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個刷牙的習慣,害她22顆牙全壞!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大家都知道,刷牙對保持口腔衛生非常重要。從小到大,父母、醫生就在我們耳邊叨叨:要養成認真刷牙的好習慣!

可是,有人卻因為太認真刷牙,導致牙齒攤上了大問題!

22顆牙全要補!

這個護牙好習慣害了她…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杭州姑娘小陳十幾歲開始矯正牙齒,之後她特別重視牙齒護理。

每天早晚都很認真刷牙:每次刷牙時間都會超過3分鐘、每次至少要刷200次以上。十幾年來,她一直為自己的“刷牙好習慣”而引以為豪。

最近,小陳感覺牙齒異常敏感,冷的甜的只能匆匆吞下。

到醫院一看,剛張開嘴就被醫生一通罵:“你還嫌不夠乾淨?牙齦都被你刷沒啦,牙根都暴露了。”醫生檢查後發現:31歲的小陳,22顆牙都要補!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為啥刷牙對牙齒的傷害這麼大呢?

小陳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楔狀缺損”。

楔狀缺損

是牙齒唇、頰側頸部硬組織發生緩慢消耗所致的缺損。而不正確的刷牙方式,比如用力刷牙、拉鋸式的橫刷、牙刷過硬,是引起楔狀缺損的主要原因。

楔狀缺損長這樣的▼▼▼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PS:為避免引起不適,就不展示真人圖片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百度。

話說牙釉質是咱們人體最堅硬的物質,可是再堅硬的東西,也受不住這樣長年累月、滴水穿石的磨損啊~

雖然小陳的初衷是好的,但因為刷牙時間過長、用力過度等錯誤的刷牙方式,最後還是把牙給刷壞了。

敲黑板,劃重點了:正確的刷牙力度以拿起一個橙子的力度為準,時間控制在2~3分鐘內。

除了過度清潔牙齒,下面這些常見的習慣也很傷牙!

5個傷牙的壞,不想牙齒掉光趕緊改

1、經常咬很硬的食物

經常咬很硬的食物,比如骨頭、螃蟹、雞爪、帶殼堅果等,

容易損傷牙周膜,加速牙齒的鬆動,還可能造成牙齒的崩缺和折裂。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2、經常喝碳酸飲料

牙冠的表面有一層琺琅質,碳酸飲料會對牙齒產生酸蝕作用,使琺琅質變鬆軟。一旦牙釉質被破壞,牙齒就可能變得極其敏感。

另外,一些很酸的食物、飲料,也容易破壞牙齒表面,比如吃檸檬、喝蘋果醋飲料,還有胃部反酸,也會對牙齒有刺激。

建議吃過酸的食物後,用清水漱漱口。

3、吃完水果馬上刷牙

水果或果汁中的酸性物質能軟化牙釉質,此時立刻刷牙會把一些牙釉質刷掉,牙齒腐蝕的危險性將大大提高。

因此,建議最好先用清水漱口,等30分鐘再刷牙。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4、用過冷或過熱的水刷牙

過冷過熱的水對牙齒都不好~因為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時間久了會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導致牙周炎、牙齦炎等病症。

劃重點:最適宜的刷牙水溫是30~36攝氏度。

5、拉鋸式橫刷

這個習慣可以說是很常見了,中招的在老地方舉手~

長期拉鋸式橫刷,對牙齒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正所謂“繩鋸木斷”,不少牙齒的頸部就被牙刷長年累月地“鋸”出一道楔形的溝來了

如果你有橫向拉鋸式的刷牙習慣,趕緊改掉,雖然這樣刷牙省時省心,但這是牙齒的“隱形殺手”。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拉鋸式刷牙

正確的刷牙方法,學起來!

刷牙方法有很多,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特點,然而,沒有一種刷牙方法適合所有人。現在牙醫普遍推薦的就是——巴氏刷牙法

具體可分解為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一:

先刷上、下排牙齒的外側面(唇頰面),再刷牙齒的內側面(即舌側面)。把牙刷向牙根方向傾斜45度,放在牙齦邊緣的位置,輕壓,讓刷毛進入齦溝。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以2~3顆牙齒為一組,來回移動牙刷,至少顫動10次,再移至下一 組2~3顆牙。

步驟二:

接著刷前牙的舌面(下牙的內側面)、顎側面(上牙的內側面),牙刷豎放,用適中的力度從牙齦刷向牙冠。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步驟三:

最後要刷牙齒咀嚼面,把牙刷放在咀嚼面上前後移動。

【科普】一个刷牙的习惯,害她22颗牙全坏!可怕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此外,刷牙還要注意:

  • 每次刷2~3分鐘。

  • 別漏掉刷牙死角,如舌頭。

  •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早晚各一次。

  • 牙刷刷毛要軟,刷頭能輕易在嘴裡轉動,手柄夠長且易彎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