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

為防止失聯,歡迎大家掃碼關注我的備用號哈,謝謝!目前這個號主要轉發一些經典的投資類文章!另外,微信大改版,大家覺得本文還可以的話,就點下文末的

好看吧!謝謝!

這兩天裡海看到了A股史上之前從未見過的奇觀,那就是集體業績暴雷,而且還不是小雷,真是天雷滾滾!我就突然就想到了這個詞:洗澡!

這個洗澡,不是公司的老闆真去洗個澡,而是上市公司因為各種原因,對財務報表進行大洗澡!

各位請看這兩天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

飛馬國際:下修業績預告,2018年淨利潤預計虧損17.5億元至19.5億元,此前預期盈利1529.89萬元至1.38億元。報告期內,經對愷恩資源未來經營情況的分析預測,公司判斷因收購愷恩資源形成的商譽存在減值風險,因此擬計提相應商譽減值準備,最終減值計提金額將經審計後確定。

華錄百納:預計2018年虧損33.29億元-33.34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1億元。

人福醫藥:2018年預虧22億至27億,擬5億至10億元回購股份。

大洋電機:大幅下修業績報告,2018年預計虧損21億元–23億元,此前預計盈利2.3億元-4.4億元。公司對上海電驅動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0-21.5億元、對北京佩特來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5-3億元。

奧馬電器:大幅下修業績預期,預計2018年度虧損12.4億-15.8億元,此前預計盈利30519.36萬元-34334.28萬元。公司對部分商譽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

嘉凱城:預計2018年虧損16億,去年同期盈利近20億。報告期內,公司對部分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

總之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真是好像各上市公司商量好了似的,集體暴雷!

為啥這些上市公司業績變化這樣大?為啥這些上市公司要這樣做?普通投資者能否實現看出一些端倪?在這次集體暴雷中是否有一些機會?

這次集體暴雷,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一個詞:資產減值!而這個資產減值中,最重要的就是:商譽!

從裡海來看,商譽這個資產,在會計報表中,真是奇葩的存在,為啥?

併購是上市公司中的很普遍的一種行為,上市公司因為各種原因,有時候為了產業拓展,有時候為了轉型,有時候僅僅是為了把業績做好看。

而併購一般會產生溢價,例如溢價公司經過審計的淨資產10億元,每年盈利1億元,然後雙方談好按照15倍市盈率交割,因此成交價就是15億元。但是上市公司是付出了15億元的真金白銀,買入了一個淨資產只有10億元的企業,那麼多付出的5億元不能憑空消失的,計入資產的哪個科目呢?就是這個商譽的科目。

但商譽的記賬方式卻是奇葩的存在。為啥?因為這個資產,看不見,摸不著,但就是在表上這麼存在著。按照道理說,我20億元買了個10億元的資產,應該是暫時性的虧損10億元,只不過這個資產每年能夠賺1億元回來而已。

但之前商譽的記賬方式卻不會體現這10億元的虧損,而就是掛賬在那個地方,只是需要每年來進行減值測試,如果併購的資產經營情況良好,那麼就不用計提減值,如果沒有達到效果,那麼就要計提減值,就是虧損了。

所以這個科目可調劑的餘地就太大了。從裡海的角度來看,在溢價買入這個資產的時候,就應該計入虧損,哈哈,而不是這樣一直懸在那個地方。

所以上述語言就簡單的解釋了下商譽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很虛的資產。也解釋了為啥上市公司業績變化這樣大的原因,因為這個科目太好人為操控了。

按照上述案例來看,就會有10億元的可能的潛在虧損一直掛在那個地方,而這次,這些上市公司就是集體大幅計提減值,目的為啥?就是為了未來的業績,俗稱洗澡!一次計提到底,為未來減輕歷包袱!

苦了這些上市公司咯!之前扛了這麼久的商譽,這下終於可以輕鬆了。

那為啥這個時候集體來做這件事情呢?裡海認為有兩個可能原因:

一是有可能商譽的會計處理方式會發生變,之前商譽的處理方式是減值測試,因此有極大的空間可以調劑淨利潤,而目前有可能變為攤銷,啥叫攤銷,以上述案例為例,例如10億元的商譽,按照20年攤銷,則每年要攤5000萬元的虧損。與其在未來按照攤銷模式每年給業績造成負擔,還不如在這個政策落地前趕緊把這個商譽處理了,所以就叫洗澡。

二是和目前的形勢有關。目前大環境不好,反正業績做好股價也是那樣,一口氣虧到底,大不了再往下跌20%,空間也不大了,包袱卸了未來的業績就會好看,股價大概率會回得來。另外,易主席新上任,未來的監管態勢不明,趁這個承上啟下的節點,渾水摸魚趕緊減了,免得夜長夢多。

那普通投資者在之前是否能看出業績變臉的一些端倪呢?裡海認為,多少有一些基礎的財務知識,還是能夠看得出來的。

在資產減值中,主要涉及的科目有: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折舊、長期股權投資和商譽幾大科目。

固定資產是比較好測算的,按照年限折舊就完了。應收賬款得提防下,但可以看看年限,一般來說,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問題不大,但如果是長期應收賬款,那就得長個心眼了。

在長期股權投資和商譽中,最奇葩的就是商譽了。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中,就看是按照成本法還是權益法來記賬了,成本法是最終退出的時候才計算收益,而權益法是每年計算,這個比商譽好理解。

而從裡海這麼幾年的工作來看,上市公司併購後的整合真是很困難的,併購是專業人乾的事情,體現出的是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而大部分企業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裡海並不反對上市公司併購,但裡海採用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來避免這個問題,一是跨界併購一律否掉,裡海認為跨界併購很難成功,因為遠離了上市公司的能力圈,二是溢價太高的否掉,溢價太高,導致未來不確定性太大,一旦併購的資產有風吹草動,則必然影響業績。

那麼在這波財務洗澡後,是否有機會呢?

裡海認為,對於此類企業,也不可一杆子打死!這次暴雷,從不好的方面來說,造成了當期業績的大幅虧損,但從好的方面來說,的確減輕了上市公司的負擔,同時又把股價砸了一個大坑,如果真是好資產,說不定還是個入場的好機會。

裡海接觸過一些上市公司,的確之前也是老老實實做實體的,只是企業上市後心大了,再加上對資本市場的不理解,在2015-2016年期間被所謂的金融中介忽悠去高價併購了一些資產,很多企業其實現在很後悔之前的併購,得到了極大的教訓,估計以後也不會不敢這樣玩了。而這次一次性把這些雷爆了後,這些企業如果能堅守初心,踏踏實實的經營,說不定未來會走出一波長牛。

只不過,你一定要對這個資產瞭解非常透徹才行,否則,爆了這個雷,後面還有一連串的連環雷!

另:裡海未來在公眾號中可能不會很傾向性的說股票了,而只會客觀公正的分析股票,也不會公開說裡海是賣了還是買入哪個個股。因為裡海發現公眾號文章的威力真是太大了,怕了,裡海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哈哈!不過歡迎大家留言或私信裡海或者加里海的微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