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讓人心疼又感動

大家好,我是風範影探,影片《何以為家》大部分故事是主人公的親身經歷,稚嫩的臉上有著他不該有的憂鬱眼神,瘦弱的身軀承受著他不該承受的勞力,沒有溫飽和關愛更沒有美好的童年,他努力抗爭過卻拗不過那些自以為完全沒有過錯的家長。他雖然一直用自己心底的善良指引著自己的行動,但是很多時候結果卻很不堪。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個角落難民們的一個小小縮影,我們也該更加珍惜和平吧,願世界和平不只是願望。

《何以為家》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讓人心疼又感動

雖然沒有為人父母也沒有這種經歷,但很快能被贊恩感染,12歲,本該享受家庭和教育的快樂,卻承受了我們一生都可能不會遇到的世界。感受到贊恩的責任感和單純在和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和環境一次次碰撞。在監獄那一段,一下想到了歌詞裡面不同人對世界的態度,影片最後一幕,贊恩留下了全片唯一的微笑,願所有人都能被溫柔相待。

《何以為家》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讓人心疼又感動

何以為家,我看到的是身份的原罪,處於底層,沒有身份,贊恩一家人寄人籬下,自己打雜工補貼家用,妹妹被迫早嫁。處於底層,哈瑞疲於奔命,居所破財,最後因為沒有身份而被警方當流民拘押。底層人的苦,一言難以蔽之,所以,當贊恩看到妹妹凋謝,當哈瑞見不著約納斯,他們的心情如何,那是一種絕望,跳出了屏幕,揪住了每個人的心。何以為家,無處可為,縱然在影片的結尾,贊恩與家人得到關注,受到了援助,但是更多的無身份,更多的悲苦仍舊在繼續。

《何以為家》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讓人心疼又感動

何以為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誰會選擇出生在貧民窟,贊恩很聰明,也很善良,是一個合格的哥哥。他發現妹妹第一次來例假,比妹妹還要緊張,就好像是農田裡的麥子成熟了,該收割來賣錢了,贊恩對父母的起訴,就是希望他們別再生孩子了,生出來也是和他一樣的。真的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經過教育培訓才能有做父母的資格。真的感恩自己生在一個和平時代,沒有戰亂,沒有飢餓。

《何以為家》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讓人心疼又感動

影片開始一直不能理解約納斯的媽媽那麼排斥回國,還有贊恩一家,生活都過成這樣了,回去再差能差哪去。後來片尾說明他們是為了躲避戰爭才成為了難民,可見戰爭有多麼可怕。還有更可怕的就是,根據真實事蹟改編。另外,小男主真的帥帥的。生而不養,為什麼要生,小男孩不是在演戲而是在演繹自己的經歷,有點心疼,無法想象他們經歷了什麼,希望以後會好起來吧,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何以為家》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讓人心疼又感動

在我們明知無法做什麼的時候,不要濫用同情,而是尊重以及理解。創造一個生命的前提是你愛他並且有能力撫養好他。法庭上母親最後的自我辯解,她不明白自己有什麼錯,她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她的。這是個畸形的社會,畸形的體制,我們無法撼動體制,但可以改變生育觀念。自我思考難民接收的問題,我依然堅定的說不,因為我產生共情,但並不想打亂我自己原有的生存環境與社會結構。

《何以為家》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讓人心疼又感動

我目前的成長環境,社會結構給我提供了衣食住行思維方式以及大部分思想內容,促使我人格的形成,滿足了我的慾望,我需要堅定的守護者。看完電影后想起贊恩,永遠是他暗淡和堅忍的眼神,緊抿下垂的嘴角,在電影最後,他才真正露出一個屬於小孩子的笑容,真是讓人心疼又感動,有時候需要這樣的影片,讓我們看到,有些孩子,生來就註定只能像蟲子般苟活,他們何以為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