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三門峽

三門峽位於河南西部,

[1] 東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為鄰,南依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望古都西安,北隔黃河與三晉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2] 三門峽市域面積10309平方千米,總人口226.87萬

[3] (2017年常住人口),轄2區(湖濱區、陝州區)、2縣(澠池縣、盧氏縣)、

[4] 2個縣級市(義馬市、靈寶市)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產業集聚區,市人民政府駐湖濱區。

[5] 城市名片: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 、天鵝之城、2012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我國六大蘋果出口基地之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2014中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 2015年中國大陸城市"氧吧"50強。中國一艘056A型護衛艦命名為三門峽號護衛艦。

三門峽的景點也是非常多的,下面來看看三門峽的各大景點

1. 函谷關

#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鉅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內外。

門票

門票70人民幣

開放時間

8:00-17:30

景點位置

河南省三門峽靈寶市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

2 豫西大峽谷

#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位於豫、秦、晉三省結合部的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境內。峽谷呈東西走向,象一條由西向東延展的飄帶,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及300多個潭池組成。每當汛期來臨,潭上飛珠濺玉,霧氣騰騰,聲響如雷,氣勢磅礴;風和日麗時節,瀑布則如白練懸空皎美絕倫。豫西是指河南省內、省會鄭州以西地區包括洛陽、三門峽、平頂山三個城市,即洛、虢、鷹三市。

西接陝西,東靠中原,北依太行,南鄰黃河。位處亞歐大陸橋東段豫西地處晉豫大峽谷以南,南陽盆地以北,以平原為主。東經111°08’—133°45’,北緯33°08’—35°05'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夢迴豫西:老袁】豫西大峽谷風景區位於豫、陝、晉三省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結合部的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境內。盧氏是一個具有2116年曆史的古縣,屬我國河洛文化發祥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燦爛,歷史悠久。相傳,秦末博士盧敖避戰亂於熊耳,煉丹治病,撲滅瘟疫。死後百姓立廟祀之。至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即以其姓氏命為縣名。

豫西大峽谷呈東西走向,象一條由西向東延展的飄帶,總長度30餘公里,寬度30米到50米,深度50米到200米,兩側山峰最高海拔1372米.最低620米。狹長而深邃的峽谷河流灘多水急,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及300多個潭池組成。每當汛期來臨,潭上飛珠濺玉,霧氣騰騰,聲響如雷,氣勢磅礴;風和日麗時節,瀑布則如白練懸空皎美絕倫。漫步風景區,只見青山如黛、幽谷疊翠、銀練飛瀉、野花叢生,宛如一幅山水畫卷,給人以極好的視覺享受和心理享受。峽谷內幾處懸崖絕壁勢如刀削,兩旁植被豐茂,滿谷蒼翠,石峰形態各異,峰峰相連如畫卷,暢遊期間移步換景,別具風韻。每逢雲蒸霧繞之時,山峰宛如空中樓閣,點綴於縹緲雲海之間。

主要景觀

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峽谷漂流----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風景照(2)(17張)豫西大峽谷中原勇士漂流刺激浪漫,全長3公里,全程約90分鐘,雙人漂流船安全係數高,操作簡單,雖有驚但無險,堪稱中原第一勇士漂,峽谷內飛瀑高懸,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揮槳擊水,穿流於翠嶺幽谷之間,盡享峽谷漂流熱情。

漂流的最大特色——暗河漂流,到豫西大峽谷漂流穿越“飛龍洞”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經歷,進去時伸手不見五指、一片漆黑,出來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有位記者說得好,通過這飛龍洞給一種入死出生的感覺。

大淙潭瀑布

大淙潭瀑布落差40餘米,寬約5米,只看一泓溪水從懸崖絕壁上飛流直下,飛珠濺玉,似一條飛舞的白練,又像一個‘巨大的驚歎號。它不僅氣勢雄偉,而且聲音恢宏,遠聽如雷,近聽如鼓,雄偉壯觀,氣象萬千。

瀑布下有一個大深潭,潭中魚龜蝦蟹眾多,潭碧水澈,風景迷人。

擋箭石和擋箭崖

據說,王莽曾派兵在這裡追上劉秀,追兵即亂箭齊發,欲置劉秀於死地。他見這裡有巨石,便迅速躲到石後,才免一死。追兵的亂箭紛紛射向巨石和石後的崖壁,將巨石和崖壁射了無數的小孔。仔細看整個石頭上佈滿了無數的小孔。

濯足池

濯足池:相傳劉秀曾在此洗腳而得名。潭上有一把石椅,自然生成,十分逼真。後面有靠背,兩邊還有扶手,據說此潭洗浴可祛病強身,定能保你身心健康,長命百歲。

擋箭石和擋箭崖:據說,王莽曾派兵在這裡追上劉秀,追兵即亂箭齊發,欲置劉秀於死地。他見這裡有巨石,便迅速躲到石後,才免一死。追兵的亂箭紛紛射向巨石和石後的崖壁,將巨石和崖壁射了無數的小孔。仔細看整個石頭上佈滿了無數的小孔。

天狗望月

天狗望月:山上那兩塊大石頭,像像兩隻小狗,他們一個正面,一個側面,活龍活現的,真是奇妙!

潭中井

潭中井:顧名思義,潭中有井,此井位居小潭中,天然生成,深2米有餘,極似一口深井,實屬奇特。

飲馬槽

飲馬槽:這一段溪水像一個水槽,旁邊的岸石像一匹匹駿馬,馬頭潛入溪水,馬身在岸,溪水有升有降。水位高低不同,似被群馬齊飲所致,你看,這裡有一隻馬頭,那兒也有一隻,正俯於溪中飲水。

三疊峽谷

三疊峽谷:珍珠潭與上游的貞女潭、玉淵潭合稱為三疊峽谷,三瀑疊繞,群潭相連,巧奪天工。相傳當年劉秀被王莽追趕到這個地方,已是人困馬乏,口乾舌焦,劉秀便俯身喝水,將飲之時,河槽忽然,低落下去,又俯身欲飲,河槽又低落下去,這時,遇見一位名叫泉鳩的姑娘,見劉秀喝水困難,便用雙手掬起——捧水遞上去,劉秀這才喝到水。泉鳩姑娘手起,河槽又落下去,三次低落形成了三個瀑布深潭。此一遇,劉秀和泉鳩姑娘一見鍾情,劉秀東去後,泉鳩姑娘長年在潭邊守候。

弧光潭

弧光潭:又叫瓦翁潭,因酷似兩個瓦片相對故名,傳說為泉鳩在此守候劉秀時用的生活用品。

龍浴潭

龍浴潭:相傳光武帝劉秀的沐浴之處。走到此處,溪水潺潺,林木叢鬱,兩岸崖壁色彩斑斕,中間一長石酷似巨龍,由上而下臥入溪水,龍嘴浸入潭面。

臥龍溪

臥龍溪晾旨崖:據說西漢末年,劉秀出宮之時,曾帶有先皇秘旨一道,大意為“大宗封潭,龍呈四祥,磨礪艱險,大功告成”,久不能悟。到了此地,得知有大淙潭且是大淙羽化成仙的地方。便悟得今後定能雄霸天下,萬分欣喜,又見溪流清澈,頓覺口渴,便彎身去掬水喝,不料,聖旨跌入潭中,忙命人將聖旨撈出放在石崖上晾曬,誰知幹後,字跡全無,聖旨背面龍紋已浸入石崖。正在這時一遊龍路過此地,劉秀便命它飛入溪中,守護聖旨,至今石崖上色彩斑斕,好似龍紋一般,所以後人稱這裡為“臥龍溪”“晾旨崖”。

剪子潭

剪子潭:早些時候,這個水潭很像剪子的形狀,所以叫剪子潭。水潭右邊石壁下方還有一個剪子的紋樣。

沸水潭

沸水潭:又叫鍋滾潭,此處水流湍急,潭深數米,西漢末年王莽追趕劉秀,劉秀逃到此地,人困馬乏,將土們飢渴難耐,劉秀見這劉秀個峽谷山勢險峻,便吩咐士兵拾柴,生火,做飯。一大鍋水剛燒至沸,忽聞哨兵來報,追兵將至,將士們慌成一團,人亂馬嘶,將一大鍋開水踢翻,此後形成一潭,水浪猶如沸水一般,瀑下潭內有一深坳,如燒火灶。因而當地百姓稱之為鍋滾潭。

劉秀湖

劉秀湖:這個人工湖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深達8米,請大家注意安全。在不久的將來,湖上游還要修建湖心曲橋,栽植蓮花等,我們的景區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夕陽西下,碧波盪漾,我們就會聯想到范仲淹的詩句“錦鱗游泳,岸芷汀蘭。”湖上泛舟,也別有情趣。

門票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景區門票:RMB60元/張

【二】漂流門票:RMB168元/張

【三】漂流套票:RMB228元/張

滑索20元;攀崖30元

地址: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東漢村

3 天鵝湖

#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位於三門峽市東西城區之間的生態區內,三門峽市天鵝湖城市溼地公園(4張)現有面積8850畝,其中陸地6150畝,水面、灘塗2700畝,核心景區包括雙龍湖白天鵝觀賞區、陝州古城和沿黃生態林帶三部分,是一處融生態、文化和人文地理於一體的自然山水景區。

景區位於市區的生態區,東起金昌立交橋,西到陝州大道與沿黃觀光路交叉處,南接陝州大道,北至黃河灘塗,規劃面積590公頃,是在陝州故城遺址及青龍、蒼龍兩條澗河治理改造的基礎上逐步建設起來的。天鵝湖景區的規劃建設目的是使三門峽市擁有了一個常年5000畝、蓄水期3萬畝水面和5萬畝林地的城市生態園。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園區吸引數萬只白天鵝來這裡棲息越冬,三門峽市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

景區榮譽

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以白天鵝特色資源為品牌,以虢山島為中心,以黃河、青龍湖、蒼龍湖為主體的自然山水景區已逐步形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駐足流連;溼地公園的生態、旅遊、休閒、觀光、科普等功能日益凸顯。

2007年02月,公園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又名天鵝湖景區。

2011年,三門峽市天鵝湖城市溼地公園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景區。

特別提示

每年10月-次年3月,會有許多天鵝來此越冬,這段時間到天鵝湖旅遊是最好的,尤其是冬天,滿湖都是天鵝,非常壯觀。人工湖湖堤路觀鳥木平臺、“天鵝湖”置石及天鵝湖防浪牆、蒼龍湖南岸是觀賞天鵝的最佳位置,具體觀賞信息可關注景區官網。

地址:三門峽市湖濱區

類型:湖泊溼地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3-4小時

開放時間:

6:00-22:00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

4 三門峽大壩

#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門峽大壩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部,距市區14公里,從市區乘旅遊專線車可達。是一處依託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而建成的風景名勝和人造景觀相結合的水庫觀光遊憩類人文景觀。其中,三門峽大壩是建國後我國在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它是響應毛主席的“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而於1957年4月開工興建,1960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這裡峽谷險峻、景色秀美,兩側的山體蜿蜒起伏。景區內的主要景觀有:黃河展覽館、大禹公園、中流砥柱、張公島、梳妝檯、水晶宮、煉丹爐、黃河古棧道等。

中流砥柱,屹立在三門峽大壩下方激流之中。自古以來就被世人傳頌被譽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中流砥柱石。相傳這塊石頭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古時的三門峽谷,石島、暗礁犬牙錯落;懸崖絕壁,森然聳立。過往的船工們要想將船順利撐過三門峽谷,必須要在船過三門時朝砥柱石直駛過去,在船與石几乎將要相撞的一剎那間,石前的回水就會將船輕輕撥劃,從而使船工們獲得九死一生的成功。中流砥柱石作為黃河上的一大奇觀,千百年來,無論是遭遇-的侵襲,還是經受驚濤駭浪的沖刷,砥柱石都巍然屹立在這裡,水漲它也漲,永遠淹不沒衝不垮。歷史上無數的文人學士,對它推崇備至,併為它吟詩作畫。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對這裡的雄偉壯觀讚歎不已,尤其仰慕大禹治水,劍劈三門的豐功偉績,欣然令筆寫下了“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的詩句,命大臣魏徵勒於砥柱之陰。

地址:三門峽市沿河路

類型:湖泊河流古蹟水利工程

遊玩時間:建議2小時

開放時間:

8:00-18:00

門票信息:

門市價:30.0元

5 虢國博物館

#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門峽虢國博物館(虢國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虢國博物館是依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虢國博物館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區北部的上村嶺,它北依黃河,南展廳

望崤山,是建立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貴族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

虢國是西周時期—個重要的姬姓封國,開國之君為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虢回原分封在寶雞附近地區,西周晚期,東遷到三門峽—帶、建都上陽(今市區李家窯附近),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採用“假虞滅虢”之計所滅。虢繭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來.探明各類遺址800餘處,己發掘的260多座墓葬0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90年代發掘的虢季和虢仲兩君大墓。因出止文物數量多,價值高和墓主人級別高,分別被評為1990年、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觀之—。2001年4月,虢國墓地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場館規模

虢國博物館總佔地近150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的文物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是依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虢國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從1956年發現至今,探明各類遺址800餘處,出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90年代發掘的虢季、虢仲兩座國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數量多、價值高和墓主人級別高,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2002年8月虢國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並通過了IS0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8月又榮獲第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

虢國博物館佔地150畝,其基本陳列《虢國墓地遺址與文物陳列》分為《虢寶擷英一一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展》、《梁姬風韻--虢國國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車轔馬梁姬風韻展廳

蕭--虢國地下車馬軍陣遺址群展》、《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群展》四部分。這裡展示的有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有上古國君第一陵墓、有“中華第一鐵劍”、時代最早、形制最為完備的虢季氏綴玉面罩、七璜組玉佩等國寶重器。這裡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發生地。

虢國博物館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建築造型,夢幻般的陳列設計,美倫的國寶重器,威武的地下軍陣,神秘的上古國君陵墓,全新的服務理念,高雅的參觀氛圍,成為觀光休閒、品嚐歷史文化大餐的極佳勝地。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位於三門峽市春秋路北側,虢國博物館是依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博物館。該館始建於1984年,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屬仿古歇山式建築。館內有三個基本陳列,即虢國簡史、三門峽歷代碑碣石刻藝術、虢國車馬坑和複製的古戰車。

虢國車馬坑,是1956年配合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時,在上村嶺發現的,由國家黃河水庫考古隊發掘,經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建議,予以原地原狀保護。

此坑為長方形,坑底南北長15米,東西寬3.82米,深4.1米,坑內保存有戰車5輛,戰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車為木質結構,獨轅雙輪,車上施漆,由車輪、車箱、車轅等部件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輛車的下邊壓有兩匹馬,馬頭朝北,排列整齊,系殺死後埋葬的。車箱底下還發現有狗的骨架。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銅車飾、銅馬飾及其它陪葬品。

虢國車馬坑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東西周相交時期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1963年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佔地150畝,其基本陳列《虢國墓地遺址與文物陳列》分為《虢寶擷英一一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展》、《梁姬風韻--虢國國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車轔馬蕭--虢國地下車馬軍陣遺址群展》、《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群展》四部分。這裡展示的有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有上古國君第一陵墓、有“中華第一鐵劍”、時代最早、形制最為完備的虢季氏綴玉面罩、七璜組玉佩等國寶重器。這裡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發生地。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建築造型,夢幻般的陳列設計,美倫的國寶重器,威武的地下軍陣,神秘的上古國君陵墓,全新的服務理念,高雅的參觀氛圍,成為觀光休閒、品嚐歷史文化大餐的極佳勝地。

開館時間:全年開放

如遇重大活動或特殊情況,開放時間另行通知,請注意網站公告。

開放時間早9:00——17:30

(17:00停止售票)

地址:中國河南三門峽市六峰北路

門票:

50元/人(墓地和車馬館通票)

6 寶輪寺塔

#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寶輪寺塔位於陝州風景區內,原為陝州城內寶輪寺的寺塔。始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餘年。寺已早毀,唯塔獨存。 此塔塔門南面,平面作正方形,為13級迭澀密簷式磚塔,高26.5米,圍21.6米,用青灰條磚一順一丁壘砌而成。塔底有臺基和臺座。塔的正面刻有"三聖舍利寶塔"的塔銘,塔身自下而上逐層收斂,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外輪廓呈拋物線型,用菱角牙子磚和迭澀磚層砌出塔簷,秀麗俊俏。 每層塔身分別闢有半圓形拱券門、佛龕、窗洞,翼角下有風鐸(鐵鈴),風吹鈴動,叮噹作響。塔內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臨遠眺,觀賞"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壯景。 該塔外形作唐塔,內部結構承襲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簷式塔和樓閣式塔的藝術特點和結構方法,是比較特殊的塔形,寶輪寺塔風格典雅,結構堅實,雖然歷經16次地震,其中4次破壞性地震,塔身仍基本完好。遊人立於塔四周數丈,叩石、擊掌,會聽到"呱呱呱"的類似蛤蟆的叫聲。叩石或擊掌越響、越快,這種蛤蟆叫的聲音也越逼真、越響亮,所以群眾俗稱"蛤蟆塔"。 據民間傳說,塔內原有一對金蛤蟆,所以聲音洪亮。後來,喇嘛僧將雄金蛤蟆盜走,只剩下了一個雌蛤蟆,響聲不如從前洪亮了。其實,蛙鳴之聲出自回聲原理。該塔同北京天壇迴音壁、山西普救寺的鶯鶯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同列為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但它比迴音壁早353年,比鶯鶯塔早387年,比石琴早250年,是四大回音建築中歷史最悠久的,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黃河丹峽峽谷風景區

#頭條帶你遊河南# 三門峽

黃河丹峽峽谷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黃河丹峽峽谷風景區:位於三門峽市澠池北21公里黃河岸邊,地處豫晉兩省五縣交界處。省級地質公園,整條峽谷由紅色石英砂岩構成,從谷底到崖壁全成紅褐色。12億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丹峽正是滄海桑田的有力見證,現在峽谷還能看到當年海洋波浪衝刷留下的石印。峽谷呈“V”字形,長8公里,寬2——30米,海撥落差200——600米;谷內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樹參天,飛瀑湍急,氣溫恆定,四季如春。主要景點有天然壁畫、雙龍戲珠、七星石、神猴望月、守谷雄獅、石人山、神女池、一線天、千層崖、鐘乳石、擎天柱、駱駝峰、情人谷、仙女洞、水簾洞、官印臺、地質天書、以及由黑虎潭、黃龍瀑組成的八潭八瀑等自然景觀;還有波紋石、樹模石等罕見化石;另有黃河漂流、黃河遊船、滑索、高空飛車、黃河垂釣等休閒娛樂項目。黃河丹峽,彙集了奇山、怪石、險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種奇特的自然景觀,是我國北方一道亮麗的風景。初春,兩岸山花爛熳、五彩斑斕,既可登船泛舟,遠眺桃花夾岸;又能擊水搏浪,近觀春水微瀾。盛夏,谷內清涼幽邃、溪流潺潺,既可飛石躍瀑,體驗熱情漂流;又能避暑消夏,修身養性。秋天,滿山楓葉似火、野果飄香,既可登高望遠,涉獵繽紛秋色;又能置身密林,品嚐天然野味。隆冬,大地銀裝素裹、原馳蠟象,既可山野探雪,靜觀四季輪迴;又能獨釣寒江,品讀詩意人生。2013年1月被全國旅遊景區評定委員會公佈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4月18日正式掛牌。2014至2015年底,黃河丹峽以5A提升為契入點,先後投資5億餘元,高標準打造了神仙峽和韶山峽景區生態棧道、特色遊步道、旅遊公路及有關遊覽服務設施,深入開發黃河遊,進一步擴大了景區內涵,“一河三峽”的建設佈局初具規模。景區綜合服務區、遊客服務中心等各項設施進一步完善;神仙峽遊步道建設、濱河路景觀大道改造完成,購置了旅遊觀光車和大巴車30輛,景區接待能力很強。黃河丹峽景區旅遊建設項目成功入選2015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庫,也是河南成功入選的16個旅遊項目之一。地址:三門峽市澠池縣坡頭鄉境內

類型:峽谷地質地貌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2-3小時

開放時間:

8:00-17:30

門票

門票50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