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木子:對喜劇演員來說,有真粉絲可能比有名氣更有價值


宋木子:對喜劇演員來說,有真粉絲可能比有名氣更有價值


宋木子

宋木子

宋木子,生於 1992 年,作為一個廣西柳州人,操著一口東北話。宋木子和搭檔合文俊是《週六夜現場》中國版的常駐卡司。

兩個人年紀輕輕,名氣都還不太夠,但屬於有真粉絲的那種喜劇演員。在製作、出品《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之後,“笑果文化”傳媒公司參與出品了又一檔綜藝《週六夜現場》,想要創造更多的吸納年輕觀眾的喜劇節目。

《週六夜現場》購買了老牌吐槽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的中國版權,並對它進行了本土化改編。節目於 2018 年 6月開播,共分為開場脫口秀、情景劇、數字短片、串場照片、週六夜班車五個版塊。

宋木子和搭檔合文俊主持“週六夜班車”。

和美國原版節目中的 Weekend Update版塊一樣,兩個人並肩坐著,跟播報新聞一樣對當下很多時事熱點進行點評,這些點評一定是幽默並帶有諷刺意味的。

Weekend Update 承載著針砭時事、諷刺現實的精髓,觀眾眼中節目所代表的神級吐槽和標杆一樣的娛樂精神都存在於這個版塊裡。1875 年節目開播,這個版塊就在。但老牌吐槽節目到了中國,並不容易。《吐槽大會》的吐槽對象是明星,這不僅保證了節目的受關注度,在內容禁忌上,大概就是“娛樂明星的性格、生活”,內容限制的紅線其實很好把握,相對其他領域來說也並不嚴苛。

比較之下,《週六夜現場》的就要艱難一些。節目因為要涉及更廣泛的內容,會因為這種內容限制“自帶天花板”。但這個版塊所留存下來的諷刺意味還是為它在中國吸引到了一部分觀眾,並且,在某種程度上這個節目影響了宋木子在喜劇製作上的認識和追求。

宋木子在喜劇製作上的路開始於大學的時候。那時候他在武漢大學學表演,按照這種院校裡的教學體系,大家都是拿正統的話劇劇本來做練習。宋木子的表現並不夠好。直到有一次參與王朔短篇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改編話劇的演出,老師對他有了新的認識。《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講的是一個以欺詐為生的青年和兩個女孩之間的情感故事。故事很傷感,但臺詞靈巧,人物生動,具有戲謔的風格。老師發現:“宋木子這個人平時正兒八經演戲的時候不行,但來這種倒挺快的。”宋木子意識到了自己可以嘗試喜劇,大學畢業以後到了北京,通過考試被開心麻花錄用,開始表演喜劇類的舞臺劇。


宋木子:對喜劇演員來說,有真粉絲可能比有名氣更有價值


宋木子

開心麻花創立於 2003 年,那時候已經發展將近十年,同行業的很多人覺得開心麻花的舞臺劇與其說是戲劇藝術,不如說是娛樂產品。但這個評價其實也變向說明開心麻花的舞臺劇確實有大批觀眾,2015 年在他們第一部電影《夏洛特煩惱》上映的時候,公司已經制作上演了 20 部舞臺劇。

在《開心麻花》表演就意味著在舞臺上要真正地對著大批的觀眾,對於演員來說,把他們逗笑是非常根本的任務。

現在的宋木子有標誌性的鬍子。這個鬍子有幽默感,有標識性,但又並不顯得怪異,他的臉上由此凸顯出來了咬肌和酒窩。宋木子的粉絲會因為這些外貌上的特點在社交網站上調侃他,外表本身成為了一個讓人難以忘記的梗。但剛在開心麻花演舞臺劇的時候,宋木子一臉白淨,打扮和長相看起來都沒有明顯的特點。除了這種外顯的東西,在表演風格上宋木子一開始也並沒有經驗去把握。

進入開心麻花以後,宋木子突然發現一個問題,他演不了喜劇。別的演員說一段臺詞,說出來就會好笑、好玩,但他講出來就不好玩。這個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宋木子現在都記得,有時候排練完回去,宋木子在路上一邊走就一邊急得想哭。

他感到這不是自己不努力的問題,但就是不得要領。他琢磨了很長時間,到後來明白了這裡面存在一個被他稱之為“語境”

的問題。他嘗試製造“語境”,開始使用東北口音講臺詞,因為這種口音對於觀眾來說會馬上產生喜劇的氛圍。這個辦法奏效了。宋木子將這個口音習慣到生活當中,讓它更加自然。於是作為一個廣西柳州人的宋木子有了一口濃重的東北口音。

直到現在他還是這樣,改不過來了。


宋木子:對喜劇演員來說,有真粉絲可能比有名氣更有價值


宋木子

有時候回到柳州打車到家裡,司機會因為宋木子的口音故意要他的高價。直到他說回柳州話,司機才一臉訝異地把價格降下來。

2016 年,宋木子開始主演開心麻花的舞臺劇,在賀歲劇《李茶的姑媽》中反串飾演劇中的有錢姑媽。

2017 年,宋木子加盟笑果文化。他與合文俊一起在《冒犯家族》節目中主持《冒犯直播》脫口秀,這個節目已經具有了《週六夜現場》的雛形。

2018 年,宋木子與搭檔合文俊一起又在新節目《週六夜現場》中延續過去的表演經驗,主持《週六夜現場》。

宋木子開始有了真的粉絲,對於喜劇演員來說,有真粉絲可能比有名氣更有價值。因為喜劇演藝是一個運行著“叢林法則”的行業,逗笑觀眾,吸引觀眾是從事在這一行業生存下去最基礎的東西。

行就能活躍下去,不行就面臨著淘汰。對於宋木子和搭檔合文俊,喜歡他們的觀眾甚至會在社交網站上祈願,帶著激動說自己真的希望他們能夠紅起來。

在笑果文化,不僅要表演,表演的臺本也需要他們自己去撰寫。像這樣的近景口播視頻節目,臺本的撰寫除了段子的取捨,還要細化到每個字、每個停頓和每個表情。《週六夜現場》的演出平均六七天一次錄製,提前兩天就要進到演出場地,這樣一來,留給創作的時間還剩下四五天。

兩個人需要按照這個節奏,連軸地保持內容更新。這種形式和頻率迫使宋木子思考。

宋木子喜歡王小波、喜歡王朔、喜歡金·凱瑞喜劇電影裡獨特的《楚門的世界》、喜歡徐崢參演的揭露醫療現實的影片《我不是藥神》,以及黃渤飾演的貼近人心的小人物。在他的歸納中,這些作品在幽默的同時,其實都兼具諷刺的風格。

這是他喜歡的喜劇。宋木子認為喜劇本身一定是源於矛盾的。“它一定是以一個大眾化的矛盾作為基礎,然後再用一種調侃和幽默的形式,把它這個東西表現出來。”

他順手舉了一個完全沒有說明情況的例子。他說就像他來雜誌拍攝現場的時候,路上遇到了一件不太舒服的事情。

“如果我破口大罵了,我動手了,那我就和他一樣了。但是,我用喜劇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一來我能滿足我想要吐槽的願望,去發洩和釋放,二來我會讓你看到這種矛盾,並且用一種歡樂的方式的展現在你的面前。我覺得喜劇能達到這個目的就已經很好了。”

可能我們可以這樣總結,要創作一種喜劇,目的不是要改變觀眾的人生觀,而是換一個角度去轉化我們生活中那些真正微小卻尖銳的矛盾。不是為了教化,灌輸,在更理想的情況下,喜劇在宋木子這裡一定得是一種會產生作用的藝術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