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的魅力:簡評《凱爾經的祕密》

今年各個電影檔期中大製作電影層出不窮,DC漫威更是打的火熱朝天,不過今天小編不講那些,因為在商業片層出不窮的今天,一些經典的文藝片更顯得彌足珍貴,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部由愛爾蘭人制作的電影《凱爾經的秘密》。

文化交融的魅力:簡評《凱爾經的秘密》

在九世紀,凱爾斯城的修道院中,十二歲的實習繪經師布蘭登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為了抵禦海盜而建的高牆之後,他的叔叔也一直在警告男孩高牆外的世界很危險,直到傳奇繪經師艾丹來到了凱爾斯城,並且帶來了他未完成的作品《凱爾經》

在雙方接觸後男孩被發現有著非凡的才能,而男孩出於對艾丹的憧憬和對《凱爾經的痴迷》使得男孩毅然走出高牆,來到森林裡尋找可以製作墨水的材料,並且在這遇到了小仙女阿詩玲。

文化交融的魅力:簡評《凱爾經的秘密》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阿詩玲代表著什麼,阿詩玲時森林的主人與守護人,能夠與動物樹木溝通也能夠變成它們,並且在施展魔力時所吟唱的歌謠也是凱爾特人的語言,在普遍的影評與見解中阿詩玲被認為是象徵著凱爾特人對於自然的崇拜,而且在電影中,布蘭登希望尋找能夠製作墨水的果實,阿詩玲就帶他去尋找橡樹,因為橡樹也是德魯伊教派的神樹,所以也有阿詩玲是代表著德魯伊教的說法。

故事的男主角男孩布蘭登則是基督徒,女主角是象徵著凱爾特神話與宗教的仙女阿詩玲,這個就很有意思了。

文化交融的魅力:簡評《凱爾經的秘密》

一名基督徒為了完成一本經書來到了森林中,並且遇見了異教的女神,如果是其他故事中,那麼這兩位中很可能註定會死一位,而在布蘭登剛進入森林時,阿詩玲對他很冷淡也很排斥,對於他提到的那本偉大的《凱爾經》也不屑一顧,到後面毫無怨言的幫助並且希望布蘭登完成這本經書。

《凱爾經的秘密》全程使用指代的形式在講述著這個故事,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代表著一個群體,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意味著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

布蘭登和院長就像兩種教派的基督徒一種像布蘭登的“自由派”,在某種契機下主動離開圍牆前往外面的世界進行傳教,並且在傳教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接受著外面世界的文化,並最終導致了基督教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舉例:基督教派中的耶穌會,在16世紀時其修士就已經遍佈了全世界,並且提倡靈活應變的傳教方式,從而出現了類似於非洲戰鼓式聖歌,中國一碗大米聖餐,還有以中國皇帝形象繪製的聖父聖母聖子圖等等一系列從現在角度看讓人哭笑不得的場景。)。

一種是院長所象徵的“保守派”,困守在原有的文化中拒絕與外面接觸,隨著布蘭登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以及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強大,就像電影裡表達的,保守派幸苦建造的“圍牆”最終被入侵村莊被破壞,新舊世界從此交融。

另一方面布蘭登代表著基督徒,阿詩玲代表著“異教徒”(同時電影中還暗示了布蘭登的行為“間接”傷害到了阿詩玲,因為文化交融勢必會破壞一部分舊有的事物)這就能理解一開始為什麼阿詩玲排斥布蘭登來到森裡,因為各個宗教本不互相干涉,但是艾丹和布蘭登的行為打破了這一道牆壁,讓阿詩玲本能的感受到了威脅。

在官方設定中,阿詩玲她是一隻精靈,是凱爾特神話中太陽神盧的女兒。阿詩玲一詞有夢想的含義,同時也是愛爾蘭一種民族主義的詩歌流派,同時她是凱爾特文化的擬人,她一雙綠眸,標準的凱爾特人的特徵。

一頭銀髮,似乎對應著凱爾特民族的精神領袖——德魯伊人神聖的袍子(他們給白色以極高的地位),她會用古老的蓋爾語與森林和神秘的力量溝通,她是精靈,是凱爾特文化中自然和神秘的象徵,那片森林就是被人遺忘的凱爾特文化。

文化交融的魅力:簡評《凱爾經的秘密》

她的力量來源於這種文化信仰者的數目。越多人抱有越大程度凱爾特文化的信仰或元素,她的力量就越強大,自從基督教入侵以來,她的力量被大大削弱。她的支持者被視為異教徒,被基督徒追殺、迫害,到維京人入侵的時候,她和她的森林已處於存亡之際。

她的職責,是守護這片森林,讓它生存,就像希望凱爾特文化能流傳下去一樣。她用敵意麵對擅自闖進這片森林的基督徒,擔心他們會糟蹋這種文化,就像任何宗教的信仰者都不希望局外人侮辱他的信仰一樣。但當她看到布蘭登時,看到他滿頭紅髮(凱爾特人特徵之一),發現他仍然聽得懂蓋爾語(爬樹遇到甲蟲)時,她的態度逐漸軟化。

這是一個仍然懂得凱爾特文化的人,從某種角度而言,是她的支持者。他應該不會糟蹋這種文化。於是,阿詩玲最終允許布蘭登多次造訪她的森林。年輕的修士在異教的森林裡汲取靈感,把這些古老的元素畫出來。儘管已經信仰外來的宗教,布蘭登的心仍然是一個凱爾特人;他的潛意識仍然紮根於凱爾特文化。

凱爾特文化的東西,能帶給他文化的共鳴和感動;這是這片土地給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打上的烙印。阿詩玲則從中看到契機,她知道凱爾特文化的輝煌已經逝去,她的力量真正不斷削弱,北歐維京人的入侵威脅著的不僅是基督徒,更是凱爾特人,她看到基督教作為宗教的潛力,也看到基督教在這片土地上傳播的侷限性。

文化交融的魅力:簡評《凱爾經的秘密》

於是,在阿詩玲決定幫助布蘭登完成那本書時,基督教和凱爾特文化達成了一種合作關係:以基督教為主旨,凱爾特文化的元素為工具,用凱爾特的手法來描繪基督教的信仰。凱爾特文化的元素讓基督教更容易被當地凱爾特人所接受,從而讓更多凱爾特人擁有這一相對“先進”的信仰,撐過北歐維京人入侵的黑暗時期。

同時,凱爾特文化把自己於基督教捆綁在一起,只要基督教還在當地流傳,凱爾特文化的元素就不會被人遺忘,從而免除了死亡的危險(不但指徹底被遺忘,也指沒有人會使用凱爾特文化),對阿詩玲造成更大傷害的不是克羅姆,而是凱爾經書的完成讓基督教更具影響力。

而當凱爾經書被人們記住時,就意味著凱爾特文化將藉助基督教的力量傳承下去,躲在基督教的書裡。總有一天,它會被人重新發現。

而電影中布蘭登奪走了克魯姆的眼睛並使它滅亡這一段,或許是導演在講述年輕的基督教最終獲取了當地宗教的話語權,並且在這一行為後,阿詩玲再也無法化為人形,因為它實際上失去了信徒,沒有信徒的神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凱爾經的秘密》以一種非常隱晦的方式將一切宗教的鬥爭講很美,並且一邊體現出維京人的暴虐,一邊掩蓋對“異教徒”的排斥。

從另個角度也來看,就是因為布蘭登他去接觸“異教徒”去了解,從而才完成了偉大的凱爾經,不得不說很多事都有其正反兩面,我們無法判斷絕對的對與錯,而一切都將隨著時代的演變成為歷史。

看完這片近似影評的文章後,希望能讓讀者朋友們燃起一絲對《凱爾經的秘密》的興趣,那麼你對《凱爾經的秘密》有什麼想法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