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29家上市公司獲舉牌,資本舉牌到底會帶來什麼影響?

今年以來29家上市公司獲舉牌,資本舉牌到底會帶來什麼影響?

股權爭奪


談及舉牌,對投資者來說,應該不會太陌生。就在前幾年,轟轟烈烈的萬科股權之爭就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但對於當時股權結構相對分散的萬科A而言,確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控股權爭奪壓力,但最終的結果,則是深圳地鐵正式成為了萬科A第一大股東,股權爭奪之戰也逐漸步入尾聲。但是,對於這一場股權爭奪的事件,可以認為是國內資本市場規模級別非常大的併購與反併購的防禦之戰,對股權結構分散的上市公司帶來了不少的寶貴經驗。

上市公司遭遇舉牌,在這些年來也是常有的市場現象。就在今年,據證券時報統計,年內A股市場就有多達29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舉牌的公告。其中,牽涉到的上市公司,不僅有非ST類的股票,而且也有ST類的上市公司。對於眾多獲舉牌的上市公司,梅雁吉祥也是市場關注度相對很高的股票,而其年內的市場表現也是非常活躍。

實際上,縱觀年內獲得舉牌的上市公司,雖然舉牌的對象不同,舉牌的原因與目的各有特色,但是在上市公司遭遇舉牌的背後,似乎都離不開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大幅上漲。從某種程度上分析,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獲得舉牌,卻成為了股票價格大漲的助推器。

回顧歷史,曾經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的萬科股權之爭,就在股權之爭轟轟烈烈上演之際,萬科A的股票價格卻出現了明顯活躍的表現,而股票價格也因此走出了中長期底部,股權之爭卻成為了當時萬科A股票價格上漲的助推器。

再以今年獲得舉牌的上市公司為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莫過於梅雁吉祥。以今年年初為例,梅雁吉祥的股票價格尚且不足3元,屬於A股市場的“2元股”。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股票舉牌,卻給了梅雁吉祥一次價格表現的機會,年內價格達到翻倍的走勢表現。

實際上,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梅雁吉祥甚至稱得上當時市場的明星股,經歷了數次股票價格的大起大落,梅雁吉祥的股票活躍度也因此得到了激活。

不過,作為A股市場長期的低價股,梅雁吉祥的基本面狀況卻非常一般,甚至年報淨利潤還出現了81.18%的降幅。但是,對於舉牌方而言,似乎還是非常看好梅雁吉祥的股票質地,而其從二級市場中反覆增持股票,並觸及到5%的舉牌紅線,其直接意圖或有意參與公司未來的經營管理。

上市公司獲得舉牌,不論舉牌方的意圖幾何,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獲得資本舉牌,實際上或多或少暗示出舉牌方對上市公司的認可,有的屬於戰略投資、財務投資,並通過舉牌獲得或多或少的話語權地位。至於有的,則屬於直接謀求上市公司的話語權乃至控股權,並意在通過接連增持來獲得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席位,進而直接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之中。

換一種角度思考,假如原有的大股東與核心管理團隊長期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較弱,而上市公司基本面與盈利能力尚且未能夠得到實質性的改善,那麼對於突如其來的舉牌資本,或許可以起到“鯰魚效應”,促進上市公司改變以往的管理方式以及經營模式,而更為直接的影響,則是激發上市公司大股東對股權的重視,甚至通過二級市場的大幅增持來達到盤活股價的目的。但是,退一步思考,假如大股東在面對資本舉牌的影響下,仍然無法激發起股權維護的意識,那麼資本的接連舉牌,甚至晉升至第一大股東的席位,並直接參與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之中,此舉對長期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來說,也未必會是壞事,最直接的影響,則是反映到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身上。

由此可見,在A股市場之中,上市公司獲得舉牌,往往容易引起輿論的關注。但是,舉牌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在活躍的市場環境下,卻容易成為股票價格上漲的助推器。歸根到底,一方面在於資本舉牌可能會給上市公司帶來一個炒作預期,甚至有可能面臨話語權與控股權變更的影響;另一方面則在於資本舉牌可能會促進更多的增持行為,而這更直接反映到上市公司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身上,而對於投資者而言,股權爭奪、資本舉牌也許可以從中獲益,但仍需建立在相對活躍以及持續穩定的市場環境基礎之上。

但是,如果資本舉牌的行為並未從本質上起到“鯰魚效應”,或對上市公司本身並未構成實質性的影響,那麼資本舉牌對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歸根到底,股票價格還是需要回歸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與價值中樞身上,即使期間獲得價格炒作,但終究還是離不開價值的理性迴歸。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來上市公司的管理與經營模式比較成功,併為上市公司帶來實質性的價值,但因公司股權結構比較分散而由此引來了資本的任性舉牌,這反而不利於公司的穩定經營,而之前萬科股權之爭,恰恰也是為股權結構相對分散的優質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