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爽入圍國際歌劇獎“新藝術家”獎,成本屆唯一的中國歌劇者

日前,2019國際歌劇獎在倫敦落幕,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青年導演鄒爽獲得“新藝術家”獎提名,她不僅是該獎項誕生以來首位入圍的中國導演,同時也是本屆唯一入圍的中國歌劇從業者。

邹爽入围国际歌剧奖“新艺术家”奖,成本届唯一的中国歌剧者

國際歌劇獎由英國慈善家Harry Hyman創建於2012年,是旨在全球化視野下推動歌劇事業發展的年度獎項。該獎項覆蓋卓有成就的歌劇演出、歌唱家、導演、舞臺設計以及為歌劇教育和推廣做出貢獻的組織和藝術家,由“歌劇行業的聖經”《歌劇》雜誌領銜組成評審團隊。自創立以來,“國際歌劇獎”不僅是歌劇發展的風向標,也為發掘歌劇新秀有巨大貢獻。今年,來自世界6大洲上千個藝術機構和音樂家參與了18個獎項的角逐,進入提名的僅有百餘名。

自2018年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起,鄒爽正式出任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這一屆音樂節通過《霸王別姬》和《趙氏孤兒》姊妹篇對“中國概念”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升級,而新版浸沒式原創歌劇《奧菲歐》(鄒爽導演)、半舞臺版歌劇《切膚之痛》(Written on Skin)、音樂劇場《消失人的日記》則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為音樂節注入新鮮血液,是鄒爽一直在努力做到的。早在2012年,鄒爽便開始參與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藝術工作,2016年她著手打造了“新銳單元”,一部全新演繹舒伯特經典聲樂套曲《冬之旅》的多媒體聲樂劇場贏得了無數關注。“新銳單元”系列獨具國際視野和探索精神,大大提高了音樂節劇目的多元性和前瞻性。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在鄒爽的主導下,北京國際音樂節首次將“浸沒式歌劇”概念引入國內,連續三年推出三部作品,其中包括兩部由她引進、策劃的《唐·璜》《小狐狸》和一部她親自執導的原創歌劇《奧菲歐》,為中國歌劇演出的發展起到引領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