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3D打印“完整心臟”問世 3個半小時即可完成

央視網消息:我們曾報道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3D打印技術的幫助下,使用患者自身細胞組織,成功打印出了全球首顆“完整心臟”。那麼這顆“心臟”究竟是什麼樣的?又是怎麼打印出來的?

記者 趙兵:“這個無論從大小還是外形上都像是一個小櫻桃的,就是這回以色列科學家通過3D打印技術製作出來的一個所謂完整的人類心臟。雖然它的直徑 它的長度不到兩釐米,但是大家也不要小看,因為它的結構是跟人類心臟的結構完全一樣的,上面藍色的部分是血管,包括它裡面還有心室和心房,更重要的是它的原始細胞是從患者身上直接提取的,這也給未來這種器官移植可能帶來的排異反應提前進行了排除。”


全球首顆3D打印“完整心臟”問世 3個半小時即可完成


阿薩夫博士是“3D打印心臟”實驗項目的負責人,2015年他帶領15個人組成的團隊開始進行相關研究。他表示,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嘗試不斷髮展活體細胞3D打印技術,並致力於將其應用到生物醫學領域。他認為,相比較其他的3D打印實驗,他們的實驗成果實現了更為長足的進步,這為未來打印可用於移植的心臟提供了可能。


全球首顆3D打印“完整心臟”問世 3個半小時即可完成


以色列“3D心臟打印”實驗負責人、特拉維夫大學生命科學系 阿薩夫·夏皮拉博士:“此前其它的實驗打印的都是沒有細胞的心臟,或是有細胞,但不是來自患者自身生理組織。還有的是合成材料製成的心臟或者乾脆沒有血管,所以能夠把上述三項指標結合在一起,我們的實驗是一個新的的進步。”


全球首顆3D打印“完整心臟”問世 3個半小時即可完成


在現場,阿薩夫博士開啟3D打印機,並配置所需的生物材料,準備為我們重現“一顆心”的打印過程。他指出,打印機所使用的“生物墨水”以及承載心臟結構的介質是整個打印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

記者:“一個完整的人類心臟模型的3D打印過程是:生物墨水正在通過兩根管子,兩個針頭噴射到這個小盒子裡面的凝膠中,而一個小的心臟正在我們面前逐漸的成形。科學家們告訴我們,現在打印一個這樣的小心臟只需要3個半小時,不過他們則是花了3年多4年的時間才摸索出來一個這樣的打印方法。”

以色列“3D心臟打印”實驗負責人、特拉維夫大學生命科學系 阿薩夫·夏皮拉博士:“之前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研製的生物介質十分脆弱,無法支撐打印出來的心臟結構,如果在裡面打印的話器官結構就會潰散,無法逐層打印併成形。”


全球首顆3D打印“完整心臟”問世 3個半小時即可完成


最終經過不斷地調整配方和實驗,阿薩夫的團隊終於研製出合適的生物墨水,以及能夠支撐打印結構的凝膠。當構成心臟結構兩種主要細胞,通過打印機注入凝膠之後,凝膠能夠幫助其自下而上逐級成型並不斷固化。而在此基礎上,實驗人員仍需要把控好所有細節,才能保證成功打印出一顆完整的“心”。

打印心臟不成熟 臨床應用尚需時日

在瞭解完這顆人類“心臟”的3D打印過程之後,可能很多觀眾都會感到好奇,這樣小的心臟,具備正常人類心臟的功能嗎?未來真的有可能在人類身上實現打印心臟等器官的移植嗎?

阿薩夫博士表示,他們目前打印出來的心臟結構其實還不具備正常的心臟功能,短期內也無法進行整體移植實驗。因為目前他們打印出的心臟雖然有活細胞,細胞也能自主收縮,但所有細胞無法整體同步收縮,這意味著打印心臟還不具備泵血功能,這也將是他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與此同時,受3D打印機精度的限制,目前他們僅能打印出心臟結構的主要血管,而不是全部血管,目前他們寄希望於藉助生物特性來形成所有血管結構。


全球首顆3D打印“完整心臟”問世 3個半小時即可完成


此外,研究人員目前還受困於如何延長打印“心臟”的存活時間。他們自上月實驗成功後,已經陸續打印了約20個類似的“心臟”進行實驗,但是平均存活時間都不到2天。阿薩夫指出,想要確保細胞持續存活,需要專門的生物反應器,他們已經預定了相關設備,希望這些設備有助於細胞存活更長時間。

而只有在上述難題全都解決後,研究人員才會考慮在動物身上進行整體移植實驗。至於在人類臨床醫學上的應用,阿薩夫博士認為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雖然這種3D打印心臟短期內還無法應用於臨床,但阿薩夫團隊的研究成果仍然被認為是器官移植領域的重大突破,因為他們給人類心臟移植不再完全依賴於異體移植帶來了希望,如果未來順利實現,就將不再受限於必須尋找匹配的異體器官,並能有效避免異體移植存在排異反應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