新意。對於內容行業來說,創新是一個產出具體精神產品的全過程,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從腦中的想法到行動上的落地。在湖南衛視創新研發中心主任羅昕看來,“讓內容創意有落腳點”需要做到三點:第一是敢於去試錯;第二是不怕失敗;第三是,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格局。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湖南衛視創新研發中心主任羅昕

總之,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無創新毋寧死,或許正是他們心底最真實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對於綜N代節目來說,創新不僅需要專業、技能,更加需要面對外界各種聲音的勇氣,但更重要的還是給自己和團隊一個滿意的交代,這也是內容創新的痛苦與樂趣之所在。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寻找创新“调适力”,《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出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