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派”張勁,資本與實業間進退

“92派”张劲,资本与实业间进退

圖片/新京報記者 朱玥怡

雖然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作為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的張勁並不訥於言辭,他顯得自信而有力掌控全局,無論臺下坐著的是兩百餘名情緒不穩定的投資者,還是數十家擺開錄音筆等著發問的媒體。他落座後在桌上並排放下白色電子煙和一包煙彈,偶逢不需發言的間隙抽上幾口。

四月下旬的南昌氣候溫和,投資者懇談會和媒體溝通會當日的小雨帶來溼潤水汽。張勁前一天從國外飛抵這座在近代史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城市,中江信託的總部設在這裡。曾因發展迅猛被稱為業界“黑馬”的中江信託,自去年爆出多款產品違約後吸引了巨大的輿論聲量。新晉世界500強企業的雪松控股去年年末獲得銀保監會關於收購中江信託的批覆,逾期項目的後續處置問題經歷多方力量近半年的拉扯與發酵,終將在春天破土而出,被擺上檯面。

資本市場賺到第一桶金

張勁的第一桶金來自金融,一個他如今將之與實業對立、視為工具的行業。這是他為外界所知的經歷中頗為傳奇,但也是少數較為詳實的部分。

1989年,當年18歲的張勁還在深大金融系就讀,與馬化騰是同屆校友。他進入資本市場時恰逢中國最早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老五股”深金田(000003)掛牌。張勁經歷了上證綜指從100點左右漲到1000點之上的過程,也親身經歷了多次傳奇,例如深發展暴漲1000多倍。

此外,張勁還是國內第一批創投人。上世紀90年代,國家科委(現國家科技部)首次引入國外的風投機制時,張勁便率先入股深圳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公司,並陸續投資了兩三百家成長性公司,據說之後成功上市的達六七十家。

從發家的時間節點看,張勁符合“92派”企業家的定義——成長於1992年鄧小平南巡前後,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第一批試水者。融通於眾多“92派”企業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張勁身上同樣留有時代的印記,例如他表示要終身當負責人負責到底的公司板塊,是社會公益板塊。

但張勁本人起於金融,隨後轉向實業的選擇,令他的人生經歷有所不同。他在《新財富》雜誌2016年的採訪中就轉向的原因說,經驗讓他學會對市場有所敬畏,懂得“慎思而知止”,並在經歷了資本市場的火熱後體會到實業的重要性,決定所有的資本運作要以實業作為基礎。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巨浪捲來前夕,張勁從金融市場急流勇退,並創立君華集團,事業重心及資產從金融市場轉移至實業。彼時的張勁不過26歲。

佈局實業,大手筆併購迴歸資本市場

雪松控股官網的時間軸顯示,1997年,雪松實業的前身君華集團成立,專注於房地產開發。

2000年,江南世家清漪園別墅項目開盤,創廣州獨棟別墅銷售紀錄。據張勁說,他本人在這個別墅項目裡掃過馬路,種過樹,還曾從三樓摔下來過。

2002年,張勁開始佈局大宗商品供應鏈,這一板塊後來成為雪松控股的主業。張勁介紹企業發展歷程時提到,雪松並非成於朝暮的黑馬企業,“只是大宗商品供應鏈不是2C(面向消費者),老百姓不知道”,其實2005年雪松控股已經是廣東省企業的百強,2006年雪松的鋁製品出口進入全國20強。

2015年算是雪松真正闖入公眾視線的一個節點。那年元旦發出的企業內部信中,張勁引用李敖的詩句“當百花凋謝的日子,我將歸來開放”與員工共勉。據張勁的說法,這一年他重組了集團整個產業版圖,即由雪松控股重組了所有公司,除地產板塊外,雪松佈局的供通雲、金融等板塊亦開始被關注。2015年年末,雪松旗下的君華集團(現雪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1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12位,張勁本人獲得“2015胡潤價值創造獎”。

2016年,在張勁提出雪松控股未來五年“三個萬億”目標——萬億銷售額,萬億資產,萬億市值後不久,雪松控股以48億元現金併購上市公司齊翔騰達,創A股近年來最大兼收併購案例。張勁在內部講話時將之形容為是時隔二十年再次迴歸資本市場的標誌。次年,雪松控股再次以42億元併購上市公司希努爾。

同樣是在2016年,雪松控股宣佈完成供通雲、化工、文旅、地產、社區、金融六大產業佈局。

“做實業的人”肯直面投資者

中江信託懇談會,據張勁說面對投資者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他後來解釋,作為老闆,作為股東,肯直面投資者,就能讓投資者吃定心丸。中江信託官方公眾號4月21日發佈了張勁將到場並與投資者現場交流的消息,其後事情的走向中,只有不確定性是唯一確定的因素。

懇談會當天,中江信託的會議隔間裡擠進了近十二分之一的投資者。

即使只是短暫接觸,也可以感受到張勁大概並非是以幽默感和親和力見長的企業家。他似乎形成了一個自己的保留習慣,即在與外界溝通時,主動以一小段“破冰”開場。懇談會時,他談到自己做實業攢下每一分錢的辛苦,因此能夠理解投資者心情。

除了這些打開交流局面的努力,張勁對外更常見的態度,是不容置疑的決斷與時而顯得不合時宜的擔當。

後續的媒體溝通會上,張勁就中江信託下一步管理提到,會充實人員,但不會大換血,更不會大裁員,“我們收購這麼多公司我從來就沒有換過管理層”,“如果要涉及大量換血,這樣的收購我們是肯定不做的”。

這大概是張勁一貫的想法,他認為投資企業的本質是投人。雪松控股收購齊翔騰達後,後者董事長車成聚繼續擔任原職。

雪松控股的官方公眾號裡專門有一個“勁觀”欄目,收錄了張勁歷來在集團內部的重要講話。張勁在發言中偏好春天、陽光等正面比喻,或是有意藉此傳達某種未來可期的心境。

張勁曾解釋稱:“雪松現在產業發展迅猛,但實際上,如果倒退到雪松在佈局產業的時間點來看,現在的產業都是未來產業,在當時看上去還不太成熟。雪松會對傳統行業進行重構,從而形成雪松自己的一套商業邏輯和方法論。擁有這套商業邏輯後,我們就能把它變成一個新的產業。”

據張勁的五年戰略,在2021年完成“三萬億”目標之前,雪松不會佈局新的產業。但張勁也承認,即使雪松目前沒有整體上市計劃,對資本市場的收購始終在關注中。中江信託之後,雪松和張勁前路如何,觀者留足期待。

新京報記者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校對 付春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